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歐洲如何報復德國

Mondo 軍事 更新 2024-02-14

二戰後歐洲如何報復德國

作為兩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德國在歷史上給歐洲鄰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和南斯拉夫。

德國入侵波蘭導致 600 多萬人死亡,幾乎佔波蘭戰前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對南斯拉夫的侵略造成470萬人受傷或死亡; 入侵蘇聯造成2700多萬人**,1710個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家工業企業遭到嚴重破壞。

雖然英國在二戰中沒有成為德國的直接入侵者,但它在轟炸英國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造成 23,002 人死亡,32,138 人受傷。

納粹德國還對600多萬猶太人、吉普賽人和其他他們認為低劣的民族進行了殘酷的大規模運動,掠奪了大量的戰略物資、金銀、珠寶、文物和古董,對被占領國家的經濟和文化造成了嚴重破壞。

結果,被占領的歐洲國家對德國人懷有深深的仇恨。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國最高統帥部正式宣布向反法西斯盟軍無條件投降。 德國的戰敗使得對其戰爭罪行的清算不可避免。

此後,在 1945 年 11 月 21 日至 1946 年 10 月 1 日期間,由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國組成的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德國的軍事、政治和經濟領導人進行了多次軍事審判。

在這次審判中,12名納粹戰犯被判處絞刑,7人被判處徒刑,同時,黨衛軍,蓋世太保,國防軍最高司令部和其他機構被宣布為犯罪組織。

戰後,法國對德國的清算和報復遠遠超出了審判的範圍。 1945 年 9 月 10 日,戴高樂向德國提出領土要求,要求將與法國和盧森堡接壤的薩爾州地區併入法國。

1947 年 10 月,盟軍建立了薩爾保護國,該保護國擁有自己的貨幣,由法國管理其外交和國防事務。 然而,直到1955年,薩爾州公投中67%的選民選擇加入德國,這迫使法國在1956年與當時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簽署了一項條約,該條約規定從次年1月1日起,薩爾州將併入西德。

戰後法國占領了薩爾州,直到 1981 年才將這一權利歸還給西德。 然而,雖然德國在西線的領土總體上沒有變化,但東線發生了重大變化。

根據雅爾達和波茨坦會議的決定,德國東部奧得河-尼斯河以東的 100,000 平方公里領土被納入波蘭。

《波蘇邊界條約》的簽署導致了蘇聯、波蘭和德國領土的整體西移。 在此過程中,蘇聯通過合法手段獲得了白俄羅斯西部和烏克蘭西部的19410,000平方公里的領土,並從波蘭接收了普魯士東部地區的柯尼斯堡北部,該地區更名為加里寧格勒,以紀念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公尺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

從那時起,德意志現代統一國家和軍國主義的發源地普魯士幾乎完全不再屬於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而東德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中,德國成為東西方兩大陣營對抗的最前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向戰敗的德國提出了領土分割和戰爭賠償的要求。 在賠償問題上,法國採取強硬立場,迫使德國提供物資,拆除工業裝置,並強迫德國戰俘從事無償勞動。

據統計,到1951年4月,美國、英國和法國占領區拆除了價值15億至50億馬克的裝置。 此外,德國在國外的財產以及德國的專利和商標被沒收,西方國家獲得了200億至250億馬克的賠償(按當時的匯率計算約為51%)。5億至644億美元)。

蘇聯在占領東部地區時採取了比西部地區更嚴格的賠款政策。 1945年,蘇聯從德國接收了大量物資,包括7.4萬輛建築材料車、120萬件男女大衣、100萬頂帽子、230萬噸糧食、50萬噸糖、100萬噸土豆和蔬菜、2000萬公升酒精、55萬頭牛、24萬只羊、2800家工廠的裝置、 以及 200 萬德國戰俘提供的無償勞動。

