摘要]2024年第一期,《黨建》雜誌“創新案例”欄目刊登了《“吃茶講”機制打造基層治理新模式》一文,介紹了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實施“吃茶話”機制、基層治理創新與地方傳統風俗相結合的工作經驗。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吃茶談”機制,打造基層治理新模式。
葉瑩。 近年來,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發展新時代“鳳橋經驗”,全面總結“茶香四合院”“板凳會”等黨建領導基層治理的經驗做法,在全區推行“吃茶談事”機制, 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松溪縣察坪村書記、村書記與當地茶企負責人在“茶話會”圍桌對話。
一是基本情況。
松溪縣地處閩北山區,受自然條件限制,各自然村地塊分散,相距較遠,村民反映出行不便,道路偏遠。 同時,受制於村民“日出日落”的生產生活規律,“白天幹部見群眾,群眾夜見幹部”的問題客觀存在,黨與群眾的關係不夠密切,基層治理力量缺乏, 群眾參與意願不同程度不強。對此,松溪縣落實“吃茶談事”機制,將閩北流行的“吃茶”習俗與基層治理工作緊密結合,著力打造便於組織、貼近群眾、共建共享的座談平台。
松溪縣東坑村幹部就百年廊橋“茶話會”點安裝太陽能路燈,解決困擾附近村民的出行安全問題進行討論。
二是主要做法。
1.聚焦“有話要說”,搭建“貼近群眾”的討論平台。 為了實現基層議題更加多元,民意表達更加全面,松溪縣將討論場所擴大到群眾,進一步暢通基層黨員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渠道和途徑,推動察民情、信民求情轉變。 傾聽人們的聲音,從“單向被動”到“立體互動”。
從“會議室”到“家門口”。 打破以往“定時、定地、定人員”的村級座談協商模式,以“貼近群眾、便於溝通、集中聯通”為原則,按照“五有三亮”標準,在農家庭院、廊橋亭等面向群眾的茶飯飯後“打卡場所”設定了170多個吃茶談點。 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每個點都安排一名村“兩委”幹部作為聯絡人,一名黨員、一名縣人大代表、一名縣政協委員擔任“負責人”,負責組織群眾、收集社會資訊。 將文化習俗、休閒娛樂等元素融入談話要點,以體驗式、互動式等通俗性演講活動吸引群眾積極參與,激發群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從“坐著看”到“一起做”。 將對話點建設成為黨員幹部轉變作風、優服務的實踐基地和露天調研場所,在縣域開展領導幹部“成家、解決問題、促發展”系列實踐活動,凝聚各級資源,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
松溪縣東坑村幹部臨時在黨員家屬院子裡設立“茶話會”點,聊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
2.聚焦“無人為本”,搭建“立即動手”服務平台。 松溪縣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準繩,以紮實的作風及時接納和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後顧之憂,確保凡事都有迴響、有應答。
多渠道暢通輿情。 以傾聽民意、凝聚民智為出發點,實行“大家提出活動主題、大家討論活動方式、大家決定活動內容”的民主協商機制,在指定地點設定人民信箱和“人民之聲”黑板, 從而形成“民民提案、民民討論、民民決”的生動局面。深化落實“四議兩揭”制度,將村黨務重點內容貼在對話點,保障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 精確實施單獨的辦公室。 根據“小事及時協調、大事集中討論、疑難事項聯合解決、專項事項分流下達”的原則,建立談話點“日記”工作台賬,並按事難易程度,分派至村“兩委”、村領導、縣級職能單位協調解決。 採用“三色預警法”分清輕重緩急,按照“三化五定”閉環管理要求,及時督促跟進,落實工作。 多形式動態反饋。 建立“線上線下”多重反饋機制,短時間內完成、涉及少數群體的事項,由“師傅”和組長通過日常談話活動實時反饋給村民涉及群體眾多、關注度高的事項,由村“兩委”通過村務公告欄、微信群等方式反饋群眾;一時難辦完的事情,在“民生留言板”上公示、動態更新,確保群眾訴求得到解決,一切被傾聽。
其他鄉親放假時,他回到松溪縣觀鹿村開展交流活動。
3.聚焦“艱苦奮鬥難成效”,搭建“凝聚力”發展平台。 松溪縣始終緊緊依靠群眾,動員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助群監督群眾,進一步凝聚基層共治生活力。
用“齊心協力茶”規劃“發展”。 圍繞村民關心的生產問題,在座談會上定期舉辦“主題茶話會”等活動,邀請企業代表和技術專家分享致富“金點子”,加快村企間資源對接和思維碰撞,助力村民致富增收。 用“和聲茶”化解“矛盾”。 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信訪工作和普法宣傳融入“茶話會”機制,打造聯動協同的基層治理模式。 在談話點搭建“道德殿堂”和“共享法庭”,邀請聲望高、信譽好的黨員擔任“陪審員”,化解茶桌上的矛盾糾紛,實現“泡茶、暢談、解結”。 用“感性茶”促“公益”。春節回富專家、鄉村聖賢故里,舉辦“鄉聖座座談會”、“茶話會”等活動,邀請鄉賢們歡聚一堂,講述桑子的感受,喚醒他們回饋家鄉、參與治理的主人翁意識。
3. 吸取的經驗教訓。
1.新時代,基層治理創新要堅持人民至上。 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在人民,鮮血在人民。“吃茶談事”機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群眾的需求和期望出發,用“一房一桌一茶”,搭建傾聽群眾感受、詢問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後顧之憂的有效平台。 人民是基層治理的參與者、受益者和評判者,創新新時代的基層治理必須堅持人民至上。 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彰顯人民至上,快速反應、及時跟進,積極處理、主動公開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讓基層治理成果得以實現,暖人民群眾心。 要在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中彰顯人民至上,選擇群眾樂見、樂於參與的形式,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基層治理。
2.新時代,基層治理創新要因地制宜。 凡事堅持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思考問題、決策、做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閩北茶文化欣欣向榮,“吃茶談事”機制將基層治理與閩北流行的“吃茶”習俗相結合,為基層治理創新找到了突破口,從而在促進產業振興、鄉村文明、鄰里共建等方面發揮了充分作用。 創新新時代基層治理,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普世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構建群眾基礎良好、充滿活力、可持續的基層治理體制機制。
3.新時代,基層治理創新要切實轉變幹部作風。 基層幹部同群眾打交道的時間長了,群眾感受最深,直接影響基層治理的成效。 “吃茶談”機制,讓黨員幹部與群眾同坐一席,積極融入群眾“朋友圈”,是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是對基層幹部作風建設的有力錘煉。 創新新時代基層治理,必須堅持和發揚“四個基層”的優良作風,把幹部作風轉變擺在突出位置,讓黨員幹部真正深入基層、走進人民群眾。
*:2024年第1期《黨建》雜誌,作者單位:中共松溪縣委組織部。
製片人:苗穗琪。
評論:顧麗娟 王群星.
責任編輯:趙瑞熙。
校對:王碧偉。
製片人:朱林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