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要戴上它的王冠,就必須扛起它的重量”,這句話也適用於娛樂圈。
自然,這與影片的過度營銷是分不開的。
早在上映前,這部電影就以“賈玲**”的噱頭轟炸了網路,成功積累了足夠多的觀眾熱情。
隨著電影的熱播,張曉飛、楊紫等實力派演員的加盟也被觀眾忽視了,而在高漲的熱情下,賈玲**和賈玲**如何成為觀眾急需揭開的迷霧,所以這部電影彷彿成了賈玲的自傳。
平心而論,我們真的很想感同身受,畢竟賈玲的出發點是勵志,還是展現曾經的自己,就像為大眾講述自己的旅程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她一直扮演著冷靜的角色,自上映以來,她一直配合電影的宣傳, 而影片中的鏡頭也能看到她有多努力。
但回想起來,當我們發現整部電影都充斥著這樣的鏡頭,或者我們只能記住這樣的場景時,不得不為它們付費的興奮感就消失了,因為我們想從她身上看到更多。
賈玲**當然很好奇,但有多少人不帶著審視和冷漠,有人希望賈玲盡可能地減少,有人認為賈玲會長得很外,甚至有人期待賈玲在電影中拍出她**的每一步。
但影片的最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所謂勵志共情,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一些自己想看的元素幾乎沒展現出來,這讓觀眾從最初的強烈期待到極度失望。
這種強烈的反彈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電影和賈玲**創造的娛樂元素太少,賈玲也提供不了其他品質,一時間,她也被罵關上了話筒。
賈玲從頭到尾都沒有把事情說清楚,她也不覺得有錯,作為乙個不成熟的電影演員,她已經具備了導演的資格,之前的《你好李煥英》說是為了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她抓住了母愛的熱點,贏得了一波觀眾的淚水, 此時的她鉚接自己,繼續給自己戴一頂高帽子,用同樣的方式收割觀眾,顯然很累。
針對網友的討伐,賈玲還是發表了不痛不癢的言論:
你所看到的就是我想拍攝的。
字裡行間,她透露出極致的自我,也流露出她不珍惜羽毛的不清醒。
在出演這部電影之前,賈玲是一名小品演員,這是眾所周知的,她和白開南都是馮鞏的徒弟,一開始他們只是經營戲院的小把戲,後來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出現在央視春晚。
其中,有沒有**關係就不得而知了,而她本人也確實足夠努力,所以有些觀眾喜歡這個有些胖的喜劇演員,而她那張胖胖的臉蛋也給她帶來了誠實善良的祝福印記。
道教說:滿水就溢位,月圓時是虧,人自知之明寶貴,可以學會收斂,但賈玲沒有保護自己的特質,開始學習拓展自己的地盤,她夠努力的,只是沒有力氣, 而她沒有拍電影的演技和天賦,於是她開始靠營銷來放大自己的印象。
就像她的搭檔張曉菲一樣,可塑性極強,不斷磨練演技,朝著職業演員的步伐邁進,賈玲會把**進行到底,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資本,而現在的電影市場幾乎充斥著這種資本電影。
以沈騰和馬為代表的麻花電影幾乎佔據了春節檔和國慶檔,沈騰也拿下了數十億演員,但也因為演技平,劇情一模一樣,逐漸受到觀眾的詬病,出現了審美疲勞。
而賈玲減去自己的肉體就等於折斷了自己的翅膀,如果想重新振翅,就應該開始重新打磨一下,**下來的她已經失去了之前的善良,給人一種心機的感覺,這次她能不能掙脫漩渦還不得而知,如果她以後演反派, 它可能會好得多。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瞎**只會適得其反,但在資本的脅迫下,為了賺錢,肆無忌憚,就像這部電影一樣,它只體現了好的一面,卻不會轉嫁壞的後果,也不會告訴觀眾像片中雷佳音這樣的真男人的悲劇, 他可以為了錢而妥協,他只被對手打倒了一次,也不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戰鬥,原因是因為賈玲是主角,只有把光環聚焦在她身上,這部電影才能大獲成功。
如今的觀眾越來越清醒,這也是一件好事,大家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點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