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國第一家生產卡車的工廠長春一汽生產了第一輛汽車,第一家飛機製造廠成功試製了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瀋陽第一家工具機廠建成投產,第一家生產電子管的工廠——北京電子管廠正式投產。 此外,武漢長江大橋,以及青藏、康藏、新藏公路也即將通車,年輕的共和國在工業化道路上充滿活力。
一批批優秀的工匠成為時代的典範。 1956年,**新聞紀錄片製片廠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其中展示了在工具機旁邊忙碌工作的蘇光明,他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勞模之一。
創新的先行者,科技的傳奇。
蘇光明,1913年11月生於山東省平原縣,是中國工業革命史上傑出的工程師和技術創新者。 1946年6月投身革命事業,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的一生與中國工業發展緊密相連,特別是在哈爾濱機車和機車車輛廠的工作經歷中,他實現了350項技術創新,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分鐘加工乙個軸承”, 創下全國紀錄,展現了他突出的技術創新能力。
蘇光明年輕時的經歷尤其值得一提。 他在一家日本經營的汽車工廠經歷了巨大的屈辱和痛苦,但這段經歷反而激發了他對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技術創新的追求。 他發明的“玉公尺碾磨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前兩年完成了“第乙個五年計畫”的生產定額,被譽為“時間大師”。 這種創新精神和對技術的不懈追求,使他成為新中國工業戰線的先鋒。
榮譽、專業精神的見證
蘇光明的貢獻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1953年至1977年連續被評為哈爾濱勞動模範、模範; 連續五次被評為省勞動模範、省特種勞動模範、勞動英雄,兩次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他還被選為龍江省第一人。
第四,第五屆委員,是第一屆。
第二。 第三。
四、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先後獲得13次,這些榮譽見證了他在產業創新領域的突出成就和對國家的重要貢獻。
蘇光明的技術創新並不侷限於他的事業。 1986年退休後,他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組織了一支技術服務隊伍,深入基層,為150多家工廠解決了100多個技術難題。 這種對工作的熱愛和對技術創新的不斷追求,體現了他深厚的敬業精神和對國家工業發展的貢獻。
忠誠奉獻,親情親民
蘇光明的一生,是深愛黨、愛國的體現。 每當他回顧自己的歷史時,他總會想起黨的恩情:“是黨把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是黨為我創造了優越條件,是黨給了我無數的榮譽。 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他對黨的堅定信念和忠誠。
蘇光明不僅是科技創新的先行者,還是優秀的教育家和領導者。 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努力,將寶貴的技術知識和工作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激勵無數人追求技術創新,為國家工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他的一生充分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和對國家發展的無私奉獻,成為後人學習和效仿的典範。
2005年12月19日,蘇光明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享年92歲。 他留給我們的,不僅是那些了不起的技術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不屈不撓的創新精神,以及他對黨和人民的深厚熱愛。 他的一生是中國工業革命史上的寶貴財富,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