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注意力是我的助推器,關注它,多學習金融,學習金融,了解金融。
近日,一些西方專家以2023年中美GDP資料差距拉大為由,再次掀起了“中國崩潰論”的老調,讓人想起十幾年前西方不斷歌頌中國的場景。 然而,這種說法一再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 美國政策制定者似乎在對待這些聲音時過於樂觀和自信,忽視了美國經濟發展統計資料中存在的大量水分,這可能會影響拜登和政治精英對局勢的判斷。
然而,儘管2023年中美GDP差距不斷擴大,但西方專家似乎又在“硬著頭皮”,抓住舊的“中國崩潰論”,再次歌頌中國。 2月5日,印度出生的康奈爾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組織(IMF)主席普拉薩德在《日本經濟新聞》上發表文章稱,隨著中國經濟大幅放緩,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正在下降。 同樣,瑞銀(UBS)前首席經濟學家、現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似乎抓住了公眾關注的“賣點”,最近在一篇經濟評論中駁斥了中國,稱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願景可能無法實現。 有趣的是,他們最直接的依據其實是2023年中美GDP差距的擴大。
據相關資料顯示,2023年美國年經濟增長率為25%,全年GDP總量達到2736萬億美元,而中國2023年GDP將超過126萬億元,按不變**達到1260582億元,增長52%。考慮到通貨膨脹,中國經濟去年經歷了輕微的通縮,而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仍然很高,加上匯率換算的影響,中國每年的GDP相當於1789萬億美元,導致中美GDP差距進一步擴大。 從資料上看,從2021年到2023年,中國的GDP將從76上公升到76,相當於美國03% 至 6536%,一直在逐漸下降,以至於中國的GDP絕對值永遠趕不上美國。
不過,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美國經濟統計資料中有很多水分,這也是“中國GDP永遠趕不上美國”的本質原因。 首先,從生產率核心要素來看,特別是實體經濟,中國快速發展的產能遠遠超過美國。 在鋼鐵、水泥、汽車、造船等大宗商品領域,中國穩步超越美國,尤其是造船業,年產量4232萬噸,而美國只有60萬噸; 在鋼鐵工業方面,中國的年產量為136億噸,美國僅07億噸; 在發電量方面,中國的國土面積也是美國的兩倍多。 從實體經濟和實際生產力的比較來看,中國早就絕對有能力超越美國了。
由於美國在實際工農業產值和實體經濟方面都無法取得如此出色的數字,因此開始玩一些“歪門邪道”,試圖維護其世界老大的“體面”。 其次,美國充分利用了美元的霸權和優勢,一方面不斷印鈔,頻頻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將通脹風險轉嫁給世界,不斷剝削全球財富,另一方面大力推動金融業和虛擬經濟的發展。 華爾街的巨頭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收購整個國家,而美國畸形的繁榮**就是乙個典型的例子。
最後,美國在GDP資料上做了很多工作,不擇手段地修改GDP演算法,以擴大可以包括的專案範圍,這使得數字甚至難以降低。 例如,在美國的“發達”服務業中,被稱為中產階級的律師在經濟貢獻方面佔“專業和商業服務”的12%9%,是中國的兩倍; 在醫療行業,美國佔比是中國的七倍。 這些因素為美國帶來了大量的GDP。 此外,一些非法經營活動,如販賣**和毒品、非法移民從事非法勞動、無家可歸者用紙板搭建臨時庇護所等,也計入GDP。 在中國,這些情況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儘管中國的GDP增長率確實超過了美國,但由於美國的高通脹和匯率換算的需要,中美之間的GDP差距“神奇地”擴大了。 從表面上看,中國的GDP確實不如美國,而且差距還在擴大。 然而,經濟學家們早就意識到,GDP的概念很容易被摻假,導致資料被扭曲甚至完全顛倒。 結果,引入了乙個更科學的概念,即購買力平價指標。 引入購買力平價指標是為了確定不同國家貨幣相對於其各自國內生產總值的實際購買力。 有趣的是,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料,中國的購買力平價指標在2017年超過了美國,到2023年,差距會更大。
如此熱衷於歌頌中國的西方專家背後可能有一些政治動機。 要知道,西方智庫與美國關係密切,一旦美國和西方政客需要對中國唱歌或做空,專家教授就迫不及待地採取行動,利用一些當前的經濟表現和資料來攻擊中國,誹謗中國。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經歷了西方無數經濟專家的“唱下去”,但中國經濟卻繼續穩步增長,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中國在發展、提高億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減貧、改革創新等目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因此,西方專家的“衰落論”不過是毫無根據的猜測和無知,改變不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發展勢頭。
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中國和中國人民將繼續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繁榮而奮鬥。 中美經濟實力的平衡只是暫時的現象,不應該是評價中國實力的唯一標準。 相信中國的實力和潛力,為中國的發展感到自豪。 對於那些繼續歌頌中國的西方專家來說,他們的“預言”注定不過是空洞的喜悅。
如果你喜歡,你可以關注我,定期分享理財建議,和你聊聊理財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