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的發展史。
外匯是國際匯兌的簡稱。 外匯的概念可以從動態和靜態的角度來闡述。 動態外匯是指將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貨幣以償還國際債務的金融活動。 靜態外匯可分為廣義外匯和狹義外匯。 廣義的外匯是指各國外匯管理法律法規所界定的外匯。 根據我國規定,外匯是指下列可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和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包括(1)外幣,(2)外幣支付憑證,(3)外幣價值**,(4)特別提款權,(5)其他外匯資產; 狹義的外匯是指用於國際結算的以外幣表示的支付憑證和信用憑證。 它包括存放在外國銀行的外幣存款、匯票、銀行本票、支票和外國國庫券以及長期和短期存款。
外匯市場的發展是乙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
1.黃金標準。
金本位制時期: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許多國家採用了金本位制,貨幣與**掛鉤。 在這種制度下,外匯市場的發展是相對有限的,因為貨幣的價值主要由**決定。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加速增長,但生產速度未能滿足對貨幣的需求。 此外,在戰爭爆發期間,許多國家停止了轉換**,使金本位制變得毫無用處。 儘管後來努力恢復該系統,但當時貨幣與**之間的匯率很難恢復到舊值,匯率波動很大。 此外,1929年,西方國家發生了經濟和市場危機,影響了美國和世界。 最終,它導致了全球經濟混亂和動盪。 為了化解危機,主要經濟體紛紛貶值貨幣,提高進口關稅,禁止外匯,以減少資本外流。 此時,已經使用了大約一百年的金本位制遭到了嚴重破壞。
金本位制和金匯兌制被摧毀後,各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政策和外匯管制,將與黃金掛鉤的制度轉變為紙幣制度。 可以兌換**。 最終,在1931年,英國率先放棄了金本位制,其他國家緊隨其後,金本位制徹底崩潰。 國家之間的競爭和衝突不僅影響經濟發展,而且破壞國家之間的信任。 結果,一些國家在這種紙幣制度的基礎上採取了新政策 - 友好國家和靠近它們的殖民地被組織成乙個貨幣區。 這一趨勢逐漸發展為三大貨幣區,即美元、英鎊和法郎。
該系統主要基於這三種貨幣。 例如:美元區。 該區成員國的貨幣固定為美元。 該地區的經濟**結算均以美元結算。 所有儲備,包括外匯和**,都集中在美國。 這一時期的外匯活動主要集中在美元、英鎊和法郎之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4年左右。
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於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聯合國國際貨幣聯合會議上建立。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要素包括將美元與**掛鉤,將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以及引入固定匯率制度。 在戰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這一體系確實開創了乙個前所未有的國際發展和全球經濟日益相互依存的時代。 然而,由於美元危機和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體系本身的不可分割的矛盾,該體系於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森宣布關閉。 儘管如此,布雷頓森林會議產生的兩個機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繼續在世界**和金融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
3.浮動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度是指外匯匯率由市場供求決定,一國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不受限制。
這個新系統與以前的系統不同,因為它放棄了本國貨幣與**之間的固定比例關係。 這種匯率制度主要依靠國家信用作為擔保。 對於各國最好的銀行來說,它們也可以制定自己的貨幣政策,並利用干預市場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貨幣政策,增強各國的平衡能力,改善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問題,進一步改善世界外匯市場的結構。
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國家間壁壘摩擦減少,世界經濟繁榮,歐亞經濟體從戰爭的破壞中恢復過來。 直到1960年,美國作為先進工業強國的地位才開始受到西德和日本的挑戰。 由於世界**的需求和數量不斷增加,而**生產速度遠遠落後於國際**的快速擴張,美元作為主要貨幣,必須保持體系的穩定。 由於貨幣無法隨意增值以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貨幣流動性不足,最終引發了美元危機。
當時,世界開始對美元失去信心,整個匯率體系動搖,徹底崩潰。 美國國際收支逆差長期快速擴大,通貨膨脹嚴重,美國作為世界經濟領導者的地位開始動搖,官方美元兌美元開始走低。 質疑,所有這些都使美元難以遵守最初的匯率協議。 美元第一次貶值發生在1971年8月,當時尼克森宣布了新經濟政策(NEP),並調整了美元和美元的官方機制。 但新政策未能改善美國的赤字或解決國際市場的混亂局面。 隨後,在1973年,美元宣布第二次貶值。 美元的價值仍在繼續**。 世界各國開始想出對策,將原來的固定匯率制度改為自由浮動匯率。
總的來說,外匯市場的發展是乙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從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浮動匯率制度,外匯市場逐漸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國際化,外匯市場的規模和複雜性也在不斷增加。
下一篇文章將為您帶來現代國際外匯電子交易的要點,敬請期待。
本文不是我的原創,部分摘自網路,整理總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