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侯去世後,人們對他的懷念和懷念紛至沓來。 作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標桿,他是為數不多的有爭議的人物之一。
他經歷了風風雨雨,是乙個大器晚成的人。 1945年出生於農村,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他當過農民,建過水壩,撿過糞便,甚至還學會了殺豬。 為母親工作後,他踩過三個輪子,賣過冰棍,貼過紙板箱,親身體驗了底層人民的生活。 1987年,不迷茫的宗慶厚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借了14萬元,承包了一家連年虧損的校辦企業,歷經艱辛、艱苦經營,將之打造成為中國食品飲料行業的知名企業——“娃哈哈”集團。
他不改初心,不斷創新。 為了讓企業做優做強,他大以小,將國有大廠與校辦小廠合併,造就了業界津津樂道的“小魚吃大魚”的經典案例。 為了捍衛中國的民族品牌,他背著法國達能集團至死不渝,與它打了七八十場官司,在國外飲料品牌稱霸世界的背景下,他成功保住了“娃哈哈”的民族品牌。
他為人低調務實,不做任何宣傳。雖然從2010年到2014年,他在四年內三次榮獲中國大陸富豪榜,但他平時乘飛機出行,總是坐經濟艙,不帶助理,輕盈樸素,2017年,有網友拍到宗慶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獨自提著行李箱等候。 不僅如此,日常生活也非常節儉。 娃哈哈相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宗慶厚戒菸後一年花錢不到5萬元的傳言“基本屬實”。
他有崇高的格局,有錢就想進步。 宗慶侯痴迷於他的財富分享理念:有錢人應該創造乙個平台,幫助有錢人聚在一起。 他說:“民營企業家才剛剛開始拼命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到了某個階段,他們的財富就不再是自己的了,除了他能吃能用的,更多的都是社會性的。 為此,他建了多所學校,從事扶貧攻堅,做公益,共向社會捐贈了4所35億元。 “解決就業問題,帶動更多人致富,是最大的慈善事業。 真正的慈善事業是幫助弱勢群體致富,這是最根本的。 這是宗慶侯慈善觀的核心。
能夠保持如此清醒的頭腦,宗慶侯確實值得稱讚。 想到今天一些所謂的“創業者”,捏著腦袋尋求上市,上市後,就會移民後減員,這種行為,和宗青後來相比,差距超過10.8萬里! 可以說,宗慶侯不僅是民營企業家的一面旗幟,更是一面明亮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