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那年考入秀才,名聲滿是林中士,書法造詣更是獨樹一幟;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他進入高中,進入朝廷,後來成為通義醫生。
有了如此耀眼的成就,顯然他有足夠的資本引以為豪。 而面對清末清初的亂世,他最終一怒之下選擇了辭職回城,讓杜門退休。
然而,在1941年,面對這位德高望重的前清老漢林,他當時對共產黨也頗有偏見,為了加強陝甘甬邊區建設,決定邀請他上任。
但這位老翰林一開始一再拒絕邀請。 至於原因,他說,“共產黨雖然好,但沒有文化,我不想去。
而這些話傳到***的耳朵裡後,**落地時就有了“策略”。 他吩咐衛兵把乙個年輕人帶進來,讓他露出手來,開導他。
**請來的不是別人,而是“黨內有筆,紅軍有書法家”的舒彤。
至於這個老翰林,正是蕭之寶,在陝西乃至全國都頗有名氣。
蕭志寶出生於1869年。
年輕時出名,11歲考入秀才; 20歲那年,他考上了考試; 26歲高中生金石。
如此順利的科舉生涯,清末的混亂**,並沒有讓蕭志寶選擇加入流。
作為清廷**十幾年,他可謂“清水如水,執法如山”,尤其在蒙古王遇難時,他不怕恐嚇,使他聲名鵲起。
然而,在武昌起義之後,由於對袁世凱的厭惡,他選擇了回到黎國。 在那之後,他過著隱居的生活,在平蘇里修改當地的編年史。 後來,面對眾多州長和政要的邀請,他選擇了拒絕。
至於舒桐,他於1905年出生在江西省東鄉縣的乙個貧苦農民家庭。
雖然生活艱難,但他喜歡閱讀、寫作和書法。
這個習慣也一直延續下去,1921年,舒彤考上了江西省第三師範學校。
在校期間,在同學們的影響下,舒彤學到了新的想法。
1925年,他出版了《中國的真面目》,譴責當局的腐敗,1926年,舒桐正式入黨。 正是因為他學歷很高,上級才任命他為東鄉縣支部書記,起點不算低。
4月12日政變後,舒童被列入通緝名單,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和信念,而是選擇獨自尋找組織。
由於政變的蔓延,許多地方組織被解散,於是他先去了上海和南京,試圖找到總部,但沒有成功。
於是他一直活躍在江西、安徽,兩條腿跑遍全縣,期間生活費都用盡了,就幫鄉里人寫信,在縣里幫商家寫牌匾,賺點路費。
這一番尋找持續了4年,終於在1930年,他終於在江西省福州市崇仁縣找到了乙個地方組織,然後加入了紅軍的行列。
組織知道他很有文化,所以安排他從事文職工作,就像政治宣傳工作一樣。
第五次反圍剿戰役失敗後,舒通隨大軍進行了長征。
在這條艱難曲折的道路上,衣食不足是常態,他還要一直擔心被飛機轟炸,很多人走不動路,但他不僅走路,還堅持在路上寫書法。
因此,許多戰友都非常佩服他,見他走累了,就讓他騎馬休息一會兒,把他當成軍中的寶貝。 就這樣,他經常在馬背上寫文章,寫出《向北進攻——勝利的開始》等文章,激勵士兵們砥礪前行。
1936年,長征勝利後,舒桐帶領其他宣傳幹部在延安多面牆上寫標語,用他優美挺拔的字型宣傳激烈的鬥志。 **也是一位書法家,讀了他的話後,稱讚他:“黨內有筆,是紅軍的書法家”。 知道他日夜苦練,**還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小毛驢”,肯定了他練書法的精神和鋼筆的毅力。
1941年,在全面抗日戰爭的緊要關頭,為了進一步做好文化宣傳工作,延安決定邀請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當地人士擔任參議員。
而晚清著名的金石蕭之寶也在其中。 但老翰林金石一再拒絕,先是說他生病了,後來直接說紅軍部隊“沒學過”,不適合去那裡。
顯然,在這位老文人眼裡,誤以為紅軍是那種為了私利而盤踞地方的武裝力量是沒有區別的。
**得知此事後,他安排舒桐給蕭志寶寫了一封信,這封信既能表明“紅軍”受過教育,又能說服他說明紅軍的目標和理想。
蕭之寶看完舒彤的信後,先是驚嘆於自己的書法水平,然後才意識到,也許是自己之前的想法不對,於是來到邊區感受一下軍隊的氣息,最後決定加入邊區**擔任參議員。
他對共產黨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儘管他因為年老和疾病而沒有參加參議院。
而這位老翰林,在面對幫助時,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獨立性格。 面對國難,他也選擇毀家,將自己的典當衣捐給八路軍抗日。
1945年,76歲的肖志寶去世。
至於舒桐,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他先後擔任八路軍司令部秘書長、山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
在此期間,他與***等將領密切合作,撰寫了《聶司令令舒致東清一郎的信》等文章,表明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也勸告日本侵略者反省錯誤,普通士兵不要把生命交給野心家。 一些日軍士兵受其影響,選擇叛逃延安,或放棄抵抗,削弱了日軍士氣,鼓舞了部隊的抗日熱情。
解放戰爭開始後,舒桐擔任華東局常委、宣傳部部長、《解放**》總編輯,對軍隊的勝利進行了一次次宣傳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多年後,特殊時期到來時,舒桐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被貼上了標籤。
在70年代末恢復聲譽後,他擔任了中國書法家協會的第一任會長。 晚年,他純潔,專心練習書法,於1998年去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