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學校、家庭和社群各方都非常關注的問題。 學校、家庭和社會如何共同努力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衡量合作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 學生心智模式的優化應作為校-家-社群協同教育的凝聚點,只有有了明確的凝聚點,各方才能聚焦並取得聯合教育的最佳效果。
心智模型往往決定著學生理解事物、處理問題的方式和習慣,體現在認知模式、心態、行動邏輯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未來的人生和命運。 例如,同樣的外部壓力或挑戰是一些學生發展的動力,而對於另一些學生來說,它成為成長的障礙甚至災難。 這種差異通常源於心智模型的差異。 正如管理心理學家彼得·森格(Peter Senge)所說,“心智模型不僅決定了我們如何理解世界,還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方式。 ”
學生心智模型的構建是乙個內外融合、漸進生成、知識與行動融合的過程。 除了學生的主觀努力外,學校、家庭、社會也要遵守法律,共同形成優化學生心智模式的合力。
一是充分發揮學校主戰線作用。 學校要充分重視學生心智模式的培養和優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課程安排、活動設計、校園文化等方面重新審視並積極調整,自覺將培養目標、教學任務、評價指標等與學生心智模式優化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注重培養學生求實、 善良、積極、堅韌,培養學習、善於思考、辨別力和實踐等學習品質,培養尊重、慷慨、合作,培養同理心等社會品質。同時,學校要發揮協同教育的引領作用,通過多種渠道與家長保持及時溝通和密切合作,科學引導和服務家長,共同加強孩子心智模範的培養。
二是發揮家庭主體作用。 家長要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和決定孩子終身發展的關鍵因素,真正注重優化孩子的心智模式,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
首先,主要目標是幫助孩子建立向上和仁慈的心智模式,培養對失敗和挫折的正確態度。
其次,要把握和遵循規矩,明白心智模型的構建是孩子不斷學習、自我反省、糾正和改變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也不要急於取得成果,而是在平凡生活的積累中慢慢培養出來。
第三,引導孩子通過學習和反思來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型。 多學習他人,找到好的榜樣,鼓勵和幫助孩子養成總結複習的習慣,及時發現自己心智模型中的問題並加以改進。
第四,讓孩子通過實驗和撞牆來成長。 不要過度保護,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即使碰壁,也會促進孩子的意識和內省,這是促進孩子成長和精神堅強的重要機會。
第五,鼓勵孩子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和家務勞動,讓孩子的活力和創造力在新穎、新鮮、多樣的經歷中綻放,這也是優化孩子心智模式的重要途徑。
第六,及時發現並幫助孩子處理心理或情緒問題。 當發現孩子有消極、嫉妒、自卑、偏執等心理問題或情緒低落時,要認真關注,及時引導,引導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智模式。
三是發揮社會的滋養作用。 一方面,要不斷優化社會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平台、博物館、文化館、群眾組織等平台,培養健康、樂觀、包容等心理素質,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營造有利於學生良好心智模形成的社會環境; 充分發揮社會教育的滋養和啟迪作用。
另一方面,要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加強實踐教育和通識教育,讓學生了解社會的系統性、多樣性和複雜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品格,讓他們懂得實踐能力、團隊意識、堅強意志對乙個人的長遠發展的重要性, 並了解合作、共贏、助人等在社會交往中的重大意義。有了這樣的良性心智模式,學生在與他人打交道時會更加明智,在人生發展的道路上會走得更遠、更穩健,幸福感也會更大。
作者:趙志軍,吉林體育大學教授,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家校協調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