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央視春晚,是中國人春節前夕的一場文化娛樂“盛宴”。 自1983年央視舉辦首屆春晚以來,一些人就出現了審美疲勞,甚至詬病。
而央視春晚也在不斷尋求創新,迎合大眾不斷變化的口味。
以今年的主持人為例,除了多次主持央視春晚的薩貝南、任魯豫、尼格麥提之外,89後的龍陽和馬凡樹、90後的馬凡樹兩位美女都成為了新秀,讓觀眾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氣息。
此外,幾乎每年的央視春晚,都會有歌謠和笑話,成為新年的流行歌曲和流行語。
比如今年,主持人多次說過“各美同美”,在平時燦爛的祝福和襯托氣氛的文字中,顯得格外清新。
那麼,這句優美的句子出自哪本古籍呢?
其實不是出自古代文化經典,而是出自著名社會學家費曉彤先生。
有些人可能知道,費曉彤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名人。
他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公費學習,獲博士學位,1982年當選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士。
那麼,“各有各的美,美是一樣的”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它的原話有四句話:“各美之美,美之美,美美之美,天下皆美”。
“各有各的美”,即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美;
“美的美”意味著學會欣賞其他文明的美德;
“美與美”意味著不同文明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天下大和”,出自中國儒家經典《禮記》,指的是社會的和諧與美好狀態。
那麼,這四句話放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呢?
通俗地說,它的意思是:
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如果我們學會欣賞其他文明的優點,那麼不同的文明就會和睦相處,共同發展,使人類社會達到和諧美麗的狀態。
當然,這四句話的前提是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事實上,這也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
如果我們鄙視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甚至否認他們的優點,那麼我們就是傲慢和井底的青蛙。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鄙視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盲目崇拜其他文化,那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為什麼今年央視春晚的主持人經常提到這種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理論?
比如主持人用這句話,不管是祝願中華民族大家庭幸福、民族團結,還是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民族文化是乙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基礎,對維護社會生活、維護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
然而,人類社會有許多民族和國家,不同的文明是如何相處的呢? 這一直是困擾人類社會的詛咒。
例如,從古至今的不斷戰爭表面上是利益衝突,但實際上根本原因是文明的衝突,這使得和諧相處變得困難。
因此,在上個世紀“冷戰”出現之後,“文明衝突”理論應運而生。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以“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為主題,提出了乙個觀點。
文明的衝突將主導全球政治,未來世界國際衝突的根源將主要是文化而不是意識形態和經濟。
不得不說,塞繆爾·亨廷頓的斷言是科學的,它的**已經成為現實。
比如2011年至今的第二次剛果戰爭、第二次車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以及2014年持續至今並公升級為俄烏戰爭的烏克蘭衝突等等,本質上都是文明的衝突。
因此,當代人類社會國際政治的核心部分是西方文明與非西方文明、非西方文明的互動。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頑固的疾病呢?
費曉彤先生提出了乙個觀點:“各美之美,美之美,美美之美,
這一觀點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烙印,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美好願望。
希望其他民族和國家能夠理解這四句話的深刻內涵,使人類社會和諧與和平相處,實現“世界大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