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林.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農村風俗習慣的集中展示。 買年貨、蒸年糕、祭祖、放鞭炮、吃餃子、探親......這一切都很有趣。 其中,貼春聯是亮點。 每年春節,不管是城裡還是鄉下,家家戶戶都要選春聯貼在門上。 紅色的春聯,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和歡樂,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
從我記事起,家鄉沂蒙山家家戶戶都把春聯當成大事,對春聯的美感和儀式感十分講究。 春節前,每家每戶到公社供銷合作社或大隊店買了幾張紅紙,請村里的文化人幫忙寫春聯。 小時候先幫爸爸在紙上寫貼春聯,從初中開始,家裡的春聯就獨立負責買紙、寫字、貼。
1981年是我村實行戶包承包責任制後的第乙個豐收年。 春節前,父親破例買回了五張紅紙和兩瓶墨水。 爸爸說:“今年過年好,一對寫得大方,咱們新年過得興旺! ”
除夕那天,媽媽用炭爐為我準備了半鍋糊狀物。 我把一張大紅紙劈成兩半,作為我家門口的春聯。 春聯的內容圍繞著“迎新年”和“歡豐年”展開。 在家裡,他把“身體健康”貼在爺爺的炕頭上,把“五穀豐收”貼在麥碗上,把“六畜興旺”貼在畜圈上,把“八仙渡海”貼在水缸上。 我還把諧音“have”的“unitary”字寫成乙個笑臉,貼在農具、磨盤、雞舍等地方。 院子裡張貼著紅色的,充滿了新年的味道。
後來,我回到家鄉多年,為叔叔和叔叔寫春聯。 在家中準備各種不同粗細的對聯、墨水和毛筆。 鋪好紅紙後,我先向對方詢問了他心中的大事,比如豐收的糧食、娶了媳婦、添了孩子、孩子當兵或者考上了大學,然後順著這個念頭寫下來,直奔心中的喜悅。 大家拍手說:“好,好! 這就是它的意思! ”
春聯的內容也隨著時代而不斷變化,無不體現時代氣息。 除了上環、下環、橫批外,還有“福”字。 貼著“福”字,意為“開門迎福”; “福”字是倒貼的,諧音的意思是“福”。
春節前夕,是沂蒙山區家家戶戶的一件大事。 每家每戶先把舊的春聯撕下來,然後塗上漿糊,把寫好的春聯畫好後,從上到下小心翼翼地貼在門上。 孩子們跟在大人身後,拿著春聯,搬凳子,遞糊,忙得不可開交。大多數人把春節早放上去,就拿了“早發”的意思,高興地等著迎年的鞭炮聲和除夕的餃子聲。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春聯也越來越精緻精緻。 現在的春聯大多是機器印刷的,字型很漂亮,不光是紅紙黑字,還有紅紙金字,有的字是凸的,真是搶眼。 糊狀對聯不再是糊狀物,而是膠水、透明膠帶或雙面膠帶。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住在城市裡,住在樓房裡,但人們並沒有失去貼春聯過年的傳統習俗。
去年,我和妻子去兒子家過春節。 開車到家門口時,孫女拿著網上買的紅紅春聯,問這問那個,兒子拿著春聯貼在門上,兒媳婦站在遠處觀察方向。 過了一會兒,嶄新的紅色春聯貼上去,新年的濃郁氣氛撲面而來。我們匆匆站在大紅的春聯前,拍了一張全家福,將這份美好永遠儲存在記憶中。
人物** 2024-02-16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