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何成基 胡恒輝) 龍鬚草細長中空,可加工成草蓆和草蓆供人使用,也可做成包包、太陽帽,成為時尚舞台。 在龍年到來之際,龍鬚草席編織技藝的無形傳承人胡小琴,將纖細纖細的山草化作“雲霧翱翔”的吉祥龍。
龍胡草蓆編織技藝的無形傳承人胡小琴,正試圖打造龍的骨架。 胡小琴的想法來源於網上的一張龍圖,沒有圖紙,也沒有實物可以參考。 胡小琴開始創作時腦子裡只有一幅畫,“龍淵林武,你看我們又有龍宮了,這些龍都是很多龍,再加上最主要的是我們的龍鬚草,很有特色,所以我想成為龍。 ”
最傳統的方法是製作草蓆、手袋等針織面料,而龍是3D立體的,S形的體型很多,而且形狀複雜,如何讓龍站穩就變得困難了。 經過三天的反覆試驗,胡小琴終於找到了乙個可行的方案,“用我們當地的一根竹子搭架子,用我們的龍鬚草作為外觀的包裝。 ”
胡小琴選擇了最外層的竹子,也叫頭青,做龍骨,用竹條編織的手法,編織出空心的形狀。 “因為這個骨架,形狀不應該是歪斜的,所以我會做一會兒,看看整個它。 胡小琴說。
10天後,龍骨建好了,然後胡小琴就想用龍鬚草席做龍鱗。 龍鬚草誕生於陡峭的山崖上,經過“三煮三幹”、“兩浸兩露”等工序,純手工編織成墊子,龍鬚草墊柔軟光滑,色澤金黃,是製作龍體的好材料。 “你必須看到它的前後,左邊和右邊。 這些地方必須修復,就像這樣。 胡小琴說,只有讓龍鬚草席緊貼骨架,才能完美展現龍形。 麻繩是胡小琴親手揉捏的,顏色和龍鱗一樣,外面沒有線條的痕跡。
經過15天的製作,終於完成了3公尺長的臥龍,目之所及,蜿蜒盤旋,姿態韶鏗鏘,在雲端向我們走來,彷彿在訴說著它的過去和未來。
中國人是龍的後裔,龍具有吃苦耐勞、勇敢、堅韌不拔、大膽創新的品質,作為非基因遺傳的傳承者,我們將繼續發揚龍的進取精神,發揚這一技藝,並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家龍鳳吉祥,龍馬人生精神, 事業龍虎一躍!龍鬚草席編織技藝的無形傳承人胡小琴說。
早在明清時期,勤勞的林武家庭主婦們就靠山草編織著每個家庭的未來,龍鬚草席被當作向最高統治者進貢,承載著眾多工匠的榮耀。 時光荏苒,時光荏苒。 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長鬍子草開始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程序。
1954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世界手工藝品博覽會上,龍鬚草席被譽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手工藝品”。 1988年,胡小琴被國家派往非洲傳授龍鬚草編技藝,2014年,龍鬚草編入郴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2018年,在第四屆湖南(郴州)特種農產品博覽會上,龍鬚草席榮獲“金獎”,被認定為“湖南老字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