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蕭遙.
編輯|江嶽.
“返貧”。
畢業後,我能夠自己賺錢,但我變得貧窮了。
當他們開始接觸現實社會時,一些大學生意識到他們的人生是多麼像一場夢。
“我投了簡歷,發現畢業後的工資還不如大學打工,更別提生活費了”。在廣西,剛畢業的小王還沒有找到工作,今年秋天招聘時,她發現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在此之前,她每月可以從父母那裡領取2500 3000元的生活費,外加每月1 500 2500元的兼職工資。
在大學生群體中,這不是奢侈品。
畢竟,大學生是當今最強大的消費者之一。
加上父母每個月給的生活費,再加上偶爾打工賺到的額外錢,很多人花錢都毫不含糊,生活可以說是很有滋養的。
淄博燒烤和**節日在各地的火爆,對他們的幫助是不可或缺的——背著背包和行李箱,他們要千里迢迢“湊熱鬧”; 各大網紅美食打卡點,他們也不甘落後——在社交**上發布的各種攻略中,他們似乎對學校周邊的一切瞭如指掌。
2024年初出現的“特種部隊旅遊”就起源於這個群體。 那段時間,很多社交**s***,無論是直達拉薩的火車,還是各地的景區,都充斥著年輕人的身影,記錄這一幕的人們不禁感嘆“每個景點都長滿了大學生。”
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生活費的多少已經成為網路上乙個由來已久的話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進行調查和評論,但不管多少,總會有“不夠用”的聲音。
從2024年開始,大學生在小紅書上過關乙個月,將有3000元、5000元的挑戰。 從他們發來的賬單截圖可以看出,乙個月花4000元已經算是正常水平,甚至是控制的結果。 在這些挑戰中,有不少大學生在評論區乙個月花23萬,也有人說,只要不出去玩、不喝酒,在北京乙個月6000元就勉強夠用了。
好像這樣的支出水平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只不過,在面對就業時,這些大學生卻傻眼了:招聘軟體上的招聘資訊很冷淡,除了一線城市,大部分城市的崗位都是應屆畢業生在3000-5000元的範圍內。 這意味著,即使你努力工作乙個月,不遲到或早退,你也只能拿到相當於你以前吃喝玩樂的水平的工資,而這份工作甚至可能連休息兩天、每週工作八小時的工作都做不到保障。
小王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找工作,她光是打工早上就能賺到300-500元左右,但現在她為找工作做的實習,每天只有50元的補貼,“連房租都不夠”。
同樣受到打擊的還有湖南的琪琪,她也是即將畢業的大一新生,大一二完全沒有錢的概念,什麼都想買,聽說什麼好吃都想吃,有時候隨便吃一頓就200多塊錢,覺得趁年輕,應該多出去看看, 因此,這筆錢不花在吃飯或旅行上,每月的支出在5000元以上。
但因為平時會做一些兼職的工作,比如禮儀、小主持人老師、模特兒等,賺點外快,這樣的消費水平算不上負擔。
大三那年,她開始面對就業問題,準備實習。 於是她**招聘軟體,卻發現很多工作的工資可能只有3000多元,想到自己每個月的開銷,她開始對錢產生危機感,並意識到乙個現實:很有可能,你未來賺的錢不會像你花的那麼多,甚至你第乙份工作的薪水也可能沒有現在的生活成本那麼高。
於是,她不再寄希望於找工作、打工,而是希望畢業後能自己當老闆,“想創業,賺大錢”。
“返貧”的直接後果是消費降級。
2024年9月,一則帖子向網友詢問了大學畢業前後的生活差距“變窮”、“畢業後挑挑挑”是高讚評論的關鍵詞。
四年來,這種情況一直發生在畢業生身上。
在豆瓣的《今日消費降階了嗎》《切門婦聯》等群裡,畢業生要麼請教,要麼**,要麼分享省錢的秘訣和經驗。
在許多分享自己存錢經驗的帖子中,不少人表示,畢業後他們的消費習慣迎來了巨大的變化,具體來說,就是消費水平急劇下降。
有人把自己每天喝的奶茶從一杯喜茶、奈雪的茶降到了蜜雪冰城,也有人把護手霜從近30朵小雛菊降到了不到5朵隆力奇。
小王這樣描述自己消費水平的變化:高消費頻率降低,消費頻繁的品牌開始追求價效比。 之前去上海的時候,她可以花500元買一支香薰蠟燭,但現在,她不會那麼容易衝動消費,而是會尋找價效比最高的,“口味一樣,為什麼還要選擇最貴的”。
