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間,A股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3年業績預測,其中恆宇資訊通訊(300965)、科創、智江生物等股票均出現虧損。 1月31日開盤時,上述虧損前股票大面積出現,包括恆宇資訊通訊、青島中成等股票的“20cm”跌停。 此外,經《北京商報》記者報道,海天瑞盛、明冠新材、智江生物、東嶽矽材等股票或將迎來上市後首次虧損。
多隻虧損前股票股價大幅下跌。
2023年業績虧損公告一經披露,科達創新、青島眾誠等多隻股票的股價在1月31日就被投資者“用腳”投票。
1月31日,恆宇資訊通訊、青島中誠、三福新材料、*ST左江、新寧物流、*ST鴻翔、*ST天山、科達創新、海天瑞盛、任子行、華魯科技、理工學院導航等股票首跌,其中恆宇資訊通訊、青島中成、三福新材料、*ST左江、新寧物流、*ST鴻翔等6股“20cm”跌停。
縱觀上述大幅下跌**,大多在1月30日晚間披露了公司2023年業績預測,全年淨利潤預計為虧損。 例如,恆宇資訊通訊預計公司2023年應佔淨利潤為-185億美元兌-15億元; 青島中誠預計2023年應佔淨利潤為-1078億元至-77億元; 三福新材預計2023年實現應佔淨利潤-4150萬元至-3450萬元。
除了ST左江的負面表現外,該公司還被中國證監會通報涉嫌重大金融欺詐。 1月30日晚間,證監會官網發文稱,經初步調查,*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財務資訊嚴重不實,涉嫌重大金融詐騙。
1月30日深夜,*ST左江披露業績預測及復牌公告,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淨利潤-225億美元至-16億元。
交易**顯示,*ST左江於1月31日開盤,漲跌停停盤,當日**報跌停價4242股,總市值4328億美元。
雖然科技創新數量、海天瑞盛、任子興、華茹科技、理工航運沒有跌到極限,但公司股價也遭受了重創。 其中,大科技科技1月31日收盤15家86%,股價為1422股,總市值414億元。
據了解,公司於2016年7月登陸A**領域,公司致力於打造軟硬體一體化的智慧型產品,提供基於雲平台的整體IT解決方案和數位化運營服務。 1月30日晚間,公司披露,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淨利潤-3左右9億至-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科技大學淨利潤將出現虧損,當年歸屬淨利潤約為-5787萬元,這也意味著科技大學將連續兩年出現淨利潤虧損。
與科技創新類似,匯金股也將出現淨利潤虧損。 1月31日,匯金股價收盤下跌1081%,股價為594 美元股票。 1月30日晚間,匯金股份披露,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淨利潤-2左右$43億至-162億元。
2022年,匯金股份的應佔淨利潤也將處於虧損狀態,當年應佔淨利潤約為-282億元。
智江生物等部門上市後首次虧損。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在上述大幅下跌中,海天瑞盛、明冠新材、智江生物、東嶽矽材等股票將迎來上市後首次虧損。
其中,智江生物股價1月31日下跌1054% 時**1537股,總市值2993億元。 1月30日晚間,智江生物披露,公司預計2023年應佔淨利潤約為-14億元至-1億元; 預計在扣除非營利組織約-1後實現應佔淨利潤6 億 至 -12億元。
對於公司業績變動的原因,致江生物表示,報告期內,受市場需求變化影響,公司自主分子診斷試劑產品及儀器裝置的銷售收入大幅下滑,同時公司根據會計核算的有關規定,本著審慎原則,對相關存貨價格的下降作了準備企業準則和公司會計政策,導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下降。
資料顯示,智江生物於2021年1月登陸A**領域,公司專注於分子診斷試劑及儀器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1年和2022年,智江生物實現盈利,歸屬淨利潤約為759億元,76億元。
2023年淨利潤預計虧損,智江生物也將迎來上市後首次虧損。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致江生物董事會秘書辦公室進行採訪,但無人接聽。
此外,鳴冠新材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淨利潤-2200萬元至-1600萬元,公司將於2020年12月登陸A**油田,2020-2022年公司也將實現盈利。
海天瑞聲科技主要從事AI訓練資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公司2023年淨利潤虧損也將成為公司上市後首次虧損。 東嶽矽業預計,2023年公司應佔淨利潤約為-33億元至-27億元,1月31日,公司股價收盤下跌1113% 至 663元股。
據了解,東嶽矽業將於2020年3月登陸A**油田,公司主要從事有機矽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中國國際科學技術促進會科技產業投資分會副會長、戰略投資智庫常務理事卜納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二級市場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主要取決於基本面,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或轉為虧損, 這將直接影響公司的股價,這也是投資者做出的理性判斷。“上市公司要想提高公司的股價和市值,還是要從公司的業務入手,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說。
1月31日,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表示,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石,提公升上市公司質量是提高資本市場可投資性的關鍵,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投融資專家徐曉恆看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是反映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北京商報記者 馬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