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覺醒》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Mondo 育兒 更新 2024-02-02

文字:橘子心。

我當了某個孩子的媽媽8年了,孩子突然就8歲了,除了感嘆時間的流逝。

因為孩子的到來,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侷限性和不足。

每次對孩子生氣,看似是孩子的問題,但冷靜下來後,才發現其實是父母的“自我”。

“自我”不是真正的我,它被情緒所控制,它只是對生活的一種習慣性壓力反應。

但正是這個“自我”,成為了我們和孩子之間親子衝突的導火索,一次又一次地破壞著我們的親子關係。

《家庭的覺醒》一書的作者說:“如果你想養育乙個孩子,你必須首先教育自己。 ”

這本書的作者沙法裡·薩巴里 (Shafari Sabari) 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臨床心理學家和家庭教育專家,他對如何撫養孩子就是撫養自己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1.區分“自我”和“真實自我”。

我不去,媽媽,我就是不想去! 性格獨立的女兒**說:“你為什麼要我參加你朋友無聊的聚會? ”

在書中,作者分享了她和女兒之間的這種親子衝突。

女兒對她安排的活動不感興趣,但提交人仍然希望她陪她一起去,並與她講道理說,參加這樣的聚會是“為了她好”。

沒想到,這引起了女兒的強烈反抗,她轉身走進房間,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面對女兒如此粗魯的處境,作者頓時大發雷霆,大聲說:“不要用這種語氣跟我說話,你要尊重我,馬上道歉,參加聚會。 ”

冷靜下來後,作者發現自己再次陷入了情感漩渦,忘記了以和平和關懷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她歉意地說:“作為乙個母親和乙個成年人,我應該比我這樣強迫你更成熟。 ”

沒想到,女兒對媽媽說:“媽媽,你為什麼這麼說? 我不應該在爭吵中如此無理取鬧,我也應該更成熟一些,我已經12歲了。 ”

孩子的話讓作者越來越慚愧。

最後,作者給了孩子乙個緊緊的擁抱,結束了不愉快。

從那以後,作者深深地意識到,她明明是愛孩子的,但為什麼她會情緒爆發。

她知道,愛孩子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自己,但當時卻被情緒狂潮中爆發的“自己”挾持了。

真實的自我是作者的本質,是作者的真實人格,但它往往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大多數時候都淹沒在“自我”的情緒反應中。 “自我”是一種習慣性的壓力反應。

在育兒中,當父母區分“自我”和“真實自我”時,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用真實的自己面對孩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支援,並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2.識別“自我”。

每個人都被過去的經歷所塑造,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是如此。

過去的經歷塑造了我們目前的行為模式。

面對育兒問題,“自我”總是在不經意間控制著我們的情緒,讓我們瞬間生氣。

在書中,莉拉今年 41 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每當她把孩子交給保姆時,她都緊張得發瘋。 她自己也知道這是不正常和極端的,但她還是忍不住。

原來,小時候她的父母在國外打工,把她交給保姆照顧了4個月,給她的童年造成了很大的創傷。

當她自己的孩子面對保姆時,激起了她早期的恐懼感,觸動了她的情感開關,讓她對當下反應過度。

薩巴里博士說,在書中,我們根據過去的經歷和未平息的創傷未滿足的需求來構建我們面前的生活。

事實上,每當我們面對孩子的脾氣爆發時,它都會觸及我們沒有注意到或很少發現的內心創傷。

當我們養育孩子時,我們一層一層地擺脫脾氣的爆發,進入內心世界,整合自己未解決的感情,看到“自我”之下的“真實自我”,我們開始以真實的態度接受新的生活,**自己。

只有將自己從無意識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才能真正走向自由,找到自己,過上充實的生活。

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有能力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會繼承我們前世形成的扭曲的情感模式,並繼續代代相傳。

3.成為父母後重新養育自己。

育兒問題看似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問題。

有人說,為人父母是自我的第二次發展。

其實,在面對育兒問題時,每一次難以忍受的情緒,都是自我成長的好機會。

在這一點上,你需要面對自己內心的被剝奪感,學會如何撫慰自己。 具體說來:

1. 回到裡面。

當你心情不好時,不要責怪別人、環境或你自己。 與其責備,不如問問自己出了什麼問題。

按下暫停鍵以獲得你自己的自動反應,然後將你的注意力從“誰錯了以及如何錯”轉移到“我內心發生了什麼”。

建議找乙個可以寫字的環境,拿出筆和紙,寫下來。

2. 尋找期望。

每一種情緒的背後都有乙個或多個未被滿足的期望。 所以,問問自己,這種情緒對你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有什麼影響。

