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集《偵察英雄》已經播出,觀眾對這部劇的評價褒貶不一。 《偵察英雄》通過梁辰和偵察連的所有指揮官和戰士,讓觀眾看到了志願軍偵察員們是如何英勇作戰的。
《童子軍英雄》不是某個特定童子軍英雄的故事,而是志願童子軍的集體群像。 志願軍偵察兵的許多英雄事蹟,包括炸毀武陵橋的故事和突然襲擊白虎軍團的故事,都體現在《偵察英雄》中。
對於這部劇,觀眾的普遍共識是,美術組的台詞和梁晨文傑的情感台詞太過比例,搶了戲份的偵察員。 對於溫傑這個角色,很多觀眾認為她太以自我為中心,太個人主義,角色太突出了。 相反,對於鄭玉書這個角色,卻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
鄭裕淑總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這種情況發生得越多,觀眾就越認可她。 她性格也很倔強,但總是著眼於大局,遵守紀律,服從命令,從不突出自己。 後來,鄭玉書為了救梁辰,英勇犧牲。 對此,觀眾感到惋惜。
《童子軍英雄》播出後,1月30日,中國電視美委會與春雨影視文化舉辦了一場關於《童子軍英雄》的研討會。 劇中梁辰的扮演者羅瑾在研討會上表示:用最樸實、最真誠的方式詮釋志願者的角色,是演員一生的驕傲和榮耀。
對於“童子軍英雄”,與會專家學者一致給予了好評。 專家學者認為,電視劇集《童子軍英雄》從偵察兵的角度切入,從巨集觀到微觀,全面書寫和描繪了抗美援朝的主題,同時也對群像的塑造做出了獨特的藝術貢獻,不僅有技術內涵, 還有思想和藝術內容。
有專家學者認為,《偵察英雄》帶領觀眾從大處看大,回顧抗美援朝的歷史,藝術再現真實的戰爭事例和人物故事,實現藝術真實與生活現實的結合。
至於如何拍攝《偵察英雄》的問題,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突破觀眾的壁壘。 《童子軍英雄》的創作者回顧了這部作品的心理歷程,那就是兩個字:真實。 大家都認為,《偵察英雄》這部劇並沒有將主角神話化,也沒有在人物塑造上讓敵人相形見絀。 拍攝這部劇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戰場是殘酷的,變幻莫測的,希望大家能夠珍惜此刻來之不易的和平。
研討會上,《童子軍英雄》總製片人對觀眾和所有主創表示感謝,並在播出後展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料。 她表示,她會繼續為觀眾創作越來越好的作品。
《童子軍英雄》座談會召開後,關於《童子軍英雄》被一些觀眾批評為反美劇的問題,有網友表示:楊玉才攻打白虎劇團,劇不敢這樣編。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胡秀秀道、郭忠天、張濤芳等一流戰鬥英雄的事蹟,都是奇蹟。 如果把戰爭年代人民軍隊的特殊英雄放進影視裡,就不用編神劇了,他們就是神。
有網友認為,主旋律不能用來劇透,無論是編劇、導演、製片人,還是一些演員,都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離觀眾的期待還差得很遠。 也有網友評價更狠:劇情拖沓,製作粗糙,不好意思吹噓?
這位網友說得好,既然是研討會,為什麼只有專家學者參加呢? 為什麼不聽聽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呢? 由於研討會的目的是總結戰爭題材戲劇的創作經驗,因此是從視角創新、人物塑造、表達技巧、現實意義等多個角度對戲劇及相關主題進行分析和討論。 為什麼只有表揚,沒有批評? 研討會不是表彰會。
如果拍影視劇,不考慮觀眾的需求、感受和評價,劇組拍什麼,讓觀眾看什麼就看什麼,只能說好,不能批評,影視劇怎麼能提公升呢?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