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劉震)2月24日,元宵節來臨之際,作為北京演藝團第四屆新春演出季的劇目,由北京演藝團出品、北京麴義劇團創作的首部沉浸式歌劇《南城記憶的老門神》在顏料廳上演。 八位演員帶來了牛谷書萊寶、拉揚電影、單弦、大鼓、相聲、快板等九種音樂形式,多樣的音樂形式和沉浸式的互動體驗讓氣氛溫馨起來。
首部沉浸式歌劇《南城記憶:《老門神》海報。
沉浸式歌劇《南城記憶:'老門神》借鑑了顏料館的歷史演變,並將其與文藝處理相結合。 講述了顏料公會的“老門神”李守才,與在北京南城立交橋上演出的藝人們,相輔相成,共度艱辛歲月的故事。 通過主人公的個人視角,從小到大,運用老南城的多種戲曲形式,巧妙地反映南城時代長河變遷,體現南城絢麗的特色文化,突出南城人民樸素的精神面貌,向我們傳達了南城人民勤勞的精神追求, 吃苦耐勞,樂於奉獻,熱愛生活。
主舞台、樓梯,甚至禮堂之間的過道都是表演場地。 圖片由北京演藝集團提供。
南城記憶的“老門神”充分利用了顏料公會館的空間布局,主舞台、樓梯,甚至禮堂之間的過道都是表演場地,劇目上還設計了大量的互動情節,比如為觀眾準備了一些“銅錢”作為道具, 這可以獎勵他們最喜歡的演員,並恢復舊時代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互動。
據介紹,“門神”**是貼在門上的門神,其實指的是過去顏料館的守門人。 編劇李晗介紹,劇中“老門神”的靈感來源於顏料館的一名保安。 當有觀眾來時,他與觀眾聊天,一邊聊天,他派人到大廳; 我還買了西瓜,特意切開,送到後台和曲藝劇團的演員們分享; 他對演職人員、鄰居、觀眾都非常熟悉,尤其是老北京南城人的熱情。 李晗心想,老顏料館裡一定有這麼乙個看門人,有點像老舍先生的《茶館》裡的王立發,他可以接觸到進出大廳的各種人,也能見證時代的變遷。
劇目設計有很多互動情節。 圖片由北京演藝集團提供。
據悉,春節期間,《南城記憶:老門神》已上演10場,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來京。 在元宵節之際,該劇又演出了四次,再次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
編輯:吳龍珍。
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