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飽受寂寞之苦的學者:孫冀與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研究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2-03

孫驥(1929年9月-2023年6月)是考古學家、文物專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名譽館長,全國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文化歷史研究館館長,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授。 孫濟在古代文物鑑定和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研究方面造詣深厚,他將畢生研究的精華匯集在《孫紀文集》(以下簡稱《孫紀文集》)中,希望造福學者,傳承文明。

《孫濟文集》(8卷),孫濟,商務印館。

該選集由四種型別八卷組成,包括《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和《漢代物質文化插圖材料》兩部源遠流長且影響深遠的著作。 其中,《漢代物質文化圖解資料》改為第一卷、第二卷,以《中國古代輿論研究》(第一卷、第二卷)為例,新編排的《中國古代文物論》(第一、中、二卷)。 《文集》收錄了孫濟一生主要學術研究的成果,但還不是全部。 選集中收錄的文章,都是孫驥親自挑選的。 他說:“《選集》收錄的文章比較緊湊,確實解決了問題,而且能站得住腳,那些稍微鬆散的文章就不被接受。 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選集”而不是“完整作品”。

視學術為生命。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沈從文和蘇白的影響下,孫冀一直致力於窮盡文獻,用考古成果填補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研究的空白。

1949年初,孫濟乘坐馬車,獨自一人前往解放區,前往當時的北平。 起初,他以學員的身份進入華北軍政大學,並被安排學習駕駛坦克。 1951年,他被分配到北京市總工會宣傳部文藝處工作,辦公室設在勞動人民文化宮,使用紫禁城的法庭。 當時,沈從文先生從北大調到中國歷史博物館(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他的辦公室就在孫基辦公室的隔壁。 當時,中國歷史博物館以紫禁城的端門和正午門為展廳,經常有展覽。 沈從文先生當時已經50多歲了,每天都去端門、烏門的展廳給觀眾講解。 觀眾們並不知道他就是沈從文,只覺得這位老先生說得非常好。 孫濟也經常去聽,來來去去後,對沈從文先生越熟悉了。 孫驥說:“沈先生在服裝史上花了不少功夫,以前沒有人花這麼多心思。 他還說,當時他連什麼都不知道,是沈老師告訴他這個知識的,所以孫濟把沈老師當成自己的老師。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師從蘇白先生,1960年畢業,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資料室就讀。 1979年調到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此後不斷發表研究成果。 2022年,北京大學考古學院舉行百年校慶典,向孫冀頒發“傑出居友”獎,孫冀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最珍視的榮譽。

筆者之所以熟悉孫驥先生,是因為《中國古代物質文化》一書的出版,大約是10年前。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出版後,獲得的好評和關注度大大超出了預期,其實這只是學術普及的一次成功嘗試,孫基的學術成就早已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 作為本書的編輯,我和孫驥老師多年來在許多學術交流活動中也加強了信任。 閱讀他的手稿,每一篇都像是在解決乙個問題,邏輯嚴謹,迷霧一層一層地被剝開。 例如,注釋的文字是什麼,文獻是如何記錄的,考古學中發現的文物有什麼特點,中外橫向比較、歷史縱向比較的情況如何。 看完之後,我不禁對作者肅然起敬。

孫濟先生的前半生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除了與稿件交流之外,我們有時還會聊起他經歷過的一些事情。 他總是輕描淡寫地說話。 我曾經問過:“你是如何度過那些不滿意和困難的時期的? 他說:“我只是讀書,讀書,然後我進入了那個世界,我忘記了其他一切。 “一切都在向前看。 並用他特有的手勢。 這些年來,我們聽他講笑話的次數多了,每次被逗樂的時候,他從不主動提起過去的苦難,彷彿歲月是那麼安靜。

多年前,孫濟的朋友建議他出版一本散文集或全集,但他總是搪塞,謙虛地說自己成就有限,還有很多題目要完成,所以覺得現在不是出版選集的時候。 2021年,孫濟終於開始編纂選集,出於多年的信任,他完成了手稿,交給了我。 一般來說,選集大多是舊作和新版,但除了重新編排範例外,《孫紀選集》幾乎每一頁都進行了修改,有的整段都改寫了,有的個別文章還是新的手寫稿,比如《繼母武定》第六卷不是《司慕武定》, “說珏”、“梅花插**”等。我被這位90多歲的學者的求真細緻深深打動。

