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朝兩軍哪一方?彭德懷是那個沒有屈服的人

Mondo 軍事 更新 2024-02-06

中國有句俗話,“一座山不允許兩隻老虎”。 如果一支軍隊有兩個統帥,不僅容易引起將領之間的相互制約,而且會引起不必要的摩擦,最終會發展起來"針尖在麥芒上"這種水和火不相容的情況。 畢竟,它往往是從內部開始的。 在一直"利潤至上"對於束縛這條暗線的國家間關係尤其如此。 誰在眾多國家中擁有最終決定權,不僅關係到聯盟的穩定,而且關係到乙個大國的國際形象。 畢竟"名利雙收"字,名還在利潤前面。

中國還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叫"客人隨心所欲"客人是新來的,對這個地方並不熟悉,所以一切都以主人的安排為準。 但這種人性化並不完全適合戰場,畢竟戰爭不是遊戲,軍隊的指揮也不是"在我的領土上,你必須聽我的話"就是這麼簡單。 特別是當乙個財力雄厚的國家的軍事長官急於滅火時,東道國往往有一種求助的態度,並做出一定的讓步。 "客人隨心所欲"它變成了"主隨時待命"完成。 就像韓戰期間,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後,李承晚"東道主"他誠實地將最高指揮權交給了麥克阿瑟"客人"完成。

韓戰期間,中朝兩隊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是兄妹,但就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指揮權而言,一方不得不做出讓步,讓兩支隊伍由同一國家的軍事指揮官領導。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Kim Il Sung)並不像李承晚那樣積極主動。

畢竟,金日成是雄心勃勃的。 作為朝鮮的最高領導人,他自然希望自己的軍隊能夠成為戰場的中堅力量,所以他不願意被千里迢迢橫渡鴨綠江的志願軍所束縛。 然而,現實不允許他想象這一點。

韓戰初期,金日成率領的朝鮮人民軍實力雄厚,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不僅將南韓軍隊打入沙漠,像賊一樣逃跑,而且幾乎窒息了釜山橋頭堡的美軍。 如果不是麥克阿瑟"仁川登陸"天才一揮,恐怕金日成真的能做到"朝鮮半島統一"夢想。

但畢竟人腦後沒有眼睛,很容易看到前面的路,也顧不上身後的路。 金日成的南下之旅導致朝鮮人民軍戰線拉長,並給了美軍登陸和戰鬥的機會。 1950 年 9 月 15 日,麥克阿瑟率領一支龐大的 16 國聯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被削減了一半。

自古以來,一支被包圍的軍隊衝出包圍圈就足夠了,想要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轉敗為勝,就像征服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峰一樣,誰也做不到。 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前期的氣勢如竹,迅速扭轉了局面"唱歌和哭泣"失敗就像一根竹子。 這次撤退和幾個月前的漢**隊一樣尷尬。

人不怕在低谷中長期休眠,而是怕從高處跌落。 乙個月前,人民軍士氣還處於巔峰,統一指日可待。乙個月後,十萬大軍只剩下不到三萬餘軍,他們剛剛逃回北緯三十八度線,十六國聯軍又打到了家門口。

另一方面,十六國聯盟看似鬆散,但登陸後的勝利就是為了保住這一"聯軍"債券。 作為16國聯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在世界晚年的燦爛綻放,似乎預示著他輝煌的軍事生涯將拉下五彩斑斕的帷幕。 麥克阿瑟帶領他從上帝那裡買來的成員"關節**"一路走來"凱旋 Clicquot"北。 從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到10月中旬,他不僅使美韓軍隊起死回生,還迫使朝鮮人民軍進入中朝邊境的鴨綠江。

麥克阿瑟此時的鼻子幾乎要跑到頭頂上了,他威脅要這樣做"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然而,在10月19日之後,麥克阿瑟在上帝中的成員資格到期了。

人民軍的潰敗讓金日成意識到孤軍奮戰的弊端,自己的拳頭是16個人手裡打不過的。 於是他給中國發了一封求救信。

當***收到金日成副將樸日宇遞交的信時,想了想,***的臉上難得露出猶豫之色。 對於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來說,難得如此優柔寡斷。 **的警衛胡喬木後來回憶說:

