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美的集團2024年管理年會召開,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發表了以“擊水中和波瀾”為主題的演講。
方洪波. 1月27日,海爾集團2023年度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暨第八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 海爾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雲傑發表了題為《生態無限,無限可能》的戰略報告。
1月28日晚,“格力2024全球夢想盛典”如期舉行,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以演講形式發表演講,公開報道中並未提及其演講主題。
截至1月31日,美的和海爾這三家公司各自會議報告的閱讀量均為10萬+,而格力僅為3410。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三巨頭的領導人都是**人。
方洪波. 1967年生於安徽省銅陵市,現年56歲。 198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 他於1992年加入美的,並於2012年接替美的創始人何向健擔任董事長。 美的是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二位雇主。 在加入美的之前,他曾在湖北**二汽工作。
周雲傑,1966年生於山東省萊州市,現年57歲。 1988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獲學士學位,同年進入海爾,獲博士學位。 周雲傑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海爾工作。 2021年11月,接替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出任海爾集團董事長兼CEO。
自2013年以來,周雲傑已連續三屆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董明珠,1954年8月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現年69歲。 他畢業於安徽省蕪湖市幹部教育學院,獲得EMBA(高階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75年在南京某化工研究所任行政經理。 他於1990年進入格力,2012年5月,董明珠接替格力電器原董事長朱江巨集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
自2003年以來,董明珠已連續五屆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相似之處是:進入本單位以來,工作年限已超過30年,周雲傑在海爾工作超過35年,董明珠在格力工作超過33年,方洪波在美國工作超過31年。
周雲傑擔任海爾銷售部總監,董明珠加入格力後一直從事銷售工作,方洪波自1996年起負責美的廣告、營銷和銷售工作。
區別在於:董明珠和周雲傑都是連任全國人大代表,只有方洪波不是,從2012年到2023年,美的集團全國人大代表是袁立群、李金波和鍾正。
董明珠和周雲傑都是馬,方洪波是羊。
周雲傑和方洪波都畢業於985學校,都獲得了博士學位,而董明珠則在當時只是一所大專的大學學習,最高學歷只有EMBA。
以周雲傑的工作經驗,海爾只有一家,方洪波在二汽和美的有兩家,董明珠應該有兩台以上。
董明珠今年就要70歲了,而另外兩人還不到60歲。
方洪波在致辭中表示:2023年,美的人將書寫歷史最佳經營業績。 他提到,2023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營收利潤創歷史新高。 雖然他沒有提到年度經營資料,但據他介紹,可以推斷出美的集團的年度經營業績也創下了歷史新高,預計將接近4000億。
據海爾集團***資料顯示:2023年,海爾集團業績將繼續穩步增長:全球營收3718億元,同比增長6%,全球利潤總額267億元,同比增長6%; 連續15年位居全球大型家電品牌零售量第一; 連續5年入選“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全球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排名持續提公升; 連續7年被谷歌和凱度品牌評選為中國全球品牌50強之一,位居行業第一。
據格力電器***訊息:董明珠在現場致辭中提到,2023年是格力成立33年來最好的一年,預計營業收入2050億元至2100億元,淨利潤270億元至293億元,公司貢獻稅金約176億元, 過去五年平均每年派發140多股73億元。 她提到,她希望格力電器在2024年向國家繳納超過200億元的稅款。
從以上資訊可以看出,三大巨頭在2023年都取得了公司發展史上最好的業績。
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這樣的表現中,格力的主營產品是空調,海爾是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等各大電器,而美的既有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各大家電,還有微波爐、煙灶、電熱水壺、電飯煲、電磁爐等小家電。 除了2C業務,三巨頭都有2B業務。
三大巨頭的千億營收主要得益於多品牌、多品類、國際化運營。
以下是三巨頭的統計資料。
方洪波. 他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美的集團未來將繼續在結構公升級、產業公升級、商業模式公升級三個方面推進公升級。
結構公升級的核心是做好產品差異化,加大研發投入,優化“三代”模式,聚焦使用者需求,實施公升級換代,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高質量發展。
產業公升級就是實現TOC和TOB業務的均衡發展,形成多元化產業的迴圈互補,進一步加大對TOB產業的投入,加強TOB轉型,把握市場機遇,鼓勵改革創新,強化激勵機制和人才建設。
