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東北最有名的領袖無疑是馮軍閥的首領。 俗話說“有父必子”,但如果沒有對張家歷史的深入研究,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張作霖只有乙個兒子叫張學良,主要是因為張學良名氣太大,一場“習事件”就足以讓他成為祭壇上的英雄。
然而,真實的歷史卻是,張作霖作為乙個老派軍閥,娶了不少姑姑,一共為張作霖生了八個兒子,其中就包括張學良和他的七個弟弟。
這些弟弟雖然沒有張學良那麼出名,但作為**時期最知名的“富二代”和“官二代”,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軌跡。
張作霖可以說是竭盡全力培養兒子張學良。 他不僅讓張學良從講堂畢業後去日本步兵學院進修,可見他對這個兒子的期望極高。
如果說張學良是“太子”,那麼張學明就是他之後的第一人。 回國後,張學明進入了張作霖的東北軍,以張家二公子的身份,過上了十分安逸的生活。
張作霖也給了張學明很多機會,但就在他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張作霖卻被日本人殺死了,張學良也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接力棒。
1930年,張作霖被日軍殺害,張學明對此深惡痛絕。 在天津,他兩次挫敗了日本人的暴亂陰謀,但壓力很大,只能“出國調查”。
這時,張學良和東北軍高階將領紛紛出國考察,東北軍閥主義的局面逐漸瓦解。
抗戰初期,張學明意識到自己被日本人盯上了,於是暫時流亡歐洲。 可是,他一回來,就被汪精衛**利用了。
日本投降後,他沒有因為顯赫的家庭背景以及與蔣介石、張作霖和張學良的關係而被追究責任,而是被任命為中將的主任。
1949年,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蔣介石匆忙撤退。 張學明選擇留下來,堅守天津,等待解放。 鑑於張學明的歷史貢獻,中共沒有追究他的責任,而是安排他在天津人民公園工作。
此後,張學明先後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然而,在1983年,嚴重的肝硬化導致張學明出血進入靜脈曲張,瀕臨死亡。
臨終時,他仍然希望能再見到大哥。 但乙個月後,張學明因病去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政協)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以肯定他的貢獻。
張學增的名氣相對不如他的兩個哥哥。 張作霖對前兩個兒子很嚴格,但對張學增卻比較寬容,張學曾可以隨時詢問張作霖,張作霖總是滿足他,這也導致了張學霖的叛逆心理。
不久之後,張學增在北戴河交了乙個外國女友,母親徐太太知道後,狠狠地罵了他一頓,鞭打了他,這也是張學增唯一一次挨打。
與兩個哥哥相比,張學增的童年可謂是無比幸福。
為了解決張學增的問題,徐夫人決定把他交給弟弟張學明處理,但哥哥見弟弟無奈,就建議交給張學良處理。
徐夫人答應了哥哥的建議,把張學增帶到了少元帥面前,但因為少帥比較豁達,這件事最終還是被放棄了。 習安事變後,張家的支柱被軟禁,張學增赴日英留學,定居美國,順利進入聯合國。
他和妻子有兩個兒子和乙個女兒,他們都在美國工作。
與哥哥張學增相比,張學思的影響力更為深遠。 作為軍閥家族出身的長少爺,他過著不一樣的生活。 童年的不幸使他無法享受父親的愛,但它激勵他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
在北京學習期間,他深受同學思想的影響,閱讀了大量的馬克思主義著作,找到了救國的希望。 他不想成為像他父親一樣的剝削階級,所以他也同意了這條拯救國家的道路。
張學思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選擇和堅持為他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讚譽。
1933年,在老同學的推薦下,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七七事變”中,他勇敢地挑起重擔,為黨的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1938年,出身富裕家庭的張學思從武漢來到延安,受到***的接待。 考慮到延安生活條件艱苦,**關切地問他是否舒服,問他是否需要錢花。
這讓張學思有些尷尬,他堅定地告訴董事長:“別把我當孩子。 “他想追求自己的理想,過去的優越生活條件無法與革命的自由相提並論。
與張雪亮奢華婚禮的奢華不同,張雪思選擇了普通的農村女孩,她們的婚禮在山洞裡舉行。
