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開啟電視看了一會兒《仙劍奇俠傳》。
見眼眸黑,果斷換了頻道。
同樣是遊戲改編,如果說《妖精之劍1》和《妖精之劍3》至少有一些遊戲影子的話,那麼《妖精之劍4》可以說是對我這種遊戲玩家的沉重打擊。
除了《仙劍4》之外,《妖精之劍6》也同時上線,不過上線後迅速改名為《祈求現朝》,也算是剝離了仙劍系列的IP。
原本以為是兩部劇的激烈打鬥,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並沒有引發太多的討論。
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飛濺。
在兩部仙俠劇開播之前,又有一部仙俠電影上映,那就是陳獨凌主演的《花千骨》。
電影上映後,被央視電影頻道狠狠評為年度第一部爛片,差到導演出面向觀眾道歉。
最終票房超過500萬,匆匆結束。
從時間上算起,可以說仙俠劇層出不窮,但讓人躍躍欲試的卻不多。
光是22年、23年,就能說出名字的仙俠劇就有13、14部,更不用說那些不能說出名字的了。
上一部真正達到破圈效果的仙俠劇,還是前年的《滄瀾訣》。
靠著“滄瀾珏”,王鶴棣躍上了時代的巔峰,洗刷掉了之前“玉龍”的恥辱; 而男二張靈鶴也成功破圈。
俞淑欣甚至逆轉了自己的人氣,圈了一波鐵桿粉絲。
而去年社交上最火爆的《長相思》**,哪怕有楊紫這樣流量兼備演技的女主,直到劇集結束,幾位男主回歸時依然“等著爆”。
說仙俠從**資料中死了也就有些誇張了,畢竟還有殘餘的溫暖。
但如果你說仙俠已經死了劇情,我想大多數人都同意。
以至於在去年的一段時間裡,甚至有過反仙俠的討論:
你們仙人相愛,別扯護老百姓的旗號。
救老百姓,不過是仙俠劇中的乙個時尚專案”。
而從現在很多仙俠劇的劇情來看,大家的批評都沒有錯。
仙俠只剩下仙人,沒有夏了。
還記得早期的仙俠劇,那時候還沒有“仙俠”的概念,大部分都是改編自知微**,或者說是傳奇故事,大家都只稱自己為奇幻劇。
但在這些奇幻劇中,你還是能感受到這種仙俠和英雄的概念。
比如以《西遊記》為藍本的《春璀璨豬八戒》,融入了傳說中的後羪射日,成為了新的劇本。
劇中,東海龍女痴迷於豬八戒,可以說故事線幾乎跟著小龍女追豬八戒的故事情節。
但就在朱八戒愛上小龍女的時候,為了拯救東海,小龍女甘願化作泉水,離開了豬八戒,再也沒有回來。
嚴格來說,這是一部奇幻喜劇。
但正是在這種家庭喜劇中,在故事的最後,作為神仙,他們也願意為職而死。
與現在的劇相比,主角死了十次,可以重生十次......
雖然在故事上,似乎更豐滿一些,但是回歸的祭祀,回歸的復活,總讓人覺得既然死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何必哭得像個寡婦呢?
即使有這樣的感覺也成了笑話。
記得兩年前,我看了一整部仙俠劇,遊戲最後,男主死了,女主抱著男主的屍體哭了,甚至和我在一起,我也流下了眼淚。
結果,男主死了不到十秒,就轉世為神,回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
有那麼一瞬間,我只是覺得這很荒謬。
那我剛才的眼淚是什麼? 這是送給你的祝賀禮物嗎?
在仙俠劇的新時代,生與死不再是主角之間不可逾越的障礙,而只是他們關係中一塊微不足道的試金石,還不如惡毒的男(女)配。
在生死不成問題之後,愛情也會開始一次又一次地以不朽的身體輪迴。
古典**中的浪漫和悲劇元素都消失了,畢竟神仙是帶著記憶轉世的。
三條命三條命是不夠的,十條命和十條命是不夠的。
古代不朽英雄中的“遊俠”元素也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天界、神靈、戰神、帝王......
像李逍遙和景天一樣出身的小人物的故事已經不復存在。
所謂道德,俠骨不見蹤影,最後只剩下天庭的封建道德,以及因災而降臨人間的各種神仙。
如果真的有神仙,也許這兩年是最忙的。
也是讓人費解,他們怎麼可能活了幾萬年,還沒破戀網呢?
畢竟在《紅樓夢》中,補天石只經歷了賈氏、王雪四大家族的毀滅,看穿了紅塵。
難道今天的神明悟力不如曹雪芹筆下的一塊石頭?
說起來,其實是因為今天的“流量時代”。
大家只想快速重現上一擊的成功,所以在前輩們的火爆作品下,他們立刻採用了“工業化”的手段,將內容一一對應,提取各種元素,什麼“師徒、生、逆襲打臉”......現在的結果是一樣的。
而那些真正打動人的經典仙俠的核心,還沒有被深入研究過。
在中國人的骨子裡,它是浪漫的。
這種浪漫,是人死之痛,是燈滅之痛,卻是橋上永不忘記的遺憾,是來世不相識的遺憾,是不捨在茫的廣袤無垠中見到兩地。
但更重要的是,少年遊俠的幸福與復仇,以及心中為了道德而甘願犧牲的英雄氣概。
我不想多說,我要回憶一下《仙劍奇俠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