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是波羅的海三國中最晦澀難懂的
標題編號上的內容將帶您進入 Apocalypse Yuanzhen 的世界。
拉脫維亞也許是乙個相對陌生的國家。 誠然,拉脫維亞這個名字直到 20 世紀才嶄露頭角,其前身是庫爾蘭和利沃尼亞。
然而,即使是現在,許多人仍然對這個國家相對陌生,因為它並不為人所知。
立陶宛人和拉脫維亞人有著共同的祖先,屬於波羅的海語族,因此他們的血緣關係非常密切。
拉脫維亞人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居住在今拉脫維亞地區的拉特加人。 這片土地上曾經有三個部落,即西部的庫羅尼亞人,他們的名字由此而來; 北部的萊特人,屬於講芬蘭語的家族,後來與愛沙尼亞人合併; 東部道加瓦河上游的居民是拉特加人,他們後來同化了庫羅尼亞人。
因此,今天的拉脫維亞人是拉特加人和庫羅尼亞人融合的結果。 雖然拉脫維亞人在血緣上更接近立陶宛人,但他們的歷史命運與愛沙尼亞人更相似。
他們都被軍刀騎士團統治了很長時間,然後在沙皇俄國和蘇聯的統治下,最後他們一起獨立了。
1202 年,軍刀騎士團越過道加瓦河口,在裡加登陸,迅速征服了庫爾蘭和利沃尼亞,並進一步獲得了愛沙尼亞的土地。
他們在這裡建立了封建制度,迫使不信教的拉脫維亞人皈依天主教,成為德國貴族和商人的農奴,愛沙尼亞人的命運也是如此。
然而,在1522年,歐洲宗教改革的風席捲了這片土地,改變了一切。 裡加是德國人建立的城市,現在是拉脫維亞的首都,曾經是主教的所在地,也是漢薩同盟的重要商業中心。
路德宗的宗教改革在這裡迅速展開,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儘管伊凡四世在 1558-1583 年發動了利沃尼亞戰爭以開啟通往波羅的海的通道,但俄羅斯並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成就。
相反,這片土地被分成幾個部分,利沃尼亞成為波蘭領土,但在 1629 年被瑞典占領,波蘭只保留了內利沃尼亞。
庫爾蘭仍然在最後一位軍刀騎士團團長庫特萊爾及其後代的控制之下,並已從宗教皈依為新教路德教徒,但庫爾蘭名義上仍然是波蘭領土。
在瑞典和軍刀騎士團的統治下,拉脫維亞的利沃尼亞人和庫爾蘭人皈依了新教路德教。 然而,瑞典一控制利沃尼亞,就被**搶走了。
* 一直夢想控制波羅的海出口的彼得大帝發動了第二次北方戰爭。 1710 年,他占領了利沃尼亞,並於 1721 年迫使瑞典通過條約確認了這一占領。
然而,這裡的德國人保留了他們的特權。
當時,波蘭控制了利沃尼亞和庫爾蘭。 由於波蘭是乙個天主教國家,三分之一的拉脫維亞人仍然是天主教徒。
這與波蘭大力推崇天主教、限制新教的政策密切相關。
雖然在1772年至1795年間,普魯士和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波蘭消失了,但這並沒有阻止利沃尼亞和庫爾蘭落入**的手中。
在波蘭統治期間,庫爾蘭實際上由乙個王朝和德國牧師統治,該王朝和德國牧師由最後一位軍刀勳章大師科特萊爾創立,庫爾蘭公爵當時是該王朝的統治者。
然而,在 1795 年,隨著庫爾蘭的吞併,庫爾蘭公爵的地位消失了。 從19世紀開始,沙皇俄國**開始在利沃尼亞和庫爾蘭推行俄羅斯化政策,並在19世紀末變得更加嚴厲。
這種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俄語和東正教。 因此,正是在那個時候,俄語成為今天拉脫維亞的通用語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東線與**進行了激烈的戰鬥。 1915 年,德國成功占領了庫爾蘭,然後在 1917 年革命的混亂中,德國藉此機會在 1918 年初占領了利沃尼亞和愛沙尼亞。
他們還在這裡建立了乙個“國民議會”,來自德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人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德國人有乙個絕妙的主意,他們計畫將庫爾蘭、利沃尼亞和愛沙尼亞三個地區合併為乙個由普魯士王國領導的波羅的海公國。
然而,由於柏林當局的優柔寡斷,這一計畫最終未能實現,直到戰爭結束。
1918 年 11 月 18 日,拉脫維亞宣布獨立,但從那時起,這個新生的國家經歷了許多曲折。 德國、英國、法國和蘇聯軍隊錯綜複雜的交織使拉脫維亞陷入困境。
直到1920年,當《裡加條約》簽署,蘇俄承認拉脫維亞獨立時,拉脫維亞的歷史才開始了新的篇章。 因為只有從那時起,拉脫維亞人民才真正擁有自己的國家。
與愛沙尼亞一樣,拉脫維亞在獨立後並沒有過上穩定的生活。 儘管拉脫維亞進行了土地改革,結束了德國貴族的特權,但它很快就陷入了**政治混亂,並最終在1934年成立
在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拉脫維亞也落入了蘇聯的控制之下。 1940年6月至8月,蘇聯吞併了拉脫維亞。 然而,隨著 1941 年蘇德戰爭的爆發,拉脫維亞被德國占領,成為其在奧斯特蘭的“帝國領土”之一。
1944年,德軍失勢,拉脫維亞再次落入蘇聯手中。 與愛沙尼亞一樣,拉脫維亞愛國者也遭受了苦難,1944年至1953年間,超過13萬人被無辜地譴責。
拉脫維亞在蘇聯統治下經歷的最大轉變之一是其種族構成的變化。 在蘇聯併入拉脫維亞之前,俄羅斯人佔拉脫維亞人口的 12%。
這些俄羅斯人中的大多數在沙皇時期已經定居在拉脫維亞,主要是在內利沃尼亞。 然而,到1959年,隨著裡加成為波羅的海的重要出口,經濟蓬勃發展,俄羅斯移民大量湧入,這一比例上公升到27%。
到1989年,這一數字上公升到34%。 1991年,拉脫維亞從蘇聯獲得獨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拉脫維亞效仿愛沙尼亞的做法,只向1940年以前獲得公民身份的人及其後代授予公民身份。
其結果是,大量在1940年之後移居的俄羅斯人被排除在公民身份之外。 為此,俄軍因公民身份問題推遲撤軍,但這個問題至今仍未解決,仍有20多萬無國籍人,其中大部分是俄羅斯族人。
拉脫維亞,這個美麗的歐洲小國,面積為 6面積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88萬人。 其中,62%的人口是拉脫維亞人,25%是俄羅斯人。
拉脫維亞2004年加入歐盟後,由於女權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生育率持續下降。 儘管如此,拉脫維亞的經濟仍然蓬勃發展,服務業和旅遊業發展迅速,裡加和尤爾馬拉等沿海城市聞名遐邇。
據統計,拉脫維亞的人均GDP約為2萬美元,美女如雲,令人嚮往。 然而,面對人口下降的問題,我們不禁懷疑,即使經濟更加發達,拉脫維亞的生存是否會受到影響。
這是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頭條創作挑戰賽
歡迎關注《啟示錄元真》頭條,我們的每篇文章都是原創的,希望大家喜歡,可以點讚、評論或**支援。 未來,我們將繼續為您提供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