抗戰勝利後,張學思被秘密調往東北,擔任張學良的弟弟。 林楓跟他說話後,忽然想到:“你離開帥府已經很多年了,後來還當了關東軍的總部,東北局駐瀋陽的時候,你也去開會了。 現在,是時候將它歸還給原來的主人了。 不過,張學思聽了這話,卻搖了搖頭,說道:“不行,我不打算回家。 儘管如此,1945年和1949年,張學思兩次帶著妻子回到瀋陽,卻沒有踏入元帥府一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學思開始擔任大連海軍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這也是新中國張家服役時間最高的孩子。
為了培養高階將領,國家還特意安排他到蘇聯海軍學院學習。 回國後,他還擔任了海軍第一參謀長。 然而,在1970年,張學思的病情繼續惡化,最終去世。
張學森是張作霖五夫人的兒子,張學良的四哥,從小就和張學良關係密切。 他年輕的時候,有一張“霸氣”的照片廣為流傳,照片中他穿著軍閥裝,掛著勳章,然而,這些光環只有在帥哥旁邊才顯得燦爛。
1943年,張學森在哥哥的飛機駕駛員的推薦下,前往美國開始飛行學習,直到1945年春天才回國。
解放前,張學森一家決定去台灣見張學良。 張學森想盡辦法去找哥哥,卻一直沒有找到。 直到1962年,兩人才得以重逢。
隨後,張學森的母親去世,全家移民美國,張學良獲釋後也去美國探親,兩人晚年一起度過了幸福的時光。
然而,在1995年,張學森接到北京的邀請,代表家人回國參加抗日紀念活動。 在這次分離中,張雪良的眼裡閃爍著淚光,他們再也沒有見過面。
張學森回國後因心臟病去世,享年76歲。 張學良聽到哥哥去世的訊息後,忍不住淚流滿面,孤獨的感覺再次籠罩著他。
1922年出生的張學軍,與張作霖只有短暫的童年。 威風凜凜的**,他和哥哥站在張作霖的左右兩側。
這個**的由來,就是因為他們母子倆。 1942年,張學軍考入輔仁大學,後在軍司令部擔任英文翻譯,負責聯絡美國。
1948年,張學軍預見到國民黨無法挽回敗局,於是聽從蔣家的指示,移居台灣。 不過,張學良的“習事變”牽扯到整個張家,張家的老熟人,軍事統帥們,也密切監視著張學軍的動向。
最後,軍統乾脆將張學軍調離台北市,以阻止張氏兄弟見面。 雖然他們小時候見面不多,但張學軍因為對張作霖的仇恨而對日本人恨之入骨,而張學良在推動雙方共同抗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張學軍一直把大哥當成學習的榜樣。
1964年的一次偶然相遇,身處軍部的張學軍再次見到了曾經意氣風發的張學良,卻在他面前卻變成了乙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這讓張學軍心中充滿了深深的悲痛。 那一刻,張學軍彷彿被歷史遺忘了,無論怎麼看,都比不上哥哥。
張學良還勸他盡快走出苦海,不要再為江家幹活了。 不久之後,張學軍離開了軍區,開始了自己的自由生活。 他相信了大哥的話,開始信奉**宗教,成為虔誠的信徒。
1984年,張學軍病逝。
張雪英,在張家的兄弟中,是最發人深省的。 世人如夢,30年風雨,30年風變,他的經歷也歷歷在目。 關於他過去的資訊很少,他沒有大哥張學良那樣野心勃勃,也沒有機會像其他哥哥那樣施展才華,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度過的。
解放戰爭即將打贏的時候,張學英離開家鄉,去了台灣。 然而,後來他的下落不明,他似乎消失在了繁華的香港。
這一切都只是他個人的選擇。 儘管他出身名門,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張作霖,但他並沒有因此過上奢侈的生活。 或許,他有自己的想法,在經歷了社會變遷後,他選擇了對名利無動於衷,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安定的生活,不想回頭看過去的繁華。
所以,如果你不太了解他,你可能會認為張雪瑩從未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不過,他是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的弟弟,歷史會給他留下一席之地。
張學全的童年並不像哥哥們那樣快樂,他出生在郭松伶叛亂的時候,奉天城內外一片混亂,帥府也因為他的出生而沒有太多的歡樂。
據說,張作霖當時甚至想舉家遷往另乙個地方。 直到郭松伶被處死,張作霖才松了一口氣,給張雪泉起了個綽號“小平朗”。
然而,隨著日本入侵中國,張學泉隨母親移居天津,並在那裡定居。
**1960年,張學全獲准在天津當地一所中學工作,並擔任天津市政協委員。 雖然他的生活平淡無奇,但他總是以誠實的態度生活。
直到1991年,張學全的家人來到張學良的90歲生日慶典上,他才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張學泉的孩子們也過著平凡的生活,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
1996年,張學泉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帶著他一生平淡而誠實的責任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