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街道瀏陽江南岸一公里處,當地編年史記載:這是楚王馬尹家族的五朝墓地,故名“馬王堆”。 馬王堆有三座墓葬,均為坑坑和木棺,1972年發掘,1974年清理。 考古發掘證實,馬王堆其實是西漢長沙丞相的家族墓地,也是李滄家族墓地,李滄、妻子辛柴和兒子李習都埋葬在那裡,與楚王馬沒有任何關係。
馬王堆一號墓是三座墓中最大的一座,位於一座小山上,與三號墓緊密相連,共享一塊密封的土壤。 1號墓從山頂向下挖掘墓室,墓室為76公尺,寬6公尺7公尺,深16公尺,內建木棺,一棺四棺安葬系統。 棺材的周邊裝滿了 05公尺厚的木炭,總重量超過5噸,防潮防潮; 炭層外為1公尺多厚的綠色石膏泥,均勻厚實; 將綠色的石膏泥人工夯實到墳墓開口,然後在上面堆乙個4-5公尺高的土堆! 令人驚奇的是,一號墓由於其極好的密封性,在埋葬後一直處於恆溫恆濕、缺氧、無菌的環境中,基本排除了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對材料的破壞,尤其是墓主辛柴被埋在地下2100年之後, 沒有腐爛的跡象,儲存完好,肌肉有彈性,關節可以彎曲,內臟器官完整,包括神經游離組織在內的大部分細胞都清晰可見!這與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和沙漠或冰原中發現的乾屍有著根本的區別,後者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濕屍,被全球考古界歸類為“馬王堆屍型”。
秦漢時期,統一王朝的出現,皇權的逐漸集中,社會的穩步發展,對長生不老和屍體不朽的追求成為皇帝和將領們的至高追求,防腐技術蓬勃發展,花樣層出不窮。《後漢書》記載,紅梅軍盜掘帝王後陵墓時,“有玉盒者皆生”,但現代考古發現,凡是用玉衣包裹的屍體,無一例外都腐爛了,根本起不到防腐作用。 最直接的證據是,1968年在河北省滿城縣,發掘了中山景旺劉勝墓和他的妻子竇玄墓,兩座墓沒有被偷走和挖掘,墓主穿著已知最早的金玉衣,只是化為粉末,只剩下幾顆牙齒! 徐州的一座火山劉鶴墓也是如此。 相反,用最樸素的思緒來應對來世,棺材被妥善封存,用草藥汁液儲存,不少屍體被儲存下來,湖北省江陵鳳凰山墓的主人就是這個典型的例子。
據史料記載,侯立蒼卒於高侯三年(西元前185年),立宣卒於溫十二年(西元前168年),辛柴卒於溫十五年(西元前165年),三者卒年相差僅20年,所用的造墓技法和防腐技法基本相同。 當一家之主乙個個回天時,丞相府的太平間師傅用楚國流行的防腐藥材汁給屍體洗澡,然後穿上包裹各種衣服和絲綢,併入沉重的楸樹棺材中,棺材多達3-4個重, 一層一層密封,並在棺材周圍填充大量木炭和白色石膏泥,最後將密封的土壤夯實。就這樣,一具保護完好的屍體在深墳中儲存了很久,終於開啟了封閉了2100年的墳墓,辛柴夫人得以“長生不老”!
可是,為什麼在同乙個墓地裡,相距不遠的李蒼和李玄,早就腐爛了,骨頭都沒了呢? 原因很簡單:立峰墓(馬王堆三號墓,緊挨著一號墓),因為棺材本身沒有嚴密閉合,有縫隙,導致地下水流入棺材,雖然沒有被偷走,但真菌已經吞噬了棺材裡的有機物, 只剩下散落的人類骨架,墓主被確認為男性,壽命超過30年。在發掘李倉墓(馬王堆二號墓)時,有乙個圓形的盜洞直接通向墓底,洞內還殘留著乙個唐代瓷碗,考古學家推測該墓是在唐末宋初被盜的。 唐朝末年,天下動盪,盜賊星溫淘發唐十八陵後,盜墓狂潮席捲各地。 楚國的幾個盜墓賊來到馬王堆挖洞偷寶,李滄墓挖出來後,只顧著撿寶物,把挖洞時用來吃喝的瓷碗扔掉了,最後匆匆把搶洞埋了,留下了這個有千年歷史的作案工具。
雖然李滄墓被盜,陪葬品被洗劫一空,棺材腐朽坍塌,奇蹟再也沒有被見證,但在土裡發現了“長沙丞相”、“侯爵印”和“李灃”三枚印章,為揭露馬王堆墓主的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據, 他們之間的關係與時代的奧秘。這是不幸中的祝福!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