以前,她喜歡逛小眾設計師品牌的收藏店,總是買小東西,但她也明白這些東西又貴又沒用,所以現在就不買了“現在我寧願把肚子裡的錢都吃掉”。 除了吃飯,她對品牌的追求也變小了。
琪琪也是如此,因為她害怕以後從父母那裡賺不到那麼多錢,所以她選擇降級消費:慢慢降低消費慾望,能省就攢,吃飯時有意識地減少點單量,也增加選擇公共交通工具的頻率, “蘋果手機一出來**,我就想馬上換,換到最好、記憶體最多的,但現在一台13pro已經用了快兩年了。” 而且以前買乙個手機殼可能要花300多元,但現在我更喜歡選擇拼多多,價效比更高。 ”
正在實習的小毅,以前每個月要花5000元左右,乙個月能去高鐵站十次,去機場六次。
她所經歷的消費降級也非常明顯:如果你看看她之前的化妝包,你會發現她當時買的口紅都是能有名字的大牌,價格基本都在300元以上,但在經歷了“返貧”之後,她很難花300多塊錢買一支口紅, 而現在,她基本上都是在抖音直播間買口紅的,大部分價格都是兩支79元或三支99元。
在她身上消費下降的另乙個地方是鞋子。 高中時,在消費水平和虛榮心的雙重影響下,她非常重視鞋子的品牌和價值,穿的鞋子基本都在幾千甚至接近萬元的水平。 而現在的她“帶著一雙洞鞋走遍天下”,注重價效比,同時,洞鞋的百搭性也能讓她照顧到搭配。
一方面,他們選擇降低消費等級是有客觀原因的,最直接的是他們可支配的錢少了,另一方面,他們也受到主觀思想的影響——他們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錢。
賺錢不容易“,無一例外地出現在這些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人講述的心路歷程中。
當畢業生意識到賺錢不容易,不能再輕易向父母要錢時,他們對父母的看法也在改變。
2024年8月,畢業生陸續步入職場後,下班後突然覺得父母這麼厲害的話題悄然出現在微博熱搜上。
他們一邊感嘆父母下班後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一邊也佩服自己能用普通的工資養活全家,甚至買房買車。
此前的7月,抖音上有人分享了自己畢業前後的生活對比——從空調到電風扇的降溫用品,從大閘蟹到炸芸豆的食物,以及從“買買買買”到“看都太貴了”的消費理念,引起了無數網友的共鳴,也引發了他們對父母的敬佩。
他們在評論區寫道:“我突然覺得我爸媽真的很好”,“他們怎麼設法養育孩子,照顧老人,還能有房有車,還有存款”,“我真的很佩服我爸媽為了一點工資打工攢了那麼多錢,買了房買車, 並及時拿出數萬元用於緊急事項”。
也是在看到就業的殘酷和賺錢的艱辛之後,琪琪從心底裡感受到,父母如此強大,買得起房買車,養活自己和父母。 有時,她甚至想知道她是否能賺回他們花在她身上的錢。 所以,她要努力工作賺大錢,帶著父母一起看世界。
蕭毅意識到自己花了很多錢,賺錢也很難,他覺得“父母太厲害了,以後不生孩子了,生孩子要花太多錢。
而這大概也是很多年輕人的心聲。
在抖音上,一對龍鳳雙胞胎的媽媽分享了兩個不到一歲的孩子每天喝的奶粉空罐,三排一層六罐,一共三層八罐。
這個收穫了 28 個在40,000個讚的**下,有25個30,000條評論。 第三十九條70,000個讚評論說:“三天一桶,一桶300。 當我第一次發現時,人們都麻木了,我一直認為賺奶粉錢只是乙個比喻。
另一邊,小夥子開玩笑說:“喝點yoremi,算了吧”,“退一萬步,他就不能喝奶茶嗎? “給他兩口冰茶”“喝點蜜雪冰城,讓寶寶甜甜的,算了吧”......
綜上所述,他們的心情大概可以用一句評論來概括:“幼崽乙個月大約有5000奶粉,我甚至無法想象這5000奶粉花在我身上有多酷。 ”
雖然笑話的意思更強,但父母的難處在言語中依然清晰可見。
在網路的語境下,“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出現,往往與負面形象聯絡在一起,甚至成為需要逃避的物件,但也有很多時刻讓人意識到,父母只是辛勤活下去的普通人,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可以理解的。
請回答1988》,德珊在無數次和姐姐慶祝生日後終於爆發了,哭著喊出對父母的各種不公平之後跑出家門,而在她比賽回來的那天,德珊的父親就在巷子門口等她, 拿出生日蛋糕,給她補了生日,祝她生日快樂,向她道歉,並說:“爸爸不是天生的當爸爸。 爸爸也是初為人父,所以女兒比較體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