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傅堅這個名字,很多不熟悉中國古代歷史的人可能會感到有些迷茫,不記得他是誰。
即使對於很多歷史愛好者來說,這個名字的印象也基本侷限於渭水之戰。 在渭水之戰中,苻堅率領前秦數十萬大軍,輸給了東晉數萬北府士兵。 而且,渭水之戰後,前秦迅速崩塌,傅堅本人也被殺。
因為渭水之戰,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覺得:苻堅是個無能的分裂英雄! 率領數十萬人與只有數萬人的東晉王朝作戰,號稱鞭破河! 結果,他能夠失去......這已經被認為是無能的了!
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苻堅,其實是乙個非常傑出的皇帝! 在整個東晉十六國時期,如果要把所有的皇帝都排在第一位,苻堅極有可能排在第一位。 而且,苻堅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人。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仔細閱讀傅堅的故事,就會發現,傅堅如果拿到很多熱血漫畫,完全是“預言之子”或者說是“傳說中的救世主”。 他一生都在踐行他的“國家和諧共處”的概念。
雖然最後輸了,但可惜他輸了。 如果從整個古代史的角度來看,傅堅的失敗其實是乙個巨大的歷史遺憾!
至於苻堅本人為何被稱為“史上最令人遺憾的皇帝”,這還得從他的人生經歷說起。
苻堅出生於十六國亂世時期。 苻堅出生時,西晉王朝已經滅絕了二十多年。 當時,東晉王朝在南方的一隅,北方一片狼藉,到處都是戰爭。
傅堅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誕生的。
苻堅本人是狄族後裔,很多人都知道,在西晉末年,匈奴、鮮卑、夏、帝、羌五大邊疆民族曾大規模入侵中原。 這一事件後來在史書中被稱為“五胡朝華”。
但在所謂的蕪湖中,狄族其實是乙個非常特殊的族群。 其他幾個民族,如鮮卑族和匈奴族,都是游牧民族。 但狄族不同,狄族的祖先,起源於四川松潘高原,他們也是乙個農民。
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狄族已經基本漢化了。 除了生活和風俗習慣不同,迪族和中原族人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而傅堅的曾祖父,當年是狄族的乙個族長。 西晉時,他們家在甘肅秦安,生活很好,一直老老實實務農。 然後在西晉後期,因為司馬家八王的叛亂,中原突然出戰。 然後因為司馬家的諸侯,整個世界都被席捲了。
面對這樣的亂世,傅堅一家只能舉兵自衛。 傅堅的爺爺,年僅十二歲,就接任了部落族長的職位。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傅堅的祖父統一了狄氏部落,擴大了領土,並逐漸控制了龍溪地區。
後來,到了苻堅父輩,苻堅的三個大叔苻堅先向後趙政權投降。 後趙淪陷後,苻堅依靠家族的舊背景,迅速占領了隴西和關中。 此後,苻堅被正式稱帝,開國名秦,後世被稱為前秦政權。
但後來,苻堅死得比較早,死後,他的兒子苻盛**。
這個傅生是乙個特別有名的暴君。 他登基後,把人命當成兒戲,經常隨意殺人,讓當時的所有人都處於危險之中。 此時的苻堅已經是朝廷上的名將,眾人都很期待。 此外,他也來自王室,所以他很快就獲得了大家的支援。
於是,就在苻盛登基兩年後,苻堅發動政變,囚禁了堂兄,然後自己登基為皇帝。
這就是傅堅飛公升的一般過程。
如果看傅堅的崛起,大家可能會認為傅堅是個陰謀家。 否則,他怎麼可能發動政變奪取堂兄的王位? 但事實上,當初苻堅發動政變時,確實是意料之中的。
與暴君傅生不同,傅堅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常好的天賦。 當時,前秦高層幾乎所有人都對傅堅非常滿意。 而且,傅堅從小就親眼目睹了中原戰事不斷,胡漢兩岸互仇的狀態。 所以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發誓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大家和平共處。
唯一可惜的是,傅堅的父親不是皇帝。 如果苻堅的父親以前是皇帝,苻堅應該已經順位了!
而隨著傅堅的飛公升,接下來,在整個十六國時期,最神奇的理想主義實驗之一正式開始了。
苻堅上台後,首先廢除了以往的一切不平等的民族政策。 苻堅宣布,今後不得在前秦國領土上推行任何極端主義的民族政策。 所有的人,無論胡和漢,地位都是平等的,必須努力和平相處。
在苻堅登基之前,北方已經打了幾十年了。 在此期間,為了解決問題,我們提出了無數次“極端”的民族政策。 比如,把北方的漢人全部殺掉,或者把北方的胡人都殺了。 還有人提出,北方要乙個接乙個地劃分為獨立的區域,胡漢要劃分,大家只能生活和......在他們自己的地區
這些政策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直到傅堅出現,他提出的“和平共處”方案才第一次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然後,苻堅一方面重用狄族,另一方面提拔許多漢人為官。 因為傅建的用人制度相當公平,所以乾琴很快就吸引了大批人才。
其中,有一位最重要的人才,名叫王萌。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王萌成為傅堅身邊最得力的謀略家。 打個比方,苻堅是仁義的劉備,王萌是諸葛亮。
而在這些漢人的協助下,前秦王朝的國力迅速壯大起來。 此後的短時間內,前秦建水利、發展生產、恢復農業、建立教育。 在前秦王朝內部,也曾多次大規模提拔賢人,鼓勵節儉生活。 傅堅自己將身邊大部分的金銀珠寶分給了下面的士兵。
在那個時候,這樣的前秦幾乎是天堂般的地方。 因為在前秦之外的北方,當時大家還在打仗,胡和漢之間的矛盾極為尖銳。 在南方的東晉王朝,是大家族在天下猖獗,控制著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源,底層百姓掙扎著謀生。
就這樣,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前秦國的實力暴漲! 於是在那之後,苻堅指揮著前秦軍,開始出國作戰。 在隨後的十年中,苻堅先後滅掉了乾言、秋池、錢梁、岱國等幾個政權。 整個中原北部後來被苻堅完全吞併。
不僅如此,在統一中原北部的同時,苻堅也開始向外擴張。 一方面,他派兵收復西域國家。 自西晉滅亡以來,前秦王朝是中原地區第乙個重新控制西域的強者。 另一方面,苻堅也派人向巴蜀地區擴張,最終拿下了大半益州!
