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七十年代,對於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看法。 儘管生活貧困,但我感到很幸福,因為環境純淨,河水清澈,裡面有魚蝦,人們可以經常釣魚和游泳。
當時,人們食用有機蔬菜和水果,這給他們帶來了健康和快樂。
我們不是懷念貧窮,而是懷念風清氣爽、人與人之間真誠相處、互相幫助的時代。 當時,人們無私善良,村里的困難由大家分擔。
這種互助精神和公益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傳承。
雖然我在七十年代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這十年我唯一收穫的就是結婚成家。 相比之下,我更懷念五六十年代,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過去在生產隊工作的女隊員們在工作時把孩子放在地上,孩子們在地上玩土沙,晚上下班後,一眼就能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地上,全家人平安快樂, 不像現在,仍然有人綁架和販賣兒童。
那時候製作組有空工作記錄(一般都設在比較寬敞的房子裡),晚上大人會帶孩子去看工作點(還記得每個製作組都會互相邀請,而不是自己的團隊),樂譜完成後,我們會和幾個大哥一起去別家聽外面的人說, 或者聽隔壁村的盲人用魚鼓唱《新聞》,聽了一會兒,說唱歌手們就會停下來喝茶休息,這時大人們會把錢扔進桌上的碗裡,有時甚至一毛錢。
在七十年代,我們的夜晚充滿了激情和熱情。 我們走了二十英里,只為看電影《偵察兵》。 看完電影後,我們一路笑著回到家,彷彿一切都是昨天。
在冬天的山村裡,圍坐在柴火爐旁,烤樹根,把紅薯或洋薊埋在灰燼裡,抓一把玉公尺進入熱木灰中,等待玉公尺開花,享受這獨特的美味。
老人悠閒地抽著幹煙,偶爾喝一口熱茶,慢慢地講起了老故事:從前有一座山,有一座廟......在山上這種平和安寧的生活,讓人感受到歲月的寧靜和大自然的美麗。
小時候,我每年都會回奶奶家,那是我最期待的時候。 奶奶的大炕、爺爺和叔叔住在北炕,奶奶和嬸嬸住在南炕。 爺爺總是講很多精彩的故事,我們稱之為“胡說八道”,每天晚上在黑暗中躺在炕上聽,有時他嚇得哭了。
有一次爺爺給我講鬼故事,嚇得哭了,奶奶狠狠地批評了我爺爺,第二天就把我送回家了。 阿姨家在鄉下,他們家是村里第乙個買電視機的人。
到了晚上,當房子總是很擁擠,房子坐不下的時候,人們就會坐在廚房外面,把爐子弄垮。 那段日子,我覺得家庭氛圍很濃,親情的味道特別濃郁。
現在回想起那些日子,我的心裡充滿了溫暖。 但我現在無法找回那種感覺。
回想起過去的日子,我們每學期只需要五塊錢的學費,夠付書本費了,學期末,如果還剩幾分錢,我們就買幾個桃子和同學分享。
今天,我們團隊中的大多數長者都去世了,我們深深地懷念他們。 然而,當時的教育環境卻大不相同。
孩子們的閱讀方式、老師的態度以及處理家庭作業的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以前孩子在學校認真聽,家長回家後也只需要偶爾問問作業,但現在,老師需要在作業作業上簽字,有的老師甚至為了賺錢,對學生的態度也不同。
這讓孩子感到壓力很大,父母也感到疲憊。 然而,雖然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也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一定可以為孩子們創造乙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以前鄰居蓋房子的時候,雖然家裡很窮,但全村人齊心協力幫忙,兩個多小時就完工了。 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大家互相幫助,有盈餘的人也主動打理飯菜。
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地工作,唱歌和歡笑。 雖然那個時代的物質匱乏非常好,但人們的心態非常好,自娛自樂,很多遊戲和玩具都是自己製作的。
回想起來,那個時代的人生活很艱苦,但無憂無慮,沒有壓力。 物質生活雖然貧乏,但三高的人很少,因為精神生活豐富,自私的人很少。
當時,人們的素質也很高,他們都把集體放在第一位,為集體著想。
我懷念那個時代,那個物質匱乏充滿人情味的時代。 那個時代的人們儘管生活艱難,但仍然能夠保持樂觀和友誼。
那時的農村人雖然沒有現在這樣富裕,但充滿了親情和團結。 雖然當時很多東西需要買票,但人們很少皺眉頭,總是很開心,互相幫助,一起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
雖然社會在進步,我們享受的是現代生活,但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那個時代人們的優良品質,感恩現在的一切,保持知足快樂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