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家知名二手書店近日迎來了調整。 位於中華路的上海二手書店於2月26日關門裝修,4月重新開業,但店主和妻子即將退休。 在塘橋經營了近12年的私人書店小竹書店將搬遷至......2月26日,松江東涇“雲寶未來城”文創園
有愛書人來到楊浦區大學路附近的“書店街”,詢問復旦舊書店過得怎麼樣。 有什麼新趨勢嗎? 掌櫃經營了24年,在搬書的間隙,他對來訪者笑了笑:“我在楊浦很好。 ”
復旦舊書店當然離不開復旦。
張強和一起經營書店的妻子張琴都沒有上過大學,但這並不影響夫妻倆融入復旦的人文氛圍。 這從復旦二手書店的留言簿上就可以看出來。 教了20多年《論語》、被同學們尊稱為“傅子”的中文系教授傅傑寫道,“舊書店是大學周邊的一道道風景線”,他還在留言簿的封面上題詞。 書店的口號“為讀者找書,為書找讀者”,是歷史系老教授周振和寫在第一頁的留言。
復旦二手書店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科技圖書公司旗下的一家新書店。 沒過幾年,它就獨立了,搬到了鄭蘇路55號菜市場二樓,緊挨著熱鬧的國安路。 比起附近的京師書店、智達書店、鹿鳴書店、左岸書店,張強的店裡只有一塊簡單的招牌,實在是不顯眼。 當時,他並不知道自己的書店會搬遷到大學路的一條支路韋德路,與智達書店一起,成為“挨家挨戶”的店鋪。
起初我們的人不多,但我們堅持了下來。 國安路上曾經有很多書店,但後來就不見了。 國權路上,京師書店和智達還在,陸銘搬走了又搬了回來。 直到2020年底,我們到達正蘇路後才搬家。 張強回憶道。
2022年,書店搬遷至韋德路,與智達轉型後的悅悅書店和神秘書店形成求知三角。 “以前離復旦南區很近,離學校正門300公尺。 現在離東區很近,離東門400公尺,也不出復旦的範圍。 外地有人叫我去,但我不想離開復旦。 “張強說。
如果讀書多了,自然會有辨別力,和上大學沒什麼關係。
比起書店,張強的自身經歷更具有傳奇色彩。 1999年,22歲的張強從江蘇省響水市的家鄉來到上海找工作。 “我非常喜歡看書,看到很多學生把書當廢品賣,兩三塊錢一本,就買給自己看。 工作久久未解決,張強在國安路擺了個舊書攤。 他首先從學生那裡收集,甚至從廢品收集者那裡收集。 那時候,它很便宜,兩美元一公斤,不管書的質量如何。
張強把蛇皮袋切開,鋪在地上,把書放在上面,賣了出去,然後他就開了一家店。 “我想附近有很多人看書,家裡肯定有書。 真的有人來找我,問我家裡的舊書能不能收? 他自豪地告訴記者,從復旦第一宿舍到第十三宿舍,他都收到了所有的書,而且經常去那裡。
乙個從未上過高等教育機構的二手書店老闆,怎麼能分辨好書和壞書? 張強認為,選書的能力不需要刻意培養。 “那時我感受到了閱讀的好處。 雖然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我對書籍的直覺很敏感。 我覺得一本書是好的,如果你拿了它,你真的可以賣掉它來換錢。 ”
一位顧客邊說邊走來,記者看到張強向對方介紹了一套英文原著,質量狀況。 用他的話說:“如果你讀了很多書,你自然會有辨別能力。 在復旦的氛圍中,張強本人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好書的影響。
衡量一所大學的文化氛圍,是看有沒有二手書店。
記者問張強,現在的店和原來的店有什麼區別?
這並不是說商店的外觀有什麼不同。 在我搬家之前,一些學生幫我粉刷了舊店。 有乙個樓梯通向樓上。 我自己設計和裝飾了新店,還做了乙個樓梯,和原來的一樣。 最主要的是閱讀的氛圍發生了變化。 老店裡有10個人,其中8個人在買書。 現在有10個人,也許其中乙個是來簽到的,但我不介意。 人們願意來,這意味著它很有吸引力。 ”
剛剛結束的寒假裡,張強的收成依舊豐收。 “我每天有三五百本書。 當然,有進有出,不然怎麼會堆積起來呢? 記者採訪他的那天,他和妻子從兩個家庭收集了書籍,“我收到了六個袋子,我妻子又收集了乙個袋子。 我目前有兩個倉庫,總面積250平方公尺,乙個離這裡很近,是創智天地臨時借給我的; 還有一段距離,是我在長興島租的。 相應地,也有來自全市各地的人前來買書,在採訪中,記者遇到了來自華東師範大學和松江大學城的師生。
張強對開實體書店很感興趣,儘管他也在孔子舊書網站上賣書。 “這是乙個嚴肅的舊書世界,有很多競爭對手。 我不怕競爭。 光靠單打獨鬥是不夠的,最終還會隨著行業萎縮。 考慮到這一點,張強認為,城市有同行競爭是一件好事。 “這不是比賽,我很想看到一百朵花綻放。 他和岳岳書店的經理羅紅商量,“*你發展得再好,也要有身體的根,否則你總覺得不夠紮實。 ”
他想堅持做一家只賣書,不靠衍生品賺錢的書店。 “楊浦的文化氛圍濃厚,我想盡我所能幫助打造乙個文化區。 店裡,復旦大學教授張蔚然寫的“祝福讀書”字樣掛在......穿梭尋找書籍的客戶
作者: 編輯: 劉麗媛 責任編輯: 王佳怡.
*:楊浦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