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習安事件而言,很多人認為整個事件都是張學良主導的,尤其是關於事件的細節,張學良抓住了蔣介石,張學良把這件事告訴了共產黨。
然而,張學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回憶起這件事,寫了《習事變反思》。但他說:“平心而論,習事件的主角是楊虎成。
那麼,晚年的張學良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當年習安事變的秘密是什麼?
習安事變的由來就是為了勸說蔣介石聯合起來抗日,而說服張學良對蔣進說話最多的人就是楊虎成。
在此背景下,張學良成為習事變的關鍵人物。 作為東北軍的首領,他親眼目睹了日本入侵東北三省的殘酷場面,對國家的危機感到痛苦。 懷著收復失地、抗日侵略的強烈願望,他多次勸說蔣介石採取聯合抗日戰略。 他的聲音也可能是中國許多愛國者的聲音,希望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合作能夠在中國實現,各方力量能夠凝聚起來,共同抗日。
然而,蔣介石堅持“先內後外”的政策,擔心過早與日本開戰會導致國內**,因此他更注重鎮壓共產黨和其他地方軍閥勢力。 他拒絕了張學良的一再提議,使國內局勢更加緊張,國家的統一更加脆弱。
對於當時的楊虎城來說,他和張學良可以說是蔣介石雜軍的首領,兩人病同病相傳。
對於兩人的部隊來說,如果不能盡快聯合起來抗日,而是一直找共產黨,那就無謂的消耗了,所以當時的楊虎成多次找到張學良商量此事,希望讓張學良找到蔣介石,把利害關係說清楚。
也正是通過楊虎成的努力,張學良才徹底看穿了蔣介石的本質。
其實,當初張學良對蔣介石還有一絲幻想,他以為不需要發動軍事勸誡,可以勸蔣介石停止內戰,與外界團結。
然而,在與蔣介石多次溝通後,他發現自己失敗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出兵。
縱觀習安事變的整個過程,其實最驚心動魄的,可以說是抓捕蔣介石。 這個想法最早是楊虎成提出的,當時蔣介石在全國各地講學時,他多次強調:“過日本的人是漢奸,過共產黨的人更是漢奸。 ”
當時,張學良和共產黨的關係很好,張學良也知道共產黨一心要抗日,所以聽到蔣介石這樣的話,其實很了解蔣介石的真實用意,其實是想告誡張學良不要和共產黨走得太近。
當時,張學良回憶起這件事時說:“我很傷心,他只是罵了我一頓。 ”
當時,張學良找到楊虎城商量對策,楊虎城說:“蔣介石來習,我們可以脅天子命令諸侯。 ”
其實說白了,他就想綁架蔣介石,然後藉此逼迫蔣介石改變意圖。
當時,張學良聽到這個訊息後非常震驚,後來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我一聽就愣住了,沉默了。 ”
一方面,他非常尊重蔣介石,認可蔣介石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對蔣介石“先解決外部世界,再確保內部”的政策非常不滿,認為把槍口對準同胞是很愚蠢的。
所以,當他第一次聽到楊虎城說出這樣的話時,也是很驚訝。
就習事變而言,雖然中共沒有下達暫時拘禁蔣介石的命令,但在扣押完成後,共產黨可以說在和平解決習事變中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當時楊虎成和張學良是一股,國民黨是一股,共產黨是一股,所以可以說在習安事變中,三黨各有各不同的訴求和利益。
對於當時的張學良來說,他自己和共產黨有很多接觸,但當時的西北軍其實和共產黨有很多接觸。
而且,楊虎城本人早在1927年就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雖然這件事後來已經解決了,但從這裡可以看出,楊虎誠是承認當時共產黨的政策的。 而且,到1934年,楊虎成的近衛團中能辨認的共產黨員人數已超過200人。
所以,對於楊虎城來說,他極為支援共產黨,所以在蔣介石不斷試圖消滅共產黨的時候,楊虎城也很不高興,希望蔣介石能改變這樣的策略。
習事變爆發後,蔣介石派顧竹通到習“善後處理”,並表示楊虎城應被視為“西北'三位一體'的中心”。
然而,回到南京後,蔣介石並沒有兌現在習期間的承諾,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試圖強行解決這一事件。
在此期間,國內外局勢也相當複雜,大國反對習事變,全國各地很少有人公開支援,習內部也發生了變化。
楊虎成在這個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努力維持“三位一體”的政治姿態,明白這是南京最害怕的一點,同時也是習在談判中的籌碼。 他始終堅持釋放張學良的主張,通過公開演說和宣言,表示願意與各方合作抗擊日本侵略者,並號召全國各方團結起來。 他還以各種方式平息了內部衝突,維護了抗日聯合軍的穩定。
楊虎成的決心和毅力,也體現在軍事方面。 面對來自南京的軍事威脅,他迅速採取措施,聯合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調兵出動,制止內戰的爆發。 他還平息了內部分歧,防止了東北軍內部衝突的公升級。
不過,最令人佩服的是,楊虎城為了和平解決事件,甘願犧牲個人利益。 他明白,如果對抗繼續下去,局勢將更加動盪,和平解決可以帶來民族團結和抗日合作。 在面臨兩難境地時,他選擇維護國家大局,把國家大局放在第一位,願意接受南京的計畫,這是乙個英勇的選擇。
然而,楊虎城的這一英勇舉動,卻沒有得到蔣介石的理解和認可。 相反,蔣介石後來**了他,將他軟禁,並最終下令暗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