2020年8月1日,孫冀在家

在這次出版的《選集》中,我們盡可能地把全書的引文和參考文獻都核對起來,並替換了一些**,從而真正把後復精。 許多手繪插圖的細節都得到了加強,這是對內容的重要補充,插圖由孫驥先生手繪。 他對位置、尺寸等都有嚴格的要求,放大多少尺寸都是仔細一一畫出來的。

八卷本的《選集》是一套密不可分的書籍,這不僅體現在編排的巧思和組織上,更體現在內容的相互處理上。 一方面,孫驥不想重複同一套書中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希望讀者能在不同的敘述中相互參照,獲取更多的資訊。 但是,《選集》中的每篇文章和每一章都是相對獨立的,所以你可以隨意開啟它來閱讀。

八份手稿的校樣,孫濟先生通讀了三遍,每次都有新的修改和一些調整。 第三所學校辦完後,他本來要求再看校樣,但**告訴我,內容大概有1000多字,他要加進去。 但不幸的是,他沒有時間自己完成這部最後的作品。

孫濟先生去世後,他的妻子找到了一本書,並說唯一能增加內容的是上一版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其中有注釋。 我逐一檢查了校樣,發現其中一些可能確實是需要新增的東西; 有些在校樣中被修改了; 有些可能是旁註; 與最終確定時相比,也有一些重大變化。 我認為使用孫濟先生生前確定的最終證據比較安全。 其中乙個我猶豫不決。 關於“農業與飲食”一章中的“向日葵”問題,孫驥先生評論說:“吳啟軍的《植物名稱與事實的考察》說,向日葵是冬季莧菜。 然而,冬季莧菜的“葉子像豬耳朵一樣圓”,這與向日葵不同。 待檢查。 “我覺得這可能是孫驥先生正在研究的乙個小問題,我還沒來得及下結論,這能算是稿件的一部分嗎? 經過深思熟慮,我把這段短短的段落作為括號加到校樣上,我覺得這是學無止境的例證——即使在九十歲的時候,他依舊沒有停止研究,可以說他一直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曾經問過孫驥先生:“你對每個問題的論點都非常詳細,你引用了很多資訊,你是怎麼做到的? 他說:“我沒有任何技巧,也沒有特殊的分類卡或任何東西。 “當你看到一些新的東西,或者當你去博物館看到展出的東西時,有時你會突然有乙個想法,認為你應該更系統地談論它。 “腦子裡有一些基本的東西,然後在寫作的過程中查起來,那就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一時找問題,不知道去哪裡找。”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多讀書,有了非常豐富的知識積累,自然會有想法。 發現問題後,我們可以通過文獻和實物的驗證來確認問題並解釋問題,我想這就是孫驥先生的研究方法。

一本碩果累累的散文集。

很難用一句話概括《文集》的內容,說它是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百科全書,也不為過。

關於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研究,沈從文先生曾說:“由於發掘量大,分布範圍廣,仍能證明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比地下儲存得更好。 “通過結合各部門的發現並分別研究,所獲得的知識必然會比以前基於文獻的歷史研究方法開闢乙個無限廣闊的世界。” 文物將成為一門新的、獨立的科學,得到應有的重視,值得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分類研究,為技術發展史、藝術史、美學史、文化史提供豐富而無可比擬的新原料。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導論》)。

由於物質文化研究的特點,文集由一篇文章組成,簡明扼要、準確、直接紮實,以深厚的學術背景為基礎,無需專業研究基礎的讀者也能理解。 有大量孫驥手繪線條圖,輔助理解功能多,讓書一點都不難讀。

《文集》不僅對中國古代的物質文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如農業、工業、衣食住行等,使讀者能夠用文字和影象直觀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物質文化; 還包括對文物鑑定的詳細研究,讓讀者深刻解讀文物是什麼、如何命名、如何辨認等理論,橫向比較,縱向梳理,如邏輯清晰、推理嚴謹的解謎。 《文集》對詳細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鑑定文物大有裨益。

北宋吊墜(出土於南京幕府山)孫姬手繪**選自《孫姬選集》。

八卷本《孫紀文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系統地討論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某些方面。