我和 *** 一起工作了 20 多年,我記得有兩件事是他很難下定決心的。 乙個是1950年派遣志願軍赴朝作戰,另乙個是1946年我們黨準備與國民黨徹底決裂。

中共高層就是否向朝鮮出兵問題的決議也難以達成共識。 這時,剛從大西北趕來的***,立刻決定:

如果必須打仗,寧可晚打,也不要早打。

"918事件"這個教訓使軍事戰略家清楚地認識到,如果戰爭不可避免,就必須盡快做好準備。 此時,新中國剛滿一週年,主要目的是發展生產,但前提是必須有乙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 別人怎麼能在所謂的沙發下安然入睡? 美軍已經打擊了相互依賴的朝鮮,家庭處於危險之中。 所以,這場仗必須打,幾年後再搞經濟建設是一件大事。 如果美國不允許美國占領朝鮮,大批中國軍隊將被牽制在東北,美國人不會干涉新中國的發展而袖手旁觀嗎?

結果,**不顧輿論,決定擔任志願軍總司令,於1950年10月19日派兵北朝鮮。 就這樣,第一軍約26萬人渡過鴨綠江,衝向朝鮮戰場。 作為第一批秘密進入朝鮮的志願軍,他們的行蹤只有中、蘇、朝三國高層領導才知道。 即使是能夠發現這個漏洞的美軍,也不知道志願者進入南韓。 而眾所周知的渡鴨綠江的志願軍**,其實是第二批進入朝鮮的志願軍部隊。 第一批進入朝鮮的志願者過河時,沒有留下任何視訊資料。

面對前來支援的中國友軍,金日成高興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但是當他和***就統一指揮問題進行談判時,他就沒有那麼激動了。

金日成在平壤以北的德川進行游擊戰,樸日宇間接向***表達了他的想法:他希望志願軍的總部也設在德川。 雖然他沒有明說,但誰都看得出來,金日成早就考慮過中朝兩軍統一指揮的問題,言下之意是他自己將指揮中朝兩軍。 不過,他畢竟是此時戰敗軍的將軍,還要要求**小隊,因為面子難說,只能含蓄委婉地試探***的位置。

面對剛剛損失數萬軍隊的金日成的想法,他絕不能答應。 從軍隊規模上看,僅第一批志願軍就入朝作戰多達26萬人,而朝鮮人民軍此時還不到3萬人,還不可能立即有條不紊地參戰。 無論如何,大軍的統帥是不可能服從小軍指揮的。

其次,雖然在解放戰爭期間,金日成的人民軍在東北戰區作戰,但在裝備了蘇式**之後,他們以坦克為先鋒,廣開大合,過分依賴現代裝備。 而這也很難適應志願軍的短程接觸"萬國"** 與敵人一起玩迂迴遊戲。 就像乙個人一下子就能吃到白面饅頭,很難適應吃公尺飯。

最後,在聯合**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的進攻態勢急轉直下。 8月23日,麥克阿瑟決定在仁川登陸的當天,他的軍委雷銀夫宣布麥克阿瑟將在仁川登陸(參見李峰的《朝鮮決戰》),並提醒金日成。 然而,朝鮮人無視中國的警告,寄希望於抓住機會在釜山取得最後的勝利,最終導致軍隊被敵人切斷。

因此,即使金日成在前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戰場上的形勢也在迅速變化,不可能以一時的成敗來判斷英雄,也不能用以前的勝利作為指揮官的籌碼。 面對朝鮮難以忍受的戰績,***作為志願軍總司令,實在不放心把軍隊交給金日成。 為此,**表示:

"我負責中國和朝鮮人民,也要為成千上萬的本土士兵負責! "

由於戰敗的朝鮮人民軍無法有組織地直接參加軍事行動,而且由於戰爭的緊迫性,統一指揮的問題一再被擱置。 如果漏水的房子發生火災,你必須先滅火,然後再填滿屋頂上的洞。 但兩支沒有被擰成繩子的軍隊,最終在戰鬥中造成了不必要的碰撞。

