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橋是人們克服山水障礙的重要成果。 “安德青山路,化為平地”是古人面對巍峨山做出的千年願景。
在多山、地質複雜的貴州,橋梁隨處可見,也各不相同。
1938年,剛剛成立的西南附屬大學從長沙撤到昆明,分三路撤退,其中師生300人,徒步1600公里,途經貴陽。 當師生們走到小鎮的另一邊時,他們特意參觀了“鵝翼橋”。
在導航軟體上搜尋,“鵝翼橋”距離縣城只有16公里。 這座橋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值得一遊? 我岳父說,當地人稱鵝翼橋為螺旋橋。 農曆二十八日上午,在岳父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鎮遠與世兵交界處的“螺絲橋”。
我的岳父是我們的領航員和導遊,他對此非常熟悉。 年輕時,他經常從鎮遠到世兵修理電器,無數次騎電單車穿過“螺絲橋”。 在岳父的帶領下,我們從縣城的松溪橋出發,沿著蜿蜒的公路穿過文德關和鎮雄關,然後下到河底,爬上陡峭的山坡,到達螺絲橋。
這有多陡峭? 林則徐曾路過這裡去昆明,寫了一首詩《在遠城裡》,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和心情:“兩山溪惡,山腳下一路被秋煙鑿出。 行人在溪流中的山影中,這具屍體還沒有掉進內臟。 ”
螺旋橋處於最危險的地方。 這是一座單孔拱橋,用當地的綠色材料石材製成,高約十公尺,圓拱上方刻有三個大字“鵝翅”。 然而,今天,橋面上長滿了草,石欄杆也不完整。 我岳父說,十多年前,螺旋橋已經不用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鋼筋混凝土板橋。
這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橋。 早在1935年,為了加強對雲貴兩省的控制,修建了湘貴公路。 為了解決狹窄山區的爬坡問題,用一座橋使高速公路上下交錯,螺旋式上公升,成為中國第一座高速公路立交橋。 建造這座橋的工程師名叫陳喬遜,是貴州大方人,畢業於京都早稻田大學。 據說這是“天鵝抱蛋”的地形,橋建在天鵝的翅膀上,所以被稱為“鵝翼橋”。 當地人習慣於比喻性地稱它為螺旋橋。
用來建造橋體的青石被工匠修整成同等大小的條狀,可見當時的施工非常精緻,苔蘚的痕跡訴說著橋的歷史滄桑。 如今,各式各樣的公路和鐵路立交橋隨處可見,而89年前的舊中國,這一開創性的設計無疑令人嘆為觀止。
人類的智慧總是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受到啟發。 螺旋橋時代已經過去,在山高谷深的雲貴川渝地區,一些新橋正在重新整理世界橋梁建設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