除此之外,蘇聯還開始大規模拆除德國工廠及其裝置。

蘇聯官員報告說,蘇聯占領區有676家企業被拆除,西方國家估計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從1,367家到2,033家不等。 蘇聯人拆除了他們能帶走的一切,包括管道裝置、鐵軌、電機、汽車、發電站、工具機等,幾乎沒有給德國留下任何東西。

至於個別蘇聯士兵從德國繳獲的戰利品,就不談統計資料了。 後來,蘇聯沒有強行拆除裝置,而是將蘇聯占領區的200家大型企業國有化。

德國的戰後賠款不僅針對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甚至像希臘這樣的小國也要求德國賠款。 即使其他國家放棄了賠償要求,希臘也堅持要求德國賠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損失。

除了在國家層面割讓土地、賠償和瓜分占領外,勝利者還對個別德國人進行了報復。 據統計,戰爭結束後,約有1460萬居住在其他國家或蘇聯占領區的德國人被迫離開或自願離開。

在這一歷史性事件中,捷克共和國的300萬人以及波蘭和蘇聯被吞併地區的700萬人受到影響。 當希特拉將蘇台德地區併入德國時,當地的日耳曼人非常興奮,他們熱切地等待著返回大德意志。

在戰爭期間,大約有 350,000 名蘇台德人在德國軍隊中服役,為他們的國家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因此,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對蘇台德地區進行了抵抗。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國投降後,捷克斯洛伐克軍隊進入蘇台德地區,開始將 300 萬德國人驅逐出境。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前捷克斯洛伐克人貝內斯說:“我們必須堅決消滅捷克共和國的德國人。 這是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國家利益統一的要求,我們必須實現文化、經濟和政治的非德國化。 ”

1945 年 5 月 30 日晚上,捷克共和國的 20,000 名德意志人被集體驅逐,被迫步行 56 公里前往奧地利。 在被驅逐出境的人中,主要是成年男性,他們被徵召為戰俘,留下的主要是婦女、兒童和兒童。

這是一次悲慘的被迫遷徙,蘇聯人要求德國人以同樣的方式返回,但在困難的情況下,有 800 人喪生。 這只是強行驅逐德裔居民的乙個縮影。

據統計,整個種族的遷徙是由2引起的40,000 人死亡,620,000人失蹤。 即使在獲得加里寧格勒地區之後,蘇聯也沒有停止驅逐當地的德國人口。

二戰後,歐洲的種族地圖和政治區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從 13 世紀開始,德意志條頓騎士團的十字軍東征開闢了東歐的大片地區,包括加里寧格勒、今俄羅斯的俄羅斯飛地和波蘭的部分地區。

儘管這些地區曾經是德國人居住的地方,但由於二戰後德國居民被強行驅逐,今天講德語的人口和斯拉夫人的種族劃分類似於德國和奧地利、波蘭和捷克共和國的種族劃分。

1.許多戰後的東歐國家,如蘇聯、波蘭和捷克共和國,在驅逐德國人方面有很多共同點:他們被驅逐出境時只帶了少量必需品和其他所有有價值的東西。

2.在驅逐過程中,許多德國平民被搶劫,**並被那些懷有復仇心態的人殺害。 由於統計上的困難,很難確定這次驅逐的確切死亡人數,但估計數字在50萬至300萬之間。

3.雖然西方可能給人的印象更友好,但人們不能天真地認為他們對德國人會比東歐的斯拉夫國家更寬容。

4.許多戰後的東歐國家,如蘇聯、波蘭和捷克共和國,在驅逐德國居民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被驅逐者只被剝奪了少數生活必需品,以及其他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5.在驅逐期間,許多德國平民被搶劫,**並被那些充滿復仇心的人殺害。 由於統計上的困難,很難確定這次驅逐的確切死亡人數,但估計數字在50萬至300萬之間。