在第一次博川戰役中,志願軍第39軍包圍了美軍第24師。 當它要被徹底殲滅時,朝鮮人民軍奉命進軍渤川,將外圍的志願軍誤認為是美軍,志願軍的陣地被占領"盟友"開了乙個大口子,讓敵人逃脫了。 這次意外傷害使中朝雙方都意識到統一指揮的必要性。

第二次戰役後,美軍被推回北緯三十八度線,戰局稍稍穩定下來,迫在眉睫的統一指揮問題終於提上了議事日程。

** 率先提出:希望人民軍司令部能靠近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以便利雙方協商統一指揮。 另一方面,金日成堅持派參謀擔任情報聯絡官,他的總部仍然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分開。 即使他的下屬厭倦了來回奔波,他也不願意放棄指揮權。 當人民軍第6師和第7師與志願軍第125師會合時,他委婉地提議將這兩支軍駐紮在志願軍陣地上,與志願軍協同作戰,但金日成沒有答覆。

金日成有這樣的想法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朝鮮人民軍在韓戰初期就南進,這讓金日成認為仁川登陸後的失敗只是暫時的。 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兵力,我們就能扭轉局面。 所以他才向中國求助,目的就是希望中國不要參軍。

而且,中國來朝鮮幫忙打仗,還牽扯到主權、民族感情等一系列問題,畢竟作戰地點在朝鮮,所以指揮權的問題也關係到金日成的面子。 與志願軍相比,金日成相信朝鮮人民軍對朝鮮的地形更加熟悉,軍隊將在朝鮮的指揮下,這將有利於制定更合理的作戰計畫。

還有中隊"志願軍"這個名字也引起了金日成的誤解。 "志願軍"這意味著中隊支援朝鮮,這是不對的"十六國聯盟"任何乙個國家都宣戰。 中方也做出了類似的指示:

在朝鮮人民軍的統一指揮下,中國人民志願軍與人民軍合作抗擊侵略者。

這個稱呼不僅表明了中國的立場,也使麥克阿瑟誤以為只是一小群中國軍隊來到朝鮮,起到了迷惑敵軍的作用。 然而,這個頭銜讓金日成認為該中隊是支援朝鮮的志願者,所以應該由他指揮。

這樣,指揮問題一次又一次地推遲,直到第二次戰役接近尾聲。 **此時,雙方已就統一指揮問題作了準備。 一是讓中朝兩國最高統帥討論軍事指揮權歸屬問題。 第二是給史達林寫一封信,提議由***金日成和斯蒂夫科夫(蘇聯顧問)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決定軍事政策。

因為志願者在那裡。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戰鬥取得勝利後,非常欽佩***的史達林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和朝鮮軍隊更適合由志願軍指揮。 他在10月16日給***的回信中特別指出,這是在中國同志的統一指揮下。

史達林的態度也讓一直得到蘇聯一手支援的金日成無言以對。 他最終同意由志願軍總司令***領導中國和朝鮮軍隊。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金鴻衛是副司令員,樸日宇是副政委。

雖然兩軍的指揮是統一的,但分歧並沒有消失。

在第二次戰役結束時,**下令收兵休整,而金日成和斯蒂科夫則堅持趁勢進攻,希望統一朝鮮。 特別是,斯蒂科夫認為:世界上怎麼會有理由贏得一場戰鬥而不利用勝利去追求呢?

斯蒂科夫屬於神廟的高階指揮官,無法與深入士兵的***相提並論。 ** 對志願軍有深入的了解。

第一次和第二次戰鬥勝利的艱辛也理解了志願軍裝備與美軍之間的差距。 兩戰過後,補給線拉長了,後勤困難重重,士兵們雖然士氣高漲,但疲憊和飢餓都寫在了每個人的臉上,實在不適合再發動大規模行動。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集兵休養生息,然後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 而史迪索普所希望的,是將20多萬裝備精良的美軍趕入大海,這簡直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因此,一方面,考慮到第三次戰役的啟動將占領首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另一方面,他也同意***的想法,同意他的休戰計畫。 在第三次戰鬥中,美軍第8集團軍總司令李啟偉故意放棄漢城,丟地救民,然後迅速發動反擊,這也證實了計畫的正確性。

