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公豬是好浪,母豬是好窩”。 母豬是生產仔豬的工廠,目前國內母豬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母豬提供斷奶仔豬數量少(國外平均約16頭,國外超過25頭),且母豬不發情、長期受情、死胎、產仔數少、仔豬成活率低等現象普遍存在, 這也是近年來生豬存欄正常回公升和生豬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加強母豬營養管理,科學結合各階段營養需求,調節母豬日糧營養,進行科學的飼餵管理,提高母豬繁殖率,增加斷奶仔豬數量,減少無效母豬,提高養豬場經濟效益。
一。 營養管理對母豬的重要性
母豬的影響不僅影響自身健康,還影響仔豬的出生體重、成活率、斷奶體重和後期生長效能,以及育肥的屠宰時間和生產效率。 因此,養豬場管理水平的關鍵是看母豬的營養和生產水平。
母豬的營養狀況是通過母豬的身體狀況來衡量的,這直接影響母豬的繁殖效能。 母豬的養分供應應根據每個階段的體重和生理需要來設定。 過度肥或過瘦會影響母豬的生產效能,後期有補充飼餵增加新生兒體重的空間,這樣在泌乳和產奶時會有更好的食慾。
目前,許多養豬場不了解母豬飼料和飼餵的科學性和重要性,往往以單胎產仔數來衡量母豬的生產效能。 不發情、不懷孕、反覆不孕、流產和死產等問題被歸咎於疾病。 仔豬的成活率和生長發育不良被歸咎於槽飼料。 然而,他們忽視了母豬營養的影響,寧願長期遭受母豬產量低下的痛苦,也不願投資改善母豬營養,這是一些養豬場產量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二。 母豬營養管理的各個階段
根據母豬各階段生產狀況的需要,將母豬飼餵管理分為孕前(配種後30天)、孕中期(妊娠後30天和85天)、妊娠晚期(妊娠後85天和110天)、圍產期(分娩前5天和分娩後5天)、哺乳期、 空等待交配期(斷奶和再繁殖)。各階段飼餵管理要點如下:
孕前:母豬飼養的目的是減少胚胎的死亡。 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母豬攝入的營養物質濃度過高,會減少黃體酮的分泌,因此在懷孕早期控制母豬採食量,保證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提高受精率和胚胎成活率。
孕中期:(妊娠30-85天)母豬飼餵的目的是保證胎兒發育的需要和母豬自身新陳代謝的需要。 一般情況下,此階段的投喂量應控制在22~2.5公斤,飼料量應根據脂肪情況適當調整,因為這個階段的過度餵養會導致泌乳期採食量減少。 妊娠75天後,是乳房發育的關鍵時期,攝入過多的能量會增加脂肪在乳腺中的沉積,從而減少乳腺分泌細胞的數量,導致產奶量下降。
母豬在妊娠後期(85 110天)的飼餵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極為關鍵,在此期間胎兒的生長發育極為迅速,仔豬出生體重的60%和70%來自第乙個月的快速生長。 這個階段也是乳腺充分發育的時期,為了保證胎兒和母豬乳腺發育的需要,建議將日飼餵量提高到28~3.5kg.
圍產期(分娩前5天和分娩後5天)是為了實現順利分娩,減少便秘的發生,保證分娩後食慾的恢復。 該階段使用哺乳母豬飼料,飼料逐漸減少05~1kg。一般來說,母豬在分娩當天不吃東西,如果母豬被餵食,則應餵食15~2.0kg飼料,產後母豬每天飼餵量增加05~1.0 公斤,直到產後 5 天隨意。
泌乳期:母豬飼餵的目的是在控制母豬體重減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母豬的產奶量,確保母豬斷奶後保持適宜狀態,順利進入下乙個繁殖週期。 泌乳對仔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仔豬的出生體重和斷奶體重直接影響育肥效果。
現在母豬由於體重大、產仔數大、泌乳量高,需要飼餵高能量蛋白日糧,保證能量和蛋白質的平衡,還要通過採用溼混料增加飼餵次數等措施來增加母豬的採食量,確保母豬處於發情早期和正常繁殖和懷孕狀態。 這時,如果營養不均衡,母豬會利用自身組織中的氨基酸和脂肪合成乳汁,導致仔豬出現脂肪性腹瀉,母豬荷爾蒙失調會導致發情間隔過長,產仔數減少。
飼餵的目的是確保母豬在斷奶後 5 天和 7 天處於發情狀態。 每日飼餵量為30 4kg或隨意飼餵,有利於母豬體況的恢復,有利於促進卵泡發育,並有助於雌激素,促進卵泡激素的分泌,最終有利於母豬的發情、排卵和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