試著把它寫下來,想寫多少就寫多少。

3.尋找邏輯,找到稀缺的地方。

這種期望沒有得到滿足意味著什麼? 結果會是什麼? 試著做一些聯想,直到你想到自己缺乏安全感、自由、價值、親密感,並總結你使用的邏輯。

《養育你的內在小孩》一書說,人心有五種基本需求,分別是安全、自由、價值、意義和親密。

每當情緒爆發時,這五種感官中的一種或多種都缺失了,所以要找到缺乏這五種感官的邏輯。

第四,問根本原因。

問問自己這個邏輯從何而來,誰學來的,誰教的。

或許,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這是我們從小就積累的經驗,現在可能還不合適。 因此,給自己乙個修復的空間。

5.修改邏輯,填補缺失感。

找到我們發脾氣的非理性邏輯,並思考如何修改它。 缺乏安全感是由於自我恐嚇。 缺乏自由是由於自我強迫,缺乏價值是由於自我否定,缺乏親密關係是由於拒絕愛。

當我們能夠識別自己身上的這些情緒時,我們將不再剝奪自己的內在能量並進一步消耗自己。

當父母飽滿樂觀時,孩子會吸收父母的正能量。

寫在最後。 楊瀾曾經說過:

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如果你有成就感、快樂、有責任心,並且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緒,孩子就會模仿你。 ”

80後父母年輕的時候,父母教我們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卻很少教我們如何照顧自己的心臟。

但是在成為父母之後,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長大,學會重新撫養自己。

做乙個心堅強的父母,也教會孩子要積極樂觀,內心要堅強。

跟著我,一起成長

閱讀、寫作和練習。

trip 2024

關於作者: Orange Heart.

早睡早起的從業者;

一半是烟花,一半是書卷氣。

35+上班族從零開始學習寫作,寫作一年,提交航海書等平台;

一本書寫了19篇文章,賺了1000+;

三個月寫2篇100000+的文章,收入2500+。

閱讀和寫作正在進行中,如果你也喜歡閱讀和寫作,歡迎一路走來。

我很幸運有你見證我的成長。

相關問題答案

    家庭教育 教養方式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養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方式 .性格和行為 父母的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個性和行為。例如,積極的教養方式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 獨立性和責任感,而消極的教養方式會導致孩子的自尊心低下 依賴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心理健康 父母的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積極的教養方式可以...

    大多數有教養的孩子都有良好的習慣

    是的,有教養的孩子通常會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是因為父母或監護人的教育和指導在孩子習慣的形成中起著關鍵作用。以下是一些幫助您的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方法 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通過自己的行為和習慣向孩子展示乙個好的榜樣。例如,定期鍛鍊 保持整潔 及時完成工作等。孩子們模仿並有動力養成類似的習慣。...

    教育與育兒 教育決定了孩子的下限,育兒決定了孩子的上限

    教育與育兒education and upbringing我很欣賞錢文忠教授說,教育與教育的區別在於,受過教育的人不一定受過教育,受過教育的人不一定受過教育。盧爾德不厚,也不會太遠。縱觀社會,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但有些人的行為簡直是深不見底。有人說這可能是乙個過渡期,還需要幾年時間。如果你看看...

    兔爸爸 餐桌是反映家庭教養的一面鏡子,是學會做人的第一課!

    月日,陽江市 最美家庭 代表一行名親戚走進廣州番禺 兔爸爸學校 兔爸爸學校 創辦人 年廣東省 文明家庭 和廣東省 十大最美家庭 獲得者 廣東省婦聯 節糧宣傳員 中國兔爸爸老師程敏為親子們帶來了精彩的 舌尖育兒 和 人生必修 課程。兔爸爸提出,餐桌上的禮儀與乙個人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有餐桌禮儀...

    遲早你會發現,有教養的女孩,相處起來很容易被人看到

    文字 紫愛子 越長大越發現,女孩真正的吸引力往往來自教養 有些人驚嘆於女性的外表,畢竟很多時候,漂亮的外表是乙個加分項。也有屈服於女性氣質的人,肚子裡有詩詞,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沉澱出女性的智慧和魅力。但是你注意到了嗎?在相處中,真正能讓人感到舒服的女生,總會給人一種很有教養的感覺。無論人與人之間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