例如,在《漢代圖解物質文化資料》中,孫濟分六個單元系統論述了漢代的農業,從農具、犁、播種工具、灌溉設施、收割工具、糧食加工工具、作物品種等角度,清晰細緻地講解了漢代農業的方方面面。 中國古代是乙個農業社會,從漢代一直到近2000年,其實農業生產工具、生產方式並沒有太大變化,很多工具和生產方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因此,如果我們徹底解釋漢代的農業,我們就可以窺見中國古代2000多年的農業生產和生活。

二是對某些問題的研究和驗證

比如孫濟對金縷玉生(見《文集》第三卷)和繼母武定(見《文集》第六卷)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論證嚴謹。

關於金玉,他從文字分析入手,說明玉笙是“屍棺”,也就是內棺,屬於工具之一,只是因為出土時被稱為“玉衣”,所以被誤用了。 他簡單地說:“衣服怎麼能遮住臉? 再比如國家博物館的重繼母武定,重達83284公斤,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青銅三腳架。 由於其銘文,這個三腳架最初被解釋為“四木武定”。 孫冀研究後,認為這個詞應該是“後”的反義詞,並舉了幾個反義詞的例子。 而且,古代的“侯”一般是指國王,而“朔文”中對“思”的解釋是:“臣是外在之人”。 “可以理解為文員。 他說:“你會為店員做這麼大的三腳架嗎? ”

《文選》中這樣的文章很多,有的可能涉及到某位學者,但孫濟在文中從不批評,而是提出具體問題,以討論的形式指出文獻和考古學的相應證據,並進一步深化問題,使問題越來越清晰。

三是文物鑑定的案例和方法。

也許在這方面影響最大的是茶聖陸羽雕像的鑑定。 陸羽是《茶經》的作者,是中國茶史上的重要人物,梅瑤晨在宋代的詩中甚至說:“陸羽自生於天下,天下就學會了春茶。 《茶之書》講述了陸羽對茶葉生產、加工、烹飪、飲用、器皿等各個方面的了解,是飲茶傳播的強大推動力,《茶經》至今仍備受推崇。

據傳,茶聖陸宇的雕像是在河北省唐縣出土的一批茶具中發現的。 孫濟道:“不但和茶具一樣,而且衣著和姿態都不像常人,也不是佛像或道教雕像,所以被認定為茶像。 這是唯一已知的茶圖示,也是第一次公開展出。 (1994年由中國歷史博物館(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古代茶具展”)。

其他的,如“三子簪”、“三石”、“刺雁錐”等,都以顯示他們的研究能力。 孫冀的方法是將文物置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並結合文獻給出適當的名稱,從而為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提供注釋。

四是認真梳理文物的功能、應用和價值意義。

古代汽車系統各個部分的研究、命名和使用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而孫驥對駕駛方法的研究無疑是乙個重要的突破。 軛式駕駛方式的引入,凸顯了我國古代汽車生產的先進性。 更重要的是,孫姬的研究立即得到了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銅戰車的證實(見《文集》第四卷)。 另乙個例子是夏窗簾吊墜,一度被誤認為是“香囊”。 從服裝制度的角度來看,孫姬確定這件神器應命名為夏薇吊墜,用於貴族婦女的衣服前(見《文集》第五卷)。 另外,在秦代,還有“奀”字,一度被認為是收錢的東西,根據孫冀的研究,應該是用來收糧的量器(見《文集》第七卷)。

秉始皇陵1號青銅車,由孫濟手繪**選自《孫濟選集》。

對古代文物的考察,人們對它們的理解,往往會因為忽略了細微的差異而導致誤解。 孫濟說:“文物其實是當時人們實用的東西,首先根據文獻,給它起個確切的名字,知道當時人們叫什麼,然後弄清楚它是用來做什麼的? 社會功能是什麼? 其次,就要知道它在中國文物史上具有什麼樣的文化價值。 在這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

第五,對文獻整理做出了堅實的貢獻。

《文集》第四卷對《古唐書書公文》和《新唐書車文書》的內容進行總結、整理、比較,逐段整理研究,包括版本校對、溯源、解讀、解讀等,並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闡述。 《舊唐書公務編年史》只有15000字左右,《新唐書書》和《峴府志》也只有1萬字左右,孫姬整理後,在《文集》中佔據了210頁,足足有十多萬字。 比如《古唐書與玉復志》中有一句話:“隋制:初產五品以上取車。 孫濟經過研究,總結了隋代的20種汽車系統及其乘客、用途、駕駛它們的動物種類數量,並加了詳細的注釋,擴充套件太豐富了。 而且,幾乎沒有乙個注釋是用幾個字進行的,每乙個小點都經過了嚴格的檢查,幾百甚至一千多個字隨處可見,可見文獻的深度和相關知識的豐富性。