第三次戰鬥後,志願軍集結部隊休整,但金日成和斯蒂夫仍未放棄,催促志願軍再次進攻。 為此,***說:朝鮮人民軍可以自己行動。 金日成很清楚,朝鮮人民軍實在是無法獨自面對美軍,進攻的念頭只能放棄。

史達林得知此事後,嚴厲批評了斯蒂科夫,禁止他干涉志願軍的派遣,並高度讚揚了他"當代天才的軍事戰略家"。史達林的干預也結束了這場鬧劇,中國和朝鮮的指揮統一。 從此,中朝兩軍在***的指揮下,配合越來越默契。

戰爭不是兒戲,軍事指揮不是劇場,哪一方應該領導軍隊取決於最高領導人的能力和水平。 以筆者的拙見,金日成無論是對戰局的把控還是對軍隊的指揮,都明顯不如前者,所以中朝軍隊進入朝鮮後,中朝軍隊都在中朝志願軍總司令的領導下, 這也是根據事實的需要做出的最實際、最恰當的選擇。中國領導人能夠在不影響中朝友誼的情況下妥善解決兩軍指揮問題,這不僅使中朝兩國團結起來並最終贏得韓戰,而且為戰後中朝關係的發展開闢了更廣闊的道路。

相關問題答案

    中朝友誼破譯抗美援朝幕後真相!兩國背後的默契合作

    中朝友誼的深厚根基不是從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的,朝鮮在中國解放戰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也早已鮮為人知。你可能認為朝鮮的基礎是在中國的援助下奠定的,但實際上,二戰後,朝鮮半島又陷入了分裂,分裂為兩個勢力範圍。但是,朝鮮對中國解放戰爭的貢獻不容小覷。朝鮮人民到中國來,是希望勝利後得到中國民主革命的支援,為朝鮮獨...

    志願軍如何對付美軍坦克部隊,抵抗美軍的侵略,援助朝鮮?

    在韓戰中,我軍的裝備與美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陸地方面,美軍擁有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而且行動自如。而且我軍沒有足夠的坦克,汽車也很少。甚至有許多志願軍甚至不知道坦克的名字。當他們第一次看到敵人的坦克時,都被這頭重達數十噸的鋼鐵巨獸嚇壞了。自二戰以來,美軍一直精通坦克的使用。借鑑德蘇裝甲部隊的經驗,他...

    除了志願軍之外,還有另乙個國家秘密出兵

    二戰後,朝鮮和南韓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韓戰開始了。朝鮮面對南韓和美國的強大力量,金日成要求蘇聯出兵相援,但蘇聯不願意直接干預,於是他們想出了另一種方式 通過中國。此時中國正在朝鮮半島東北邊境駐軍,蘇聯一方面通過各種手段向中國施壓,要求其派兵參戰,另一方面,蘇聯也為志願軍提供了一些裝備和後勤保障。此時...

    志願軍為什麼不發動第六次抗美援朝戰役?

    抗日戰爭後,清朝失去了對朝鮮的宗主權,朝鮮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年月日,朝鮮李氏政權第任國王李熙宣布自己為皇帝,並將國名改為 大韓帝國 年 月 日,大韓帝國親日派首領李萬容與日本代表寺內正月簽署了 日韓合併條約 規定大韓帝國天皇將對朝鮮半島的主權永久割讓給日本。日本統治朝鮮半島多年,直到二戰爆發,局勢...

    抗美援朝,哪支部隊被稱為勝利軍?不是萬歲軍,也不是千歲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哪支部隊打得最漂亮?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著名的 萬歲軍 梁星初的志願軍第軍,以及 千年軍 秦繼偉的第軍。但是,如果再加上乙個條件 無敵 無敵 無敵,全場作戰不敗,那麼志願軍第軍就是最好的辦法。第軍在吳新泉司令員的帶領下,參加了朝鮮戰場第一至第五次戰鬥的全過程。這支軍殲敵四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