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輕人在平時和節假日裡都懶惰、疏忽或輕視親戚,親戚的接觸和流動減少,甚至不再聯絡,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且越來越激烈,這是不爭的事實,成為大家的共識,人們稱之為“失親”,大家對此感到困惑, 其實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很正常的,正確對待和理解,沒必要責怪平台,其實年輕人的“失親”現象,原因如下。
第。 1.社會環境因素。
過去,人們之所以注重親情、親戚關係密切、頻繁而密集的交流,尋找各種機會不斷走動,主要原因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物質物資不豐富,社會分工合作簡單,不精細, 而且各方面的相關性不高,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很多方面的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因此自由通過維持親屬關係,以親情為紐帶,在親戚的幫助下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取長補短。
這樣,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各取所需,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和最大化利用,所謂“窮人不幫照顧的窮人”,就算是富裕家庭,也會受到特定環境的限制,很多事情是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完成的, 很多時候還需要依靠親戚的力量才能實現,所以所有的人都需要繼續保持親戚關係,盡可能地加強和利用這些關係,我們離不開這種形式的社交活動,否則會給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無法正常運作,互動變得不可避免和正常。 而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在乙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時代,生產力迅速提高,物質資源非常豐富,年輕人什麼都不缺,生活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社會各行各業的分工非常發達,高度精細化,可以為人們提供各種服務, 完全符合個人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親戚的作用逐漸減少、被削弱和被忽視,甚至已經開始逐漸消失,隨著時間的推移,“斷親”成為必然。
第。 第二,個人認知因素。
過去,受制於社會環境,人們深知經營和維護親戚關係的作用和重要性,對這項活動非常重視和關心,以至於無論去親戚家有多麻煩,過程多麼繁瑣,彼此之間走動多麼困難, 我們必須面對和接受現實,並盡力去做這件事,因為我們都有這個共同的目的和利益,而交換禮物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管你願不願意,都無法避免,否則一旦離開,就要得到親人的幫助和幫助。
會給自我生活增加很多困難,另外,由於一開始物資匱乏,生活水平低,親戚之間的投資有限,支出不大,溝通的綜合成本低,親密感和距離的關係主要取決於情感的維持, 以及搬家和交流的頻率,以及年輕人的生活條件與過去完全不同,他們的生活條件非常好,而且目前的服務體系非常完整和完善,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滿足不同的需求。
對親戚的依賴性大大降低,共同利益關係也明顯減少,親戚所扮演的角色逐漸喪失。 而現在的年輕人崇尚自由,喜歡活出真實的自己,做生意實事求是,注重結果,做一些與過去完全不同的事情,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想被各種繁瑣的禮儀所束縛,壓抑自己,違背自己的意願去迎合和取悅親戚, 費時費力,但做一些無效的社交活動,厭倦了應付,讓自己尷尬和委屈。
另外,現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以至於探親訪友要花很多錢,付出很多,而且成本巨大,而現在的年輕人收入有限,生存和競爭壓力不小,他們不願意使用大量的支出, 去搞一些沒用的通訊費、勞力和金錢,又沒有實際意義,對自己沒有好處,何必自求苦,在充分權衡利弊之後,自然會“斷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