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統戰部正式成立,李維漢出任第一任部長。 李維漢長期掌管外交部工作,為發展合作和民族宗教事務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從1962年開始,李維漢的工作受到批評,並於1964年被免職。
李維漢卸任**部門負責人後,徐冰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為**部門的第二任領導。 徐兵也為中國的**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在1966年,特殊時期開始後,徐兵被冤枉批評,被免職。
作為**部門的前兩位領導,他們都被免職了,那麼在他們之後,誰來承擔**部門的責任呢?
劉友發,1922年出生於江蘇省觀雲市,從年輕時起,就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土地上的慘惡難耐和老百姓的悲慘生活,因此,他懷著一顆真誠的心,決心參軍,拿起第一,為趕走日本侵略者、保衛祖國而奮鬥。
17歲時,劉友發毅然加入當地抗日游擊隊,開始了抗日救國生涯。
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南方有一支抗日隊伍在奮力抵抗,那就是我們黨領導的新四軍。 劉友發參軍後,對新四軍的抗日精神有了深刻的體會,所以在入軍第二年就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這個隊伍。
在新四軍,他被選入蘇北淮海軍分部抗日幹部學校學習,成績優異,還擔任過班長。 畢業後,他回到淮海軍司,當了一名文員。
皖南事變後,加入新四軍第三師,在黃克成將軍的率領下,與日軍進行了堅決的戰鬥。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留在蘇北,後來加入華東野戰軍,參加了淮海戰役等重大戰役,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劉友發與新中國海軍工作的聯絡,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被安排進入華東軍區海軍政治部組織部擔任福堡科科長。 此後歷任華東軍區海軍後勤部幹部部長、東海艦隊幹部管理部副部長,1966年公升任海軍舟山基地政治部主任。
1968年,劉友發奉命到**部,擔任軍事代表一職。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部經歷了前兩任部長的解職,組織並沒有立即任命新的部長,而是成立了以劉友發、李金德、童小鵬為首的**制軍事管理小組,劉友發擔任組長。
隨後,劉友發先後擔任軍管組組長、部門負責人,親自領導部門日常工作,為部門的成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維護了部門的穩定。
1975年,有關部門正式任命李大章為新任**部部長,劉友發也在一段時間後離開了**部。
劉友發上將告別**部後,先後在煙台基地、旅順基地、海軍政治部擔任要職,並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直至1990年卸任。
退居二線後,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晚年的生活,住在北京。 然而,這位為我國事業和海軍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軍人,於2007年病逝,享年85歲。
他的逝世無疑是我國和海軍的一大損失,但他的精神和事蹟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