苻堅巔峰時期,他所統治的領土,基本上相當於剛剛建立的隋朝,或者司馬炎剛剛登基時的西晉王朝。
所以,在水之戰之前,苻堅已經到了無處擴張的地盤。 要想擴張,要麼南下滅東晉王朝,要麼北上征服草原。 比起這兩個方向,南下自然更容易。
但是,對於南下滅東晉的事情,在前秦,以王蒙為首的很多**都堅決表示反對。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心心向東晉,或者認為東晉是正統的,想要阻止前秦統一天下。 相反,在前秦的鼎盛時期,傅堅的個人威望幾乎達到了頂峰。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傅堅是世界的救世主,只有他才能結束這個亂世。
而且,只要苻堅能夠打贏渭水之戰,滅掉東晉王朝,苻堅的地位就會高得難以想象! 只要苻堅能夠統一天下,他在古帝中的排名至少可以和李世民相提並論!
那麼,為什麼許多前秦**在這個時候堅決反對傅堅南下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 因為王萌知道,此時的乾琴,當初是極其強大的,但是沒有吃虧的餘地。 這主要是因為苻堅之前奉行的一項政策:為了實施自己的國策,苻堅從來不會在每次摧毀乙個政權時殺死它。 相反,傅堅也重用了它們,讓這些之前被他打敗的敵人,在他手下擁有強大的力量!
所以,當時的前秦看似強大,但內部卻極為分散。 秦國內部強勢的時候,這種情況不會造成什麼問題。 但只要前秦在與東晉的戰爭中遭遇失敗,就會立即迎來如山如山的失敗。
而且,在東晉這邊,似乎很弱,家族控制著政府。 但如果前秦南下,東晉的那些大家族,為了自保,肯定會在瞬間聯合起來。 乙個統一的東晉王朝,絕對不是那麼容易打敗的。 在乾琴這邊,只要前線稍有挫折,就會立刻徹底崩潰。
所以,王萌在世的時候,就一直極力勸阻傅堅,生怕傅堅一時衝動。 而苻堅本人也很有說服力,北方統一後,及時停止的擴張步伐暫時停止了。
但幾年後,隨著王蒙的去世,前秦內部反對南進的聲音越來越小。 支援乾琴南下的人越來越多。 最關鍵的是,此時的苻堅放眼天下,除了南下滅掉東晉王朝之外,沒有擴張的方向。
所以最後,苻堅只能孤注一擲,親自率軍攻打南方的東晉王朝。
當然,傅堅本人也很聰明,他也知道這些內部存在的問題。 於是接下來,在與東晉開戰之前,苻堅幾乎調動了整個軍隊,組成了近百萬的軍隊! 傅堅當時的計畫很好,他覺得只要把所有的部隊都帶到南方,哪怕是暫時受挫,他身後的那些野心家,也不會有造反的資本。
但結果,這個計畫最終失敗了。
當苻堅率軍南下時,渭水之戰正式打響。 正如王蒙之前所預料的那樣,原本弱小的東晉王朝瞬間統一了。 在乾琴方面,在前線遭遇短暫挫折後,在後方指揮各自軍隊的將領們為了保住實力,立即開始逃跑。
這次逃跑是像山一樣的失敗。
因此,渭水之戰後,前秦迅速分崩離析。 那些被苻堅打敗的敵人迅速率領軍隊,恢復了權力。 乾琴這邊,因為之前已經出動了狄氏一族的兵力,所以大部分都倒在了渭水之戰中。 所以最後,連關中地區都守不住。
最終,戰敗後,苻堅率領少量殘餘大軍,一次次撤退,最後撤退到陝西臨遊縣一帶。 在這裡,苻堅被自己的將軍姚昌反叛。 姚昌原本是羌族酋長的弟弟,被苻堅打敗後投降了。 現在苻堅沒落了,他看到苻堅身邊沒有軍隊,自然也開始造反了。
面對姚暢的威脅,傅堅展現了義正氣凜然的一面,慷慨地死去。
直到他去世,傅堅都堅持自己的正義和理想。 雖然他失敗了,但他的失敗讓無數人後悔。 苻堅死後,整個前秦上百人,甚至東晉上下許多人,都為苻堅的死而哀悼。
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傅堅。
對於這樣的傅堅,後世很多人都稱他為“女人的仁人”,認為他打敗那些敵人之後,就應該殺了他。 但與此同時,在十六國時期的混亂年代,傅堅的毅力恰恰展現了人性中最光彩的一面。
乙個用生命來實現理想的人,可以被稱為“失敗的理想主義者”,但他絕對不是無能的。
如此強大的意志,自然會讓無數後世的人心生惋惜。
畢竟,如果苻堅打贏了渭水之戰,未來就不會有南北朝的長久**了。 統一後,中原地區在傅堅的領導下,很可能能夠迅速恢復生產,再現乙個和平繁榮的時代。
如果苻堅獲勝,苻堅的歷史地位至少會與李世民並列。 恐怕唯一能排在他之上的,就是秦帝和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