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文雖然在朱元璋的開國英雄中地位低下,只是乙個戰略家,但他的死因卻發人深省。
雖然他不是懷西集團的貴族,也不是統帥軍隊的將軍,但朱元璋對他產生了懷疑,最終毒死了他。
這樣的結局,不禁讓人對其中的原因產生了興趣。
劉博文的悲劇源於兩個原因,一是他知識淵博,精通天文地理,尤其擅長玄學; 二是他的人對任何事情都太精明、太敏銳了,這兩者都違反了朱元璋的禁忌。
關於劉伯文的玄學,劉伯文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不是國王,而是韓林兒手下的將軍。 然而,自從劉伯文依附於他之後,朱元璋的野心就開始膨脹了。
當時天下當王的人很多,除了韓臨兒,還有陳友良、張世成、方國真等人。 隨著權力的增加,朱元璋也有了當王的念頭,但他心裡一直沒有底。
他最困惑的有兩個問題:一是他是否擁有“龍象”的命運; 第二個是什麼時候是成為國王的最佳時機。
就在朱元璋一頭霧水的時候,劉伯文真天子的話給了他乙個方向。 劉伯文的占卜和推諂贏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他的話無疑在朱元璋的心中種下了皇帝夢的種子。
不久之後,朱元璋自稱吳王,然後正式稱帝,這無疑離不開劉伯文的鼓勵。
朱元璋和陳有良的鄱陽湖之戰,是雙方命運的轉折點。
劉伯文一直陪伴著朱元璋,朱元璋在船上督戰的時候,劉伯文及時提醒他棄船,避免炮彈擊中軍艦的災難。 朱元璋心存感激,對劉博文的救命之恩深表敬佩。
在一次戰鬥中,朱元璋問劉伯文,為什麼他能預測炮彈會在發射之前擊中軍艦。 劉伯文解釋說,他從五行理論中推導出,朱元璋是金命,陳友良是木命。
那天正好是金木香科,陳有良注定要輸。 不過,朱元璋也會有一場災難。
朱元璋雖然對此感到高興,但還是對劉伯文的玄學能力感到敬畏。
他意識到劉博文可能掌握著自己的命運。 不過,在戰鬥中,朱元璋並沒有過多考慮這個問題。 然而,當他成為皇帝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作為偉大的明天,他不允許任何人控制自己的命運。
劉伯文太精明了,朱元璋說皇帝對他的態度變得冷淡了。
在第乙個功勳英雄的大號中,劉伯文只被封為伯爵,遠低於李善昌和徐達等人。
這顯然是朱元璋打壓劉伯文,防止他地位和權力過高的用意。
事實上,即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伯文的角色也始終是高階顧問的角色,只有在需要諮詢策略時才會被召喚。
隨著朱元璋的猜疑越來越重,他特別開始提防那些追隨他多年的老懷西,尤其是懷西集團的首領李善昌,朱元璋越來越不討好,甚至開始考慮撤銷自己的丞相之位。
朱元璋在劉博文解除李善昌總理職務時徵求了劉伯文的意見。 劉伯文反對,認為李善昌經驗豐富,能夠調和將軍與老爺子之間的矛盾。
然而,朱元璋堅持要換掉李善昌,當被問及新總理時,劉伯文首先提出了楊憲。
雖然他與楊賢的私人關係很好,但他認為楊賢缺乏實力,喜歡與人打交道,所以他不適合當丞相。
然後,朱元璋提出王光陽作為另一種選擇,劉伯文認為王光陽雖然資歷高,但才華不如楊顯,心胸狹隘,不適合當丞相。
朱元璋聽取了劉伯文的意見後,提出胡為第三人選。 然而,劉伯文堅決反對胡維永被任命為總理,認為他就像用朽木做輪子,沒有人敢坐這樣的車。
朱元璋在選丞相的時候,劉伯文否決了幾位候選人,這讓朱元璋有些不耐煩。 他向劉伯文建議自己當丞相,但劉伯文婉言謝絕,說他有很多缺點,沒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
劉伯文雖然沒有當選總理,但他在朱元璋的建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雖然楊賢、王光陽、胡維勇在朱元璋的重用下相繼被消滅,但朱元璋對劉伯文的信任並沒有增加,反而對他更加警惕起來。
劉博文的體貼和對人的準確認識,讓朱元璋覺得自己是乙個無法控制的人。
劉伯文為廉潔官,朱元璋對此表示讚賞。 然而,他過於精明,學識淵博,這讓他在官場上不那麼受歡迎,引起了朱元璋的懷疑。
最終的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畢竟朱元璋不是漢朝的老祖宗,劉伯文也不可能像張亮那樣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