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年,法蘭西學院開設了新的“漢語和韃靼-滿洲語言文學講座”,標誌著西方漢學告別了傳教士漢學的舞台,正式進入了專業漢學時代。 法國漢學家讓·皮埃爾·阿貝爾·雷穆薩(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1788-1832)是推動法國漢學專業化的關鍵人物。 在法蘭西學院期間,雷穆薩堅持教育人,撰寫了多部漢學著作,包括《中國啟蒙》、法譯本《真拉風圖記》、《玉嬌梨》等,共同開闢了漢語、中西交通史、漢**研究等漢學研究的新領域,為西方專業漢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雷穆薩明確反對西方中心主義,以欣賞和熱愛的眼光看待中國文化,積極促進中西學術和文化交流,為中國文化向西方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雷穆薩不僅因其學術研究而受到稱讚,還因其對中國文化的欽佩和熱愛而受到稱讚。 資料地圖為中國文化展覽。 圖中新社。
我學習了中文,並熟悉了漢學研究。
雷穆薩出生於1788年,年輕時生活困難重重。 他的父親英年早逝,雷穆薩本人也因事故而左眼失明。 艱辛並沒有嚇倒雷穆薩,反而塑造了他頑強的性格。 為了肩負起家庭的經濟責任,雷穆薩努力學習醫學,希望成為一名能幫助世界的醫生。 18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雷穆薩結識了當時的法國東方學家杜·德·薩西(Dou de Sasi),後者推薦他參觀森林修道院的東方遺跡。 正是在森林寺院,雷穆薩被一本中文書迷住了,渴望破譯上面美麗而神秘的文字,於是他走上了學習中文的道路。
在當時動盪不安的法國,學習漢語的條件很差,沒有中文老師,也沒有任何參考書,所以雷穆薩只靠手頭的《正字法》、《三彩土匯》等幾本中文書籍,以濃厚的興趣和毅力自學漢語。 181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關於漢語的著作《漢語簡史》,立即受到學術界的好評,很快,雷穆薩成為漢學界的一顆冉冉公升起的新星,在法蘭西學院擔任漢語和韃靼-滿洲語言文學教授。
從那時起,雷穆薩一直活躍在法國的漢學和東方研究領域,在巴黎創立了亞洲學會,在法國皇家圖書館東方手稿部工作,並擔任藝術與文學學院院士,倫敦亞洲學會和加爾各答亞洲學會通訊院士。 活躍於東方研究的雷穆薩,以其淵博的學識和豐碩的成果,成為當時歐洲漢學研究的重要領軍人物,弟子們聚集了朱利安、包蒂埃等一批著名的漢學學者。 然而,就在雷穆薩開始編纂中文詞典的巨集偉計畫時,不幸降臨了。 1832年,正值壯年的雷穆薩死於霍亂。
經典的翻譯和注釋是漢學研究的基本路徑。
雷穆薩一生學術成果豐碩,共著專著、譯著、書評240餘種,涉及中漢語言、歷史、文學、地理、哲學等廣泛題材。 那麼,面對浩瀚的中國經典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雷穆薩喜歡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呢? 答案是經典翻譯。
雷穆薩為後人留下了多部經典譯本,包括《中庸之道》、《真拉風圖傳》、《玉教理》等法文譯本,對歐洲學術界和文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雷穆薩的時代,歐洲人主要採用語言學的方法來研究東方文明,即以研究東方語言和文獻為中心,解讀古籍是解開東方文化和文明秘密的關鍵。 受此影響,雷穆薩對中國的研究也是以經典的翻譯和注釋為基礎的。 在具體翻譯上,雷穆薩堅持忠實原文的直譯策略,盡可能採用古籍原文的逐字翻譯,讓西方讀者主動拉近中國文字和文化,通過原譯啟發讀者了解中國文化精神。
此外,雷穆薩非常重視註解的作用,當原文中有難懂的詞語和名物的典故時,會新增更多的註解。 這些注釋通常很詳細,引用得很好,甚至在文字的體積上超過了翻譯本身。 為了向歐洲人介紹中國原始文化,雷穆薩開發了中國經典的翻譯和注釋方法,以接近原文的直譯保留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並通過詳細的注釋幫助普通歐洲讀者理解原文,為專業讀者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指導。 這種翻譯方法很大程度上被雷穆薩**和二傳**,如魯蓮、沙灣等人所繼承,其研究路徑和翻譯模式均取自法雷穆薩。 從這個意義上說,雷穆薩對中國經典的翻譯開創了法國專業漢學重視經典翻譯研究的傳統。
說到雷穆薩在漢學方面的成就,我們不得不提到他的兩個研究重點。 首先是漢語研究。 19世紀初,絕大多數西方人對漢語相當陌生,缺乏可靠的漢語語法書籍。 Remusa在漢語學習中發揮了先鋒作用。 從雷穆薩的漢語語法研究角度出發,將西方科學的語法分析方法與漢語的實際相結合,極大地推動了漢語研究的進步,促進了漢語的科學研究。 他的第一部著作《漢字簡論》向歐洲人介紹了漢字的結構,即“六書”,以及簡明扼要的語言的反切。 《論漢語的單音節語言特徵》指出,漢語中存在著與西方語言中常見的語法形式相當的語法形式,如冠詞、代詞、格等,駁斥了“漢語是單音節語言”和“漢語沒有精確的語法規則”的偏見。 隨後出版的《漢語啟蒙》從漢字、音、詞、句等角度對漢語語法進行了總結,構成了系統的漢語語法教學體系。
二是研究國內外交通運輸史。 雷穆薩的漢學的乙個重要傾向是通過與邊疆民族和外國的交流來看待中國,從亞洲的角度來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把對傳統中國的研究看作是“世界史”研究的一部分。 這些研究代表包括專著《于闐史》。 這些文章大多以《史記》《漢書》等中國史文的翻譯和注釋為基礎,結合多語種史料,對相關史實和名物進行研究。
致力於歐洲對中國的深入了解。
雷穆薩值得稱讚的不僅是他的學術研究,還有他對中國文化的欽佩和熱愛,以及他在傳播純正的中國文化和消除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偏見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說到中國文化,Remusa有著純粹的欣賞和尊重的態度。 例如,在給堂兄讓·達伊的一封信中,雷穆薩稱讚漢字之美,說他“懷疑自己是否見過如此美麗的文字”。 雷穆薩在法蘭西學院漢學講座的就職演說中,讚揚了中國文學和歷史的經典。 一方面,他認為中國文學作品想象力豐富,語言精湛; 另一方面,他認為中國歷史書籍是最豐富、最可信的,是亟待挖掘的富礦。
雷穆薩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通過研究漢學和弘揚中國文化,消除一些西方對中國的偏見。 雷穆薩的許多作品顯然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例如,《漢語的外語學習》一文一開始就指出,許多歐洲人認為中國人傲慢,因此鄙視外語學習。 在雷穆薩看來,這顯然是一種偏見。 通過對史料的研究,雷穆薩證實了中國學者非常重視對外國民族語言的研究,對許多外國民族語言都有深入的掌握。
此外,雷穆薩還通過深入參與巴黎亞洲學會、法蘭西學院等機構的教學科研活動,傳播中國知識,通過教育人才培養朱利安、包蒂埃等年輕一代漢學,為法西漢學專業研究的起步和繁榮奠定了基礎, 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和歐洲對中國的深入了解做出了重要貢獻。(完)。
*:學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