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東局勢日趨緊張,美伊關係變數巨大,伊方已開始主動應對局勢,積極與大國合作,軍事演習已提上日程。 據《環球時報》2月7日報道,伊朗海軍司令沙赫拉姆·伊拉尼表示,伊朗、俄羅斯和中國將舉行聯合海軍演習。 這一訊息引起了外界的極大關注,對於此次演習,一些西方**將有關中東局勢的解讀,《華盛頓時報》等西方**認為,伊朗此舉是為了回應美國對親伊勢力的攻擊,認為三國聯合演習表明“目前中俄兩國對伊朗的支援”。 但事實上,從伊朗的長遠戰略來看,這並不一定是原因。
這不是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第一次進行軍事演習。
事實上,對於此次三國聯合海上演習,伊朗海軍司令伊拉尼早在5日就表示,該演習將在3月底前舉行,名為“安全債券-2023”,將邀請其他國家參加演習。 但隨後伊朗**又報道了更多細節,指出演習時間為3月15日至19日,參演國為伊朗、俄羅斯和中國,演習的具體地點在阿曼灣,考慮到演習地點非同尋常,恰好是中東石油運輸路線的出口, 這很容易引起外界的關注,伊方特別強調,此次演習的目的是保護伊朗及其中東鄰國和國家的利益和經濟資源。這一表態暗示,這次演習是以伊朗及其鄰國的安全利益為目標的,反映了伊朗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基本出發點。 另一方面,這是為了整個中東石油運輸通道的安全,這表明伊朗的舉動並非完全自私,而是為了整個中東地區。
然而,伊朗的主張似乎並沒有得到外界的多少認可,尤其是西方,他們認為伊朗此時邀請中國和俄羅斯舉行海上演習與美國在相關地區的行動有關。 《華盛頓時報》報道稱,自美國對葉門胡塞武裝發動打擊以來,伊朗已宣布將與中國和俄羅斯舉行聯合海軍演習。 原因是伊朗是胡塞武裝的支持者,也是胡塞武裝的第乙個國家。 對此,拜登在對胡塞武裝發動空襲後,也公開表示伊朗對這些武裝團體的長期支援。
顯然,在西方看來,伊朗此時舉行演習,是為了表明伊朗不會退縮的決心,並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以應對美國在伊朗周邊海域的一系列軍事行動。 《印度時報》發文指出,伊朗、俄羅斯和中國正準備進行一次“強悍”的聯合海上演習,據推測,演習規模不會小,也擔心伊朗此舉意味著西亞出現了新的統一戰線。
阿曼灣地理位置優越。
西方和印度的擔憂並非完全沒有根據,如果看演習的地點,阿曼灣,位置可以說是相當微妙的。 阿曼灣位於阿拉伯海西北部,海灣西臨荷姆茲海峽和波斯灣,東臨廣闊的阿拉伯海,海灣兩岸都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國,海灣距離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不遠, 該港口是中國進口中東石油的重要中轉站,如果海上運輸出現問題,石油經過阿曼灣後可直達瓜達爾港,卸貨通過陸路運輸進入中國。因此,阿曼灣一點也不簡單,它不僅關乎中東所有石油出口國的收入,還關乎這些出口國和主要國家的合作。 從歷史上看,曾發生過許多重大戰爭,最著名的是 15 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人與葡萄牙的戰爭,當時葡萄牙雄心勃勃的艦隊與在全球海洋中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發生衝突。 當時,奧斯曼土耳其是中東最大的大國。
伊朗非常強大。
正是因為海上發生了如此多的歷史事件,人們才擔心伊朗的軍事演習會迅速加劇中東的緊張局勢。 事實上,這種擔憂既是必要的,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這不是伊朗、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第一次演習。 早在2019年和2022年,三國就已經舉行了三次“安全債券”軍事演習,如果演習順利進行,這將是三國之間的第四次聯合海上演習。 由此可見,此次演習只是地區各國之間的例行軍事交流,在特定時期並無其他針對性意義。
如果三國定期聯合海上演習有“其他意圖”,那麼北約國家最近組織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無疑是破壞地區穩定的危險行為。 自1月24日以來,美國率領其他30個北約成員國,以及正在申請加入北約的瑞典,從32個國家出動共9萬名士兵、11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50多件武器,進行大規模軍事聯合演習。 演習的方向非常明確,演習地點是波蘭、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三國,這些國家都是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 然而,西方聲稱“演習不針對任何一方,是北約的例行軍事演習”,但實際上,北約的軍事演習側重於訓練部隊的進攻和協同作戰能力,具有很強的進攻性。
