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 尋找龍 吳良曼,滁州班隆的無形傳承人,我和班隆在一起46年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15

超新聞客戶記者陳棠棠。

麗水位於浙江西南部,浙福兩省交界處,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滁州市九個縣(市、區)很受歡迎,屬於自發自娛自樂的民俗活動,故被稱為“滁州半龍”。 2009年,“滁州班龍”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滁州班龍是乙個大型傳統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主要組織村、族、幫派的舞龍隊,需要近200人參加完整的表演。 龍的製作精湛,材料以竹、木、棉紙為主,集打、塑、織、貼、染、貼、畫、打、釘等工藝於一體,結合書畫、剪紙、雕刻等民間藝術,是民間藝術展示和表演的一種形式。 在龍年新春之際,《潮報》採訪了滁州班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吳良滿,請他講述自己和滁州班隆的故事。

吳滿亮. 旁白:吳良滿。

舞龍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我小時候不記得了。 記得我老祖宗的老人吳老蘭說過,200多年前,在麗水連城的吳村地區,有過年過節舞龍的習俗。不過,聽說五村最早流行的東西是舞龍,而不是板龍。 與班隆相比,布隆的製作和舞蹈手法比較簡單,操作簡單,不需要很多人,所以更容易組織活動。 後來之所以改為舞龍,是因為有一年村里的布隆隊在老竹鎮梁村跳布隆舞時,當地村民按照當時的習俗向布隆人扔鞭炮表示祝賀。 後來,有村民建議把舞改成龍,因為舞龍不能向龍扔鞭炮。

我從村民那裡聽說,1952年,吳村組織了一場舞龍活動,那時我還沒出生。 我在 20 世紀 70 年代與 Banlong 取得了聯絡。 我記得1976年我第一次參加村里組織的舞龍活動,也是村里20多年後第二次舉辦舞龍慶典。 我的表弟吳存兒是竹村班龍表演的支柱。 帶上龍珠是舞龍的關鍵,舞龍過程中的陣型變化都是由龍珠指揮的。 龍珠由高80厘公尺、寬50厘公尺的圓形燈籠和頂部的山竹組成,單人跳舞引龍,是舞龍的主角。 龍龍由龍珠牽著,龍頭緊跟著龍珠,龍珠走到哪裡,整條龍就會盤繞。 當時,舞武村舞龍的陣法有十字陣、梅花陣、燒香陣、鑄錠陣、鴛鴦陣、五星陣、三角陣、龍頭、龍尾、龍蛋等,根據舞龍場地的大小和形狀而定, 龍珠手計畫選擇陣法,舞龍連成陣法,一連扣。舞龍時,整條龍氣勢磅礴,表演生動活潑。 各種陣法都需要龍珠的指揮,而龍珠的舞姿層次是舞龍好不好的保證,看似容易,實則不難,而且對技巧要求很高。

從知道村里班隆舞的那一年起,我就經常跟著表哥去看班隆舞的製作和繪畫。 漸漸地,我對板龍的舞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表哥問我是否有興趣學習如何攜帶龍珠,我說我喜歡,他問我如何教我。 於是,在1978年,我開始向他學習攜帶龍珠的技巧。

扛龍珠是一項對體力要求很高的活動,圓圓的燈籠和山竹看似不重,但跳起來也相當困難,更何況舞龍很長,乙個晚上不到五六個小時,十多個小時,需要很大的毅力。 那時候我才二十多歲,體力還不成問題,關鍵是要能夠掌握一門比較全面的舞龍手法,這才是舞龍的主要問題。 竹村是個好龍珠手,也是乙個好高手,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兩年過去了,我基本掌握了攜帶龍珠的藝術。 有一年,村里又開始跳龍了,表哥年紀大了,就讓我試試,我擔心自己帶不好,但是我真的很想試一試,就努力上去,沒想到第一次表演會很好。 從1982年開始,吳村的班龍舞已經持續了十幾年,是吳村班隆最繁榮的時期。 那一年,村里又來了個龍珠手,帶來了龍珠,但功法不學,舞龍陣變得亂七八糟,龍頭進不出,場面十分尷尬。 從那以後,村里每次有舞龍的時候,我基本上都帶上了龍珠。

我參加舞龍很多年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兩場。 一次是在1997年,當時他參加了麗水市慶祝“香港回歸”的大型民俗慶典演出。 當時,青林村、吳村、老豬媽村三支舞龍隊在麗水市乃艾寺廣場舉行慶祝活動。 當時,五村龍在麗水的大街小巷裡翩翩起舞,其舞龍在“浙江”**上,為麗水這座山城增添了光彩。

還有一次,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滁州班龍最熱鬧的活動。 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和麗水市人民聯合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暨2005中國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開展了一場大型的“蓮花城舞龍舞獅”慶祝活動,3000餘人表演了130多分鐘,並出於麗水人民的誠意和熱情,翩翩起舞,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天下之下,令人大開眼界,一共20餘條龍族聚集在麗水周邊市區,在奈思廣場開展大型舞龍舞獅活動。208節的雲河翔龍獲得“滁州第一龍”稱號,五村班龍獲得銀獎。

