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在美國殺了人,和他在中國的父親有什麼關係? ”
隨著備受矚目的谷歌中國工程師在美國謀殺妻子的嫌疑人陳立仁第四次缺席,尤其是通過對校友的採訪挖出“父親是某體系某單位領導”的調查結論正在蔓延,這起大洋彼岸的家暴死亡案似乎在國內討論中處於撕裂狀態社會**,也有網友認為陳立人父親的身份“純屬病態”。
的確,對於習慣了人類社會在做事關係中尋找熟人的我們來說,“體制中的領導者”之父的存在,或許意味著,當我們遇到事情時,可以搶奪更多的資源,迸發出常人無法企及的能量,比如雲南的孫小國案例, 這足以將乙個死囚從鬼門拉回來,繼續他的生活20多年。
只不過這次的案發現場不在境內,如果不是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國籍,我們很有可能不會注意到這一點。 在對犯罪沒有管轄權,司法機關獨立運作的美國,乙個身居體制領導地位的父親,在兒子的**中能做什麼,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實在是不清楚。
在我看來,就算這位身居高位的父親親自去美國救兒子,在受託人關係被拘留期間照顧兒子,在法官辦案活動下疏通關係,摸摸底牌,找上級領導迎接朝廷,把握天平, 這些熟悉的場景可能不適用於美國。此外,目前尚不清楚使用能源讓受害者的家人,即他的姻親出具諒解備忘錄,是否會在美國的司法判決中發揮作用。
從社會關注的角度來看,清華大學畢業生加上赴美留學、進入世界知名公司谷歌的職業履歷,幾乎是普通人的天花板,哪怕我們連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普通美國中產階級都看不起,但對於新聞報道來說,人生的贏家加上父親在體制內的身份,真的是充滿想象, 而且不能準備讓人猜測他的谷歌工作可能是他父親安排的。
網上傳聞,陳立人的父親在事發後前往美國,花大價錢為兒子聘請了一位專門處理家暴案件的頂級律師,在加州凍結死刑的司法環境中,極力避免被判無期徒刑, 並將陳立人“赤手空拳打死妻子”的行為爭取到“2級**”。
不管判決結果如何,陳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什麼代價,在我看來,父親能做的就是為他請律師,盡可能減刑,僅此而已。 只要是在法律的框架內,就真的和他在國內體系中是否具有領導地位關係不大。
作為旁觀者,我們早已習慣了黑白分明,要麼一味譴責加害人,要麼指責通姦受害者,說實話,在谷歌工程師妻子被謀殺的案件中,社交平台依舊充斥著這樣的淚水,婚後生活的悲慘案例隨處可見, 不分國家、出身或履歷。
面對這樣的悲劇,將施暴者和受害人的家庭背景作為制度和工薪家庭的對立,是很無聊和毫無意義的,有未經證實的說法是,女方的父母在事故發生後沒有申請赴美簽證,只能匆匆忙忙地在家工作,不能去美國處理女兒的喪葬,更別說沒有辦法獲得更好的法律援助,但**在報道中援引知情人的話說,“2023年11月,年幼的父母也去了美國,陳立人當時表現得毫無異常”,作為乙個吃瓜的群眾,我們沒有能力辯證地辨別真假, 而我們只能等待時間的驗證,哪種說法更接近事實。
谷歌工程師殺害妻子的法律判決很可能充滿了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性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司法獨立的環境下,相信法官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一定經得起折磨和考驗,肇事者和受害者的合法權益都會得到保護。
谷歌中國工程師涉嫌毆打妻子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