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的伏雪胡同,以順天府學命名。 早在洪武初年,元朝的都城就改為北平府,位於伏學胡同的寶恩寺成為大興縣立學校。 永樂元年,北平府改名為順天府,大興縣校自然改為順天府校,整條街巷都命名為伏雪胡同。 崇禎皇帝田貴妃的娘家就在順天府對面的院子裡,段啟瑞在擔任北洋丞相時也住在這裡。 福學小學也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小學之一。
著名的溫天祥寺就位於這裡,1283年1月9日是民族英雄溫天祥殉難的日子。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我們來談談這座位於伏雪胡同的問天祥寺。
溫天祥寺現址為北京市東城區伏學胡同63號,是後人為紀念民族英雄溫天祥而建造的,這座莊嚴的祠堂不僅承載著對偉大英雄溫天翔的崇敬,也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
溫天祥寺始建於明代,經過多次修繕,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整個祠堂面積約1000平方公尺,北坐朝南,由祠堂、填亭、碑亭等建築組成。 祠堂內供奉著溫天祥雕像,栩栩如生,展現了這位民族英雄的威風凜凜的形象。
溫天祥是南宋著名的將領、作家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 在國家危難時,他挺身而出,率領起義軍抵抗元朝的入侵,表現出頑強的抵抗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雖然最終因實力懸殊被俘,但他忠貞不渝,留下了氣勢磅礴的詩句“自古以來生不死,留下丹照顧他的汗水”。
問天祥寺作為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而且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它不僅是人們緬懷歷史、緬懷英雄的場所,也是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每年都有大批遊客和市民前來參觀、拜拜、感受溫天翔的英雄事蹟和崇高精神。
溫天祥祠堂坐北朝南,是大門、大殿、大殿兩入口四合院,面積近600平方公尺。 大廳是“溫天翔的生平展覽”,大廳保留了原祠堂的一些遺物和溫天翔的筆跡等展品,院子裡有一棵棗樹,據說是溫天翔自己種的。
此外,在溫天祥寺前院東牆上,還有明代書法家溫正明所寫的《義歌》雕刻石碑,明代《宋溫成傳》石碑、清代《重建碑》石碑和《宋溫成祥國像》碑。
總之,問天祥寺作為承載民族英雄精神的莊嚴場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它不僅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無畏的精神,也激勵著後代繼續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 讓我們一起來到文天祥寺,感受這位偉大英雄的英雄事蹟和高尚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