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紀錄片《中國醫生》,遇到重病患者及其家屬,在生死面前往往有以下選擇:
1.跑掉。
當配偶一方生病時,另一方就會溜走。
可惜這些人跑了,因為他們是渣男。 就算你現在不跑,以後也難免會跑(陪在你身邊,嫌棄你,迴避你,甚至吐槽你),為什麼要這樣的人拉黑自己?
你怎麼知道是不是這種情況? 如果你連小病都不在乎,不要指望在你病重的時候,這個人可以依靠。 建議盡快離婚,不要在你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加分。
這裡有乙個疑問,事實上它沒有發生(我怎麼知道我是否會跑? 可靠嗎? 基於什麼?
所說的“直覺”,“直覺”就是“潛意識”,而“潛意識”必然比“意識”更準確,因為它是一種全方位的本能判斷。 如果你覺得乙個人有問題,那一定是有問題的。 不要以為自己的判斷會錯,質疑自己,其實離十點不遠了。
那些對你有家暴的人,那些出軌的人,那些牢牢掌握著家庭經濟的人,你還指望在危機時刻,良心會照顧你?
世界上有真愛,但對於一些家庭來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
2.家庭條件一般,錢用在最前沿。
醫生會給你最好的選擇,不要讓醫生給你“更多的清單,讓你白花錢”。"想法。 醫院本身很難找到,人們不在乎你的小錢。 所以,醫生會為你開乙份清單,為你開藥。 這對您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和必要的。
如果患者沒有具體說明,將按正常標準開處方。 如果你真的有經濟困難,你應該及時向醫生解釋真實情況,醫生會為你做出適當的調整(如果你不說,人們怎麼會知道)。
別的醫院做的檢查都不做,進口藥換國產藥(相信中藥已經崛起,療效本身就是半斤,沒必要迷信國外; 這就像國產車和進口車,只要你能開它),所以你可以把錢花在邊緣。
3.醫生直接告訴你:沒有必要存錢(果斷放棄,你應該吃,你應該喝)。
當情況“不可避免地喪失行為能力,無非是通過插管、輸液、延長身體生命”,事實上,這是沒有意義的。 讓患者少受痛苦,在這種情況下,直接聽取醫生的建議。 做無效的救援,痛苦地生活,最好早點出生在極樂世界,走路有風格。
4.明明是可以治的,保了一半,卻被強行出院了(選擇回家就等於判了死刑)。
醫生告訴你:可以治好,但你至少要準備50萬,你能做到嗎?
艱難的抉擇往往在於50萬元,需要你賣房,需要你出去借錢,給你的生活增加了巨大的壓力,你能做到嗎?
在紀錄片中,一家六口為了治病只能在外面租房子(乙個人生病,拖累了乙個家庭)。
答案是“看關係”,太理性了。
當你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好好對待你的家人,當然你永遠不會離開你。
當你活著的時候,你非常惡毒和自私。 這個時候,人不願意**,也不想白白給你生活質量,這也是正常的,沒有對錯之分。
在紀錄片中,許多重病患者有兩個孩子; 雖然國家鼓勵多生孩子,但我們還是要想清楚,能不能養活自己的工作,養活自己的精力,養活自己的財力? 會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嗎? 並非越多越好。
5.永遠不要拋棄對方。
在紀錄片《中國醫生》中,有一對夫妻就是這樣。
患者需要每週做四天“血液透析”,做完“血液透析”後,他和妻子會在凌晨3點開始工作(把牛奶送到超市)。 但身體還在一天天虛弱。
好在男方樂觀,妻子也不會放棄,所以日子一天天。
6.它可能已儲存,也可能為空。
這是最難做出的選擇。
這個時候我個人覺得,如果不到5萬或者10萬(大家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設定乙個標準),他們就會放手一搏。
如果老人年紀大了70歲以上,就沒有必要了。
要麼直接死在手術台上(縮短壽命); 要麼治好了,生活質量很差(對於老年人來說,活不了多少年)。
當你生病時,不要指望輔導員或善解人意的醫生會安慰你。
首先,你沒有時間去考慮快樂或不快樂(也許處於昏迷狀態)。 在重症監護室,在手術室裡,你是孤身一人(家人不能進來),當然有醫生和**陪著你,不用擔心(反正你已經在醫院了)。
不要覺得一旦病重,就不要直接告訴你(其實沒有善意的謊言,只有真相)。 無論是獨自一人,還是由家人陪同。 醫生需要向你解釋實際情況,因為你是最終上戰場的人(沒有人可以代替你),你必須勇敢面對,盡快接受,在可控範圍內努力。
不要以為有人可以安慰你,哭,你不必去手術台,一切都要自己面對。
值得慶幸的是,現代醫學有麻醉功能,而且手術過程完全不敏感。
在上述情況下不要加重標準,如果你這樣為別人著想,你也應該為自己做同樣的事情。 比如給自己畫一條線,活到70歲,不做手術,應該吃喝,做乙個“遺願清單”什麼的,在家度過最後的時期。
另外,不要迷信,禁忌“談病,談死亡”,這是大家遲早要面對的事情,不要因為“恐懼”而談論它,其實你越是“迴避”,你就會變得越“恐懼”。 不管說不說,終究都要面對,還是提前想好,到時候也不會茫然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