6.雖然西方可能給人的印象更友好,但人們不能天真地認為他們對德國人會比東歐的斯拉夫國家更寬容。

在占領丹麥期間,德國對丹麥人表現出特別友好的態度。 希特拉認為丹麥人是純粹的“北歐雅利安人”,與德國有著密切的“兄弟”關係。

再加上丹麥人只象徵性地抵抗了4個小時就向德國投降了,雙方並沒有太多的仇恨。 在丹麥正式決定與德國合作後,德國宣布將尊重丹麥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保證其中立地位。

然而,當德國戰敗投降時,丹麥也加入了反對德國的行列。

1.在丹麥,德國在其領土上埋設了 150 萬枚地雷,以防止盟軍登陸。 戰後,丹麥強迫 2,600 名德國戰俘清除地雷。

雖然這違反了禁止戰俘從事危險工作的《日內瓦公約》,但丹麥人認為德國人在丹麥埋設了地雷,他們清除地雷是很自然的。

然而,這些德國戰俘實際上並不是作戰部隊,而是後勤人員、技術人員,甚至一些 18 歲以下的年輕士兵。 2.德國在丹麥埋設了150萬枚地雷,以防止盟軍登陸。

戰後,丹麥強迫 2,600 名德國戰俘清除地雷,儘管這違反了禁止戰俘從事危險工作的日內瓦公約,但丹麥人仍然認為德國人自己在丹麥埋設了地雷,他們這樣做是很自然的。

然而,實際上,這些戰俘不是戰鬥部隊,而是包括後勤人員、技術人員和一些 18 歲以下的年輕士兵。

儘管大多數德國戰俘缺乏排雷技能和經驗,但在大約四個月的排雷過程中,有 149 名德國戰俘喪生,另有 165 人重度殘疾,167 人中度殘疾。

這只是乙個縮影,揭示了德國士兵強迫勞動的殘酷現實。 在 1943 年的德黑蘭會議上,史達林首先提出通過強迫德國人工作來強迫勞動以換取戰爭賠償,他提出戰後蘇聯的重建將需要 400 萬無償工作的德國工人。

在 1945 年的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和邱吉爾同意讓德國戰俘遭受強迫勞動,以補償戰爭損失。 戰爭結束後,包括蘇聯、法國、波蘭、捷克、英國、美國和挪威在內的戰勝國強迫總共 700 萬德國戰俘無償工作。

其中,蘇聯派遣了超過100萬德國人到中亞和西伯利亞工作,到10月1945仍有68730,000 名德國人居住在特殊定居點,這意味著超過 300,000 名德國戰俘在惡劣的流放條件下非自然死亡。

德國戰俘在法國遭受強迫勞動,100萬人被關押在全國100多個戰俘營中,生活條件惡劣,許多人體重只有50公斤。 戰俘被迫從事高風險的工作,例如丹麥的排雷工作,據法國當局稱,每月有2000人在工作中死亡或被處決。

此外,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強迫奴役至少11萬名年齡在17至45歲之間的德國平民從事無償勞動。

戰爭的破壞使德國陷入了深深的苦難。 戰後,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被轟炸,其中大部分被摧毀了60%或更多。

戰爭的破壞使超過一半的德國人無家可歸。 此時,德國的國民經濟已經完全崩潰,缺乏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導致300萬平民死亡。

在蘇聯軍隊占領的地區,有200萬婦女遭受苦難,其中24萬人因此喪生。

娜塔莉亞·格斯 (Natalia Gus) 是一名蘇聯記者,她揭露蘇聯士兵是德國女性,年齡從 8 歲到 80 歲不等。 幾乎所有在柏林的德國婦女都倖免於難,有些人甚至被**60到70次。

這並非蘇聯軍隊所獨有,德國歷史學家認為,至少有 190,000 名德國婦女在占領區被美國士兵殺害**。 到德國投降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已經發布命令,規定德國軍隊不會被視為戰俘。

根據日內瓦四公約,戰俘應受到相應的待遇。 然而,美國不願意給予德國戰俘應有的待遇,而是創造性地提出了“打倒敵人”的概念,認為他們仍然是敵人,導致大量德國士兵受到美軍的虐待。

