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0年代末,江同志在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習時,有幸成為顧玉秀的學生,師生情誼深厚。
世界著名科學家顧玉秀在清華大學學習了八年,1923年8月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電氣工程。
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五年時間裡,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開創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人獲得博士學位的先例,並在該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並聲名鵲起。
然而,無論他身在何處,他從未忘記他的國家正在經歷的煙霧和戰爭。
自1929年以來,顧玉秀一直致力於電氣工程的教學和管理工作,憑藉其傑出的才華,他走遍了中國所有著名大學,許多大學都聘請他為名譽教授。
值得稱道的是,他在理工科方面的學術造詣,在文學、詩歌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在清華大學期間,與溫一多、梁士秋等人共同創辦了“清華文學社”,並擔任話劇團主席。
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也引起了文學界的廣泛關注。
顧玉秀,乙個多面手,不僅才華橫溢,更是乙個深愛祖國的人。 他積極參與了五四運動、十九路軍告別參加淞湖抗戰、接受日本投降等諸多歷史事件,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緊密聯絡在一起。
因此,他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1946年,江同志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此期間,他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這一時期的幾位老師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抗日戰爭勝利後,南京**大學和交通大學的上海和重慶校區合併,新校區位於上海徐家匯。 江同志也從南京**大學轉學到上海新校區繼續深造。
這段寶貴的學習時間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學們對江同志很了解,知道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就給他起了個綽號“江醫生”。 和顧玉秀先生一樣,江同志在大學期間不僅專注於理工科專業,還對數學和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顧玉秀先生調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長後,利用星期六到上海交通大學講課,教江同志等學生微積分。 江同志非常敬佩顧玉秀老師,對微積分也充滿熱情,在此期間兩人建立了師生友誼。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顧玉秀經香港赴美繼續深造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就。 他在美國生活和工作多年,但經常回國探親。
江同志在留學期間,走上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崗位,永遠懷念著和藹可親的老師。 而顧玉秀也時刻關注著祖國的發展,希望祖國早日強大起來。
1973年8月,顧玉秀第一次回國探親,受到熱烈接待。 **告訴顧玉秀,希望他能多回國,為祖國建設貢獻乙份力量。
這兩人在抗日時代就有老熟人,見面後話說不完。
十年後,顧玉秀再次回到了縈繞在她夢中的祖國之地。 而這一次,他受到了***的熱烈歡迎,這也是對他在學術界地位的再次肯定。
在兩人會面期間,**親自贈送了一本剛剛出版的書,以示對知識淵博的學者顧玉秀的敬意。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祖國建設的步伐也在加快。
而顧玉秀回國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僅是因為對祖國的深切思念,更是因為他對祖國建設的熱切關心。 1986年5月,在回國途中,他參加了習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建校周年紀念活動,在上海,他還遇到了他的一位老學生江同志。
兩人分享著過去的點點滴滴,回憶湧上心頭,聊得很開心。 江同志,乙個熱衷於文學的人,為顧玉秀寫了一首詩,“差算,無比成就,年老,地方情懷”。 ”
江同志親自把這首詩送給顧玉秀,顧玉秀立即裝裱起來,掛在費城的住所裡,作為永久紀念。 三年後,當江同志擔任總書記時,顧玉秀立即打電話祝賀他,江同志也回電表示感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之際,顧玉秀應邀回國參加招待會,在中南海受到江同志及其家人的特別接待。
江同志一直非常尊重他的老師,無論他們處於什麼位置。 1992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召開了現代物理學研討會,李政道、吳建雄等多位世界知名科學家出席了會議。
顧玉秀也從美國趕回來參加會議。 江同志在講話中特別提到了顧玉秀,引起了與會者的注意。 會後不久,江同志再次邀請顧玉秀到中南海做客。
兩人長聊並合影留念。
1995年和1997年,江同志在美國東部會見海外華人領導人和名人時,兩次拜訪了顧玉秀教授。
當他出現在現場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他被抱進了大廳。 然而,他一坐下,就環顧四周,問了一些問題。
人群中,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緩緩站起身來,回答道:“江同志一見此情形,立刻起身伸手迎上去,緊緊握住老師的手,說道:顧玉秀也說:見老婆也來了,江同志熱情地走過去和老婆握手打招呼。
這些珍貴的畫面被現場的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來,也有報道講述了師生之間的故事。 每次來美國,江同志都會抽出時間去看望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師。 ”
1997年10月26日,**同志開始了一次重要的國事訪問。 這是動盪後中美國元首首次會晤,美國高度重視,稱其為“歷史性的一天”。
柯林頓特意在白宮南草坪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表示對江同志的敬意。 雖然江同志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和美方商量,但他還是特意抽出時間去看望了自己的導師顧玉秀。
這次訪問不僅是政治交流,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
江同志不顧美國的勸阻,堅持帶著妻子赴約,從華盛頓趕到費城,雖然行程排滿,會面時間限制在20分鐘以內,但顧玉秀先生已經96歲了。
顧先生住在一棟普通的公寓樓裡,客廳裡放著江同志親自題寫的詩,是當年江同志送給他的。 兩位老師久別重逢,江同志立刻發現了這首詩,感慨萬千。
他深情地對顧老師說:“你是我的老師,我今天又見到你了,我還記得50多年前你教我們微積分的場景,還記得你上台的時候沒有帶書,知識在腦海裡,真是太神奇了。
你也是一位戲劇家和詩人。 江同志的話讓顧總想了很多,他也回憶起了往事,對江同志說:“96歲了,我的思維還是敏捷的,我和你聊了很多,還給你泡了一壺中國綠茶。
我們也開啟了相簿,回憶了過去的歲月。 會議原計畫持續20分鐘,但持續了40分鐘。 臨走前,江同志還送給顧先生一套反映中國5000年文化的相簿。
江同志與顧玉秀教授及其夫人之間的深厚友誼一直持續到顧教授去世。 顧教授去世的訊息傳到中南海後,江同志深感悲痛,他立即給顧教授的妻子發來了慰問電,在電報中指出,顧教授一直關心祖國統一的大業,經常為祖國統一提出建議和建議, 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中國人前進。
無論何時何地,江同志都會永遠記住顧教授的好意,每逢節日都會問候顧教授,多次寫下顧教授的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