舞龍是乙個艱苦的娛樂專案,龍的龍身是用木板和紙、竹條等做成的,重量不輕,而且舞龍除了本地人之外,大部分都要去別的村子,除了去乙個很遠的村子用拖拉機運到乙個地方再組裝, 大部分地方幾乎都在步行。武村半龍的足跡遍布連城周邊的鄉村和麗水市、碧湖鎮、青田拉口等地。 當時甌江上沒有橋,要去水閣等地,要先坐渡船,再上岸集合。 有時舞龍結束的時候,天已經亮了,白天在家睡覺,第二天晚上還要去別的村子。 1987年,我花了5000元錢買了木頭、竹子、紙張、蠟燭等,僱了不少人幫忙加工、裝訂、畫畫、貼上。 舞龍往往要到一些村子或者一些村民家裡去祝賀和乞討,不到幾百元,幾千元,除了費用,剩下的錢都要給舞龍的工資,過去一般一天只有2元多,1987年有7多元, 大家都很開心。

舞龍是乙個集體專案,組織一支舞龍隊,從100多人到幾百人不等,都需要年輕而強壯的勞動力。 龍頭需要七八個人一起扛著跳舞,龍身一般是一人一組,跳舞的時候,需要其他人在一旁幫忙,龍尾需要三個人。 舞龍時,鼓樂隊有七八個成員,少則三四個人。 1987年的舞龍隊有125個舞龍段,是吳村最大的舞龍隊。

由於積極參與舞龍活動,2009年被文化部門認定為麗水市首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同年還被評為浙江省首批優秀民間藝術人才。 2000年獲蓮都區“走進新世紀”民間藝術大會組織獎暨表演一等獎; 2003年參加麗水市民藝術街頭演出,獲金獎; 1998年、2000年、2005年等,麗水電視台多次播出我率領的吳村班龍隊演出的盛況。

近年來,由於舞龍活動需要的人數眾多,影響範圍廣,出於安全責任考慮,部分領導不願批准,舞龍活動主要侷限於偏遠農村地區,自2005年龍獅比賽以來,麗水市一直沒有舞龍活動; 由於大量村民外出打工,在家時間短,舞龍很辛苦,大部分年輕人不願意參加,吳村的春節舞龍習俗逐漸消失。 作為舞龍技藝的傳承者,我心裡還是不能放棄的,一有機會就經常帶兩個兒子和一些村民去參加舞龍、七龍珠。 尤其是我自己家,我規定每年跨年晚宴,父子倆要複習飯桌上拎龍珠的技巧,以桌為場,以筷子為龍,一起展示舞龍場面,希望五村班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麗水半龍的精髓,很多地方都邀請我當老師,給大家講解和培訓半龍舞的要點。 希望將滁州板龍的文化底蘊和精髓帶給大家。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請註明出處”。

相關問題答案

    非遺傳承人袁流順尋新年味道,探索非遺,迎接新年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人們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節日。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春節的味道似乎越來越淡,許多傳統習俗和活動正在逐漸消失。為了找回那些被遺忘的新年風味,讓春節重新煥發活力,人們開始深入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年月日,江蘇省南京市麗水區 袁六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非遺傳承人嫻熟塑造龍,彩龍栩栩如生

    兩條龍玩珍珠,瑞龍成翔 福祿雙泉 龍福安康.隨著龍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的與龍有關的非遺雕塑作品在習碑林區傳統彩雕專案的傳承人王力手中生動地誕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甚至有些外國朋友也要和她一起學捏彩雕,也想去鄉下慶祝吉祥 喜慶 高歌猛進 興旺的龍年新年。年是中國傳統的龍年,是十二生肖中唯一沒有真...

    張忠達,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張忠達先生是明清古典家具收藏專家,收藏紫檀木 黃花梨木 金絲南木等 御材 .傳記和收藏歷史。張忠達先生,年出生於遼寧省泰安縣。受家庭影響,他自幼涉足硬木家具及古董藝術品,並於上世紀年代初辭去食物局的工作,成為首批古典家具及古董收藏家之一。馳騁於收藏行業數十年,在收藏方面影響巨大而深遠,所建的 齊檀玉...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齊濤推出榮昌夏伯龍產品

    月日,農曆新年的第二天,重慶市手工織造協會交流展覽中心人頭攢動,遊客們圍成一圈,聽圈內的人講解手中的夏布產品。Chaburon產品由Qitao設計。記者蘇暢攝。講解的人名叫齊濤,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夏布的代表傳承人。她手中的夏步產品,正是重慶易秋堂文化傳播公司 以下簡稱 易秋堂 最新出品的夏不...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雨薇放出大招,“龍寶寶”臉雕“龍”在新年再度亮相基層

    頂級新聞記者宋洪生,實習記者金萍實習生劉玉環。你能用一塊麵糰做什麼?在別人手裡,可能做成麵條 餃子 包子,卻在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雕工程的傳承人劉雨薇手裡 麵糰 經過熟練的擺弄,瞬間,栩栩如生的人物呈現在你面前。面雕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技藝,承載著民族的記憶,延續著文化的血液,為春節帶來濃郁的年味。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