以上幾個方面還不足以涵蓋孫濟對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全部研究,他在很多方面的貢獻都是里程碑式的。 繼沈從文先生、蘇白先生之後,孫濟將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研究推向了乙個新的高度,與楊志水等後人共同構建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研究體系,對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學術發展和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孫濟從每個題目下的文字、文獻、文物等多個方面入手,嚴謹可見一斑。 楊芷水為《孫紀文集》寫了一篇萬字文,收錄在《孫紀文集》第八卷中,引用了孫濟寫給她的信,表明了孫濟一貫堅持的研究方法:“古代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人。 有了確鑿的證據,歷史將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使今天的我們能夠充分了解現實世界是如何演變的。 但實際上,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許多情況仍不清楚。 因為僅僅用考古學的方法強調地層和形式是不可能完全做到這一點的,而採用傳統的證據研究方法更是如此。 將文件與實物準確、適當地結合起來似乎是可行的。 ”

楊志水在文末說:“石玉安幾十年的實踐,為我們指明了學習之道,或者說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由此獲得的成果。 ”

(作者:商務印書館主編李靜)

內容**:光明**“ 2024年2月1日,《乙個受孤獨之苦的學者——孫學與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研究》第十一版。

圖片由出版商提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期編輯:譚華。

微信編輯:譚華。

預訂一天。 《三曹詩選》

今日詞彙。 詞源(第 3 版)。

相關問題答案

    陰謀與絕望:皇帝的掙扎與失敗

    在唐朝歷史上,有一位皇帝,被稱為 軟弱無能的領主 他的一生充滿了陰謀和背叛,被評價為沒有亮點,一生都有很多錢。陰謀和絕望將他推向了無助的境地。這位皇帝名叫李憲,早年就惹上了麻煩。在他母親的控制下,他雖然是皇帝,卻沒有實權,更糟糕的是,唐朝也失去了方向。在吳和韋伯斯特兩股勢力的操縱下,李憲一次又一次地...

    朱玲案訴孫偉陳述 一位專業律師的有力解析!

    近日,一篇關於朱玲案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文章作者介紹自己是一名執業年的資深律師,在婚姻家庭相關的民商事案件中經驗豐富,曾參與死刑案件的法律援助。他對孫偉的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許多關鍵問題,讓人深思。律師首先提到,自己長期關注和跟蹤朱玲事件,並分析了孫偉在天涯的陳述。他在文章中指出,孫偉的說法存...

    父親的記憶和悲傷的數字復活

    年月,趙曉東的世界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撕裂。他歲的女兒玉婷的意外離世,對任何乙個家庭來說都是乙個難以承受的打擊。不過,趙曉東卻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方式來紀念女兒 他在短 平台上分享女兒過去的影像,希望能 以數字方式復活女兒的成長歷程 趙曉東今年歲,女兒玉婷是他掌心上的明珠。在接受一位頂級新聞記者採訪時,...

    歲月流逝,乙個流浪者的孤獨與嚮往

    曾幾何時,夢想驅使我們追求世界的盡頭,徘徊在四季中,徘徊在紅塵中。然而,歲月悄然流逝,歲月的滄桑在我們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多年前的乙個農曆除夕夜,一位南宋冠軍默默地在異國他鄉徘徊,寫下了 義海歲月,除了玉梁村 詩人黃公都或許鮮為人知,但他是南宋八年紹興第一金師,是萬軍過獨木橋時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

    當親情與怨情糾纏,殺手父親的遺願

    父親的秘密身份,女兒複雜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故事隱藏在陰霾中,扭曲了善惡的界限,夾雜著親情 仇恨和愛情。這是乙個關於殺手父親 他的女兒以及他們交織在一起的命運的故事。高啟強僱傭的殺手老莫,用命運換取金錢,默默地為女兒高瑤謀求更好的未來。這個曲折而溫馨的故事圍繞著錯綜複雜的父女關係展開。老莫以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