儘管德國是戰爭的始作俑者,是戰爭的罪有應得,但勝利者對德國的報復並不殘酷。 然而,德國對這個問題的態度為另乙個戰敗國日本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儘管國際上一再提到東京的轟炸和廣島核計畫,但日本對自己在二戰中的暴行保持沉默。 在官方宣傳中,日本幾乎將自己描繪成戰爭的受害者,而事實是他們是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

相比之下,德國對二戰的反思和懺悔則更為深刻。 勃蘭特總理以具體行動向世界表達了德國對二戰罪行的悔恨,德國人已將反思和賠償作為國家義務。

1948年建國後,以色列對二戰中德國**猶太人的罪行提出賠償要求。 德國的戰後重建雖然尚未完成,但還是第一時間向以色列支付了30億馬克的賠償金。

從那時起,德國還協助以色列追捕納粹的流浪魚。 訪問以色列期間,默克爾親自前往耶路撒冷,在猶太紀念館獻花默哀,充分體現了德國對過去歷史的深刻反思和真誠的悔恨。

德國一直在積極尋求對二戰期間對歐洲國家造成的損害的賠償。 到1993年1月,德國共支付了905億馬克的賠款,甚至梅赫西迪-賓士、大眾和克虜伯等一些私營公司也向二戰受害者支付了賠款。

德國並沒有以戰後的報復為藉口逃避戰爭責任,相反,他們從兩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走上了一條與戰前完全不同的道路。

曾經熱愛戰爭的德國現在正在和平地促進歐洲一體化。 作為歐盟的主要力量,德國人正在利用政治、經濟和文化手段實現希特拉未能實現的歐洲統一夢想。

而歐洲國家之所以接受德國,正是因為德國深刻反省和懺悔了自己的戰爭罪行。 德國反思了自己的歷史問題,並重新被歐洲國家所接受。

日本作為另乙個戰敗國,由於歷史原因,一直與亞洲鄰國疏遠。

相關問題答案

    二戰後德國的衰敗之路

    德國歷史 變化與變化。德國的歷史是一幅曲折而戲劇性的圖景,描繪了統一 統一和復興之間的複雜時刻。德意志第一帝國的滅亡拉開了序幕,對法國的鎮壓進一步加深了這種 但貴族們一直夢想著統一。普法戰爭是實現這一夢想的契機,但德國的地理位置也給統一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周邊國家的防禦工事,特別是法國重要的防線,成為...

    二戰後哪個國家主導了歐洲的安全局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冷戰期間,主導歐洲安全局勢的國家是蘇聯 後來的俄羅斯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納粹德國的勝利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戰後,蘇聯軍隊占領了東歐國家,並在這些國家建立了共產主義政權,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蘇聯在歐洲安全局勢中的領導地位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占領東...

    以色列如何在二戰後建立國家

    毫無疑問,以色列在當今世界的政治版圖中是乙個獨特的存在。這個地處中東地區的國家,在短短幾十年裡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磨難。那麼,以色列是如何從二戰的灰燼中崛起的呢?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程序塑造了今天的以色列?首先,讓我們回到 世紀初,當時猶太人在歐洲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特別是在第二...

    二戰後的日本人口

    二戰後,日本的人口結構發生了一些有趣的變化。年,日本總人口約為萬,男女人數相近。然而,到年,儘管戰爭造成了破壞,但日本的人口略有增加,約為萬,性別比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戰爭期間,日本 實施了早婚早育政策,將法定結婚年齡降低到歲和歲,以刺激人口增長。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提高了出生率和保持了人口穩...

    二戰後歐洲一體化:從戰爭創傷到和平與共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國家面臨著戰爭的創傷和政治經濟混亂。為了重建家園,維護和平與繁榮,歐洲各國走上了政治和經濟一體化的道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洲一體化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區域一體化程序之一。二戰後,歐洲國家開始尋求和平與合作,因為他們意識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苦難。年,美國 英國 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