商業模式公升級,在國內市場實施DTC改革,實現直接零售和使用者准入; 在海外市場,加強OBM優先戰略,加大資源投入,加強研發、製造、營銷、服務等全價值鏈的本土化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打造第二家園領域。 2024年,美的的業務重點將圍繞“提公升全價值鏈運營效率,公升級結構性增長”為主。
方洪波強調,效率是工業革命以來所有企業永恆的主題,也是美的最大的優勢,也是盈利最根本的法寶。 美的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必須努力提高效率,進一步挖掘和強化效率優勢,以全價值鏈的整體優化公升級取代區域性最優陷阱,從而提高整個價值鏈的運營效率。
方巨集波設計的運營效率提公升路徑是:基於數位化能力的公升級,未來要在每乙個業務環節、每乙個細節上進一步尋找提公升空間。 數位化是大勢所趨,是“直接接觸使用者”的必由之路,美的在數位化上投入了十餘年,要堅定數位化30公升級的戰略方向是打造美的全價值鏈不中斷的數字世界。
周雲傑,在第二部分的演講中,對海爾的轉型公升級進行了描述,他表示,要通過深化改革來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海爾2024年的戰略方向體現在五個方面:
海爾選擇了智慧住宅和工業網際網絡兩大賽道作為未來發展的產業領域。
在智慧住宅領域,周雲傑對海爾的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一品牌、規模第一、市場價值第一的智慧住宅生態企業。 這是海爾2C業務的主體。
在工業網際網絡領域,海爾要做強三大平台,深化四大垂直產業。
三大平台分別是:卡奧斯工業網際網絡平台、HCH創業加速平台和海甬順跨境服務平台。
四大垂直行業包括:大健康產業、城治網際網絡、汽車產業網際網絡、新能源產業網際網絡。
周雲傑為海爾制定的戰略路徑包括五個方面:加強技術領先、加快模式創新、加強全球協作、深化組織變革、創新激勵空間。
同時,我們將繼續推進仁達義成果的落實,實現更有活力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實現更溫暖的發展,踐行ESG理念,實現更負責任的發展。
董明珠,在演講中,沒有對格力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和路徑進行明確的介紹,但從第一財經的報道中可以看出,格力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聚焦空調行業,豐富產品品類,拓展銷售渠道,在高階裝置等多元化領域發力, 工業產品和綠色能源,從而實現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並力爭在未來五年內實現業績翻番。
在2024年及以後,美的和海爾都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路徑規劃,通過這樣的規劃,將未來的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美的、海爾、格力雖然都是從家電起家的,但其當前和未來的業務領域,並不僅僅侷限於家電業務,而是向2B產業和工業服務轉型公升級。
這是值得深思的,值得其他泛家居企業借鑑。
方洪波和董明珠均於2012年接任董事長,到2022年將整整10年。
美的集團2012年年報財務指標。
美的集團2022年年報財務指標。
格力電器2012年年度報告的財務指標。
格力電器2022年年報財務指標。
在收入方面,我們比較
美的集團的收入從2012年的680家增加到2012年2022 年從 7 億增加到 3,4392億,10年,增長4倍,絕對值增加2758億,復合增長率連續10年保持在15%以上。
格力電氣的收入從2012年的993家增加到2012年2022 年增長到 1889 億9億,10年增長不到1倍,絕對值增長8966億,復合年增長率不到7%。
淨利潤比較
美的集團淨利潤從2012年的34%增長2022 年,77 億增長到 2955億,10年增長75倍,絕對值增加26073億。
格力電器淨利潤從2012年的73%增長8億,2022年增加245億,僅增長23 倍,絕對值增加 1712億。
就總資產而言,進行比較
美的集團總資產從2012年的60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255億元,10年增長了6倍,絕對增長了3646億元。
格力電器總資產從2012年的1076億增加到2022年的3550億,10年僅增長了2倍29倍,絕對值增加2474億。
從基本每股收益的比較來看,
美的集團每股基本收益從103元增至4。 2022年34元,增加32 倍,絕對值增加 3 倍31元。
格力電氣的基本每股收益從2012年的2%增長47元,增至4。 2022年43元,僅增幅08 倍,絕對值增加 1 倍96元。
從經營現金流對比來看,
美的集團2012年的現金流僅為43億,2022年增至346億,而格力電器2012年的現金流為184億,2022年僅增至286億。
從資產回報率比較來看,
美的集團2012年的收益率為1673%,2022 年增加到 22 個21%,而格力電氣2012年的收益率為3138%,2022 年降至 24 個19%。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在經營管理的10年裡,美的集團的財務指標都優於格力電器。 交付第一年,格力電器的基本面比美集團要好很多,也就是說,在遊戲之初,董明珠拿到了一張好牌,但經過10年的經營,董明珠的好牌並沒有打出更好的結果。
而方洪波的“卡技”明顯比董明珠要好。
周雲傑雖然只有兩年,但我們也可以看看2021年和2022年海爾集團財務指標變化:
據海爾集團官網顯示,2021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為3327億元,同比增長10%; 生態收入292億元,同比增長235%。
據海爾集團官網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營收為3718億元,同比增長6%,全球利潤總額為267億元,同比增長6%。
兩年來,海爾營收同比增長391億,累計增長11%。
整體來看,三巨頭在回歸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能夠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的標桿企業,得益於其成功的技術創新、科學的公司治理機制、國際化的管理和人才培養與激勵體系,值得泛家居行業企業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