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狹義是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越邊境地區中越南爆發的激戰; 從廣義上講,它指的是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的中越邊境軍事衝突。
從表面上看,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是一場反對越南入侵中國領土的戰爭,但其背後卻有著複雜的國際背景。 簡而言之,有以下幾個方面:中蘇關係不好,中美建交,越南反華。
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中蘇兩黨分歧加劇,兩國關係逐漸降溫。 1962年,蘇聯趁中國經濟困難製造“伊塔事變”,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區煽動6萬多名中國邊民越境進入蘇聯。 這樣,中蘇之間的分歧就從兩黨的意識形態擴大到了國家關係方面。
1965年3月,中國拒絕參加蘇共召開的各國共產黨和勞動黨協商會議。 1966年3月,他回信蘇共,表示不參加蘇共第23次代表大會。 從那時起,中蘇雙方的關係就被切斷了。 隨著兩國關係的惡化,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大規模增兵邊境地區,向蒙古派兵,直接威脅到中國的安全。
1969年,鎮寶島事件、鐵勒克提事件相繼發生,中蘇兩國從意識形態冷戰演變為邊界衝突和熱戰。 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發生後,兩國關係空前緊張。 中蘇敵對狀態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初。
1971年,聯合國以壓倒性多數批准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公升。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了《中美建交公報》。 中美兩國於1979年1月1日宣布互認並建立外交關係。
中蘇關係破裂後,為了尋求新的出路,中國領導人堅決選擇接受美國的善意,緩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關係,恢復外交關係,以避免兩個超級大國的雙重封鎖和制裁, 美國和蘇聯。
但當中國與美國建交時,蘇聯當然是最不高興的。 於是蘇聯想盡辦法篡奪越南小弟,在中國南方製造各種麻煩。 它仍然印證了這句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1975年越南抗美戰爭結束後,當時的領導人黎筍沒有抓住機會集中精力醫治戰爭的創傷,恢復和發展經濟,而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完全偏離了胡志明的路線。 黎筍一夥在國內強行進行南方左翼的社會主義改造,對外依靠蘇聯的支援,肆意推行地區霸權,徒勞地拼湊“印度支那聯邦”。
從1975年到1984年,至少有150萬越南國民被驅逐出境,他們辛苦賺來的財富被越南當局挪用。 越南結束抗美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後,將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中越關係急劇惡化。
隨著中蘇之間的恩怨,實用主義的越南開始決定與比中國更強大的蘇聯發展更密切的外交關係。 在這種錯誤路線的指導下,越南公開反對中國,同時加強對寮國的控制,直到它發動武裝入侵柬埔寨。
從1978年8月到1979年2月,越南進行了700多次武裝挑釁,侵入中國領土160多個地方,打死打傷中國公民300餘人。中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小平同志對此表示:越南沒有必要的教訓,恐怕任何其他方法都不會有效。
1979年2月17日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和雲南邊防部隊對入侵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了自衛和反擊行動。 3月16日,他們全部撤回中國並完成了戰鬥任務。 在1979年對越南的自衛反擊中,中國達到了預定的作戰目標,擾亂了蘇聯和越南的戰略部署。
對越南的自衛和反擊行動以中國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為兩個作戰方向,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公開向全國發出通知,準備開始自衛反擊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對越南的進攻是一次自衛反擊行動。
在第二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了越南的軍事要塞諒山市。
第三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79年3月6日至3月16日,在清剿和鎮壓的同時交替掩護和撤退,將全部部隊撤回中國。
中國撤軍後,中國多次建議越南和中國舉行邊界談判,通過協商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 然而,越南當局表面上接受了中國的提議,但暗中加大了軍備建設戰,繼續侵犯邊境地區重點,騷擾中國邊境地區的軍民。
為了創造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中國在1981年收復林山和帕卡山的戰鬥,1984年收復老山和哲音山的戰鬥,以及中國對越南的撤點行動,兩山之戰和對越南的防禦行動,都對越南的傲慢造成了有力的打擊。
通過中越邊境自衛和反擊,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 對於越方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長期枯竭和毀滅,最終不得不改弦易轍。事實證明,真相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如果不漏力,總會有小丑跳樑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