伊朗領導的三邊海上演習顯然旨在維護地區穩定和確保全球石油運輸通道的安全,但目標卻截然不同。 因此,對於當前的全球形勢,無論西方如何定義演習,中東局勢是否進一步惡化的關鍵實際上不是地區國家,而是美國、英國等地區外國家的武裝干預。 這些國家在軍事上干預得越多,中東的多個火藥桶就越有可能被點燃。
從目前中東地區多個火藥桶的危險性來看,巴以衝突已逐漸穩定下來,阿拉伯世界各國用行動表明,他們無意介入這場注定是以色列軍隊與哈馬斯勢力較量的軍事衝突。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明確表示反對以色列“徹底消滅哈馬斯”的目標,美國更願意看到以色列軍隊撤出加沙,而不是採取任何措施來改變加沙的現狀。 為此,美國已經開始公開制裁以色列境內的具體個人和實體,雖然以色列此時依然強硬,但不太可能真的選擇與美國撕臉,畢竟從目前的全球形勢來看,以色列除了美國。因此,總體來看,巴以衝突有望在未來幾個月逐漸降溫,但美伊關係恰恰相反,矛盾隨時可能公升溫甚至戰爭。
巴以衝突仍在繼續。
前一天凌晨,美軍突然出動多架戰機和軍用無人機,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伊朗目標發動空襲。 美軍執行任務的一些飛機直接從美國本土起飛,暗示了五角大樓對此事的重視。 通過此舉,美國試圖提醒伊朗,如果美國想攻擊伊朗,它不一定必須在中東使用美國軍事力量,即使是數千公里之外的美國本土,也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投射“任何地方,包括德黑蘭”。
空襲結束後,美國**司令部發表宣告稱,空襲成功擊中了多達85個目標,分別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及其附屬武裝團體”,這與拜登上次談到襲擊美軍基地時明顯不同,上次拜登只確認美國將採取行動, 但沒有提到任何細節,只點名伊朗為這些組織提供**,即“伊朗支援這些勢力”,但沒有提到伊朗革命衛隊。這一次,美方直接點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這是美方態度明顯強硬的訊號。 要知道,這支部隊是伊朗軍隊的核心力量,大部分兵力都位於伊朗。 美國似乎在透露,如果“伊朗不停止”,美國可能會直接攻擊伊朗武裝力量的中堅力量。
對於這次大規模空襲,拜登表示,美國的反應將從這裡開始,美國將選擇更多的時間和地點繼續行動。 伊拉克和敘利亞譴責美國的空襲,稱其為“侵略行為”。 伊朗***說,美國的空襲是乙個戰略錯誤,除了使該地區越來越危險之外,不會有任何好處。 其實,對於美國的這一輪空襲,在拜登看來,更像是一場“作秀”。
美軍基地經常遭到襲擊。
因為自從美國軍事基地遭到襲擊以來,以川普為代表的共和黨人一直指責拜登在伊朗問題上軟弱無力,導致美國在中東的外交徹底失敗。 近半個月來,川普在美國多個州的初選中連勝,支援率持續上公升,無疑給拜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為此,拜登必須採取行動,但他也必須控制自己行動的影響。 正如白宮所說,美國無意尋求戰爭,但將採取“多層次行動”,對任何侵犯美國軍事基地的行為做出“堅定”的回應。
但即便如此,共和黨眾議院議長詹森仍然認為,拜登的決定不夠強硬,應該“很久以前”,他認為拜登將行動推遲了一周,向外界展示了“美國的軟弱”。 共和黨參議員羅傑·威克(Roger Wick)更是聰明,他表示,拜登在一周後就發動了對伊朗的行動,這無疑給了對方足夠的時間提前調動最有價值的軍事資產和人員,這次空襲不會有好的效果。
美國**拜登。
其實,對於拜登來說,美國之所以推遲一周啟動行動,主要是為了避免美軍的快速反應,導致局勢公升溫過快,造成地區周邊國家的誤判,這也是拜登實現“不開戰”的重要一步。 但對於支援中東50多個不同武裝團體的伊朗來說,這已經是乙個危險的訊號,而這些團體也是伊朗戰略影響力的關鍵,伊朗不能坐視不管,任由美國割機。 雖然3月份舉行的例行三邊演習只是一次普通的軍事交流,但它釋放了伊朗積極應對外界的基本立場,伊朗在中東的具體行動將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