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關注是我的助燃劑,關注它,多學金融,學金融,懂金融。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即將迎來 2024 年。 回顧過去的2024年,乙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央行不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但社會上卻普遍呼聲缺錢。 一些房地產公司甚至拖欠了債務和未完工的建築物。 資料顯示,我國M2規模接近300萬億,遠遠超過GDP規模,但這些超發貨幣並沒有真正流向實體企業和社會,而是在金融體系內部閒置。 面對這種情況,有業內人士提醒人們,當今社會存在一些不正常現象,包括“五怪現象”。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奇怪的現象1:人們開始存更多的錢。 過去,銀行存款以中老年人為主,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注重存錢。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年輕人意識到,現在是他們賺錢的最佳時機,能夠存下更多的錢作為未來的儲備是明智的。 他們希望有足夠的儲蓄來應對失業或收入減少的困難。 此外,一些年輕人過去偏愛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等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方式,但近年來,他們意識到投資的風險越來越大。 因此,他們將資金從資本市場轉移到銀行定期存款,以確保資金安全。
拓展:年輕人的存錢心態也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金融風險和市場不確定性的不斷湧現,對健全財務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大。 過去,年輕人更傾向於將資金投資於高風險投資,例如**和其他高風險投資,以追逐高回報。 然而,隨著經濟的波動和金融市場的不穩定,這種風險投資已經無法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保障。 相比之下,銀行存款更加保全和穩定,因此年輕人開始將資金轉移到銀行,並更多地關注積累儲蓄。
怪現象二:高階商品開始降價。 豪華車市場已經出現降價,一些知名汽車品牌甚至宣布大幅降價**,房地產市場普遍開始大幅降價**。 然而,這種降價措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主要原因是現在中產階級的收入較低,不願意輕易購買新車。 此外,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導致購房需求下降。 投資者也不敢輕易進場買房,擔心價格會進一步上漲。 此外,疫情過後,人們的收入普遍減少,無法承受目前的高房價。 因此,許多人選擇等待房價跌至可承受的水平後再進入市場。
擴張:高階商品的降價是市場供求變化的結果。 過去,奢侈品市場相對繁榮,高階購買集中在收入較高的中產階級。 然而,在持續的經濟環境下,中產階級的收入下降,導致對高階商品的需求下降。 為了刺激市場,許多知名汽車品牌和房地產開發商都決定下調**。 然而,由於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和擔憂,他們對消費也變得更加謹慎,不願意輕易花很多錢購買**商品。 因此,降價**的效果並不明顯。
奇怪的現象3:越來越多的人提前償還貸款。 由於房價居高不下,許多家庭不得不借錢買房。 然而,近年來,提前償還貸款的人數有所增加,有些人甚至願意支付違約金。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前幾年有人貸款買房,然後房貸利率一直在下降。 這些人希望提前還清所有抵押貸款,然後搬回家**。 之後,購買新的商品房,享受較低的貸款利率。 另一方面,有些人擔心他們將來可能會失業或減少收入,屆時他們可能無法按時支付抵押貸款。 因此,他們趁手頭還有閒置資金,尋求提前還清抵押貸款給銀行,以避免日後出現困難。
擴張:提前還款現象是人們對未來經濟環境變化的反應。 近年來,高房價迫使許多家庭貸款買房,但高昂的房貸壓力成為許多人的難題。 用抵押貸款購買房屋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完全還清,這對家庭來說是乙個非常沉重的經濟負擔。 因此,當他們有能力提前償還抵押貸款時,他們更傾向於選擇提前償還抵押貸款,以緩解未來的財務壓力。 此外,貸款利率的下降也是一些人提前償還貸款的乙個原因,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提前償還貸款來重新獲得較低的利率福利。
詭異現象四:鐵飯碗正在逐漸消失。 過去,體制內外都享有相對穩定的就業環境,堪稱鐵飯碗。 然而,近兩年來,隨著房價的上漲,開發商購地熱情遠不如以前,導致土地收入減少,地方財政壓力加大。 因此,許多地方為了減少財政支出,選擇裁減編外人員,降低體制內人員工資。 隨著土地收入的不斷減少,各地為減輕人事支出壓力,將加快公務員制度改革的步伐,即年輕公務員轉為合同工,從而逐步淘汰鐵飯碗。
奇怪現象5:未婚不育的年輕人數量正在增加。 近年來,我國新生兒出生人數持續下降,2024年降至956萬,預計2024年將降至800萬以下。與此同時,國內結婚率也連續多年下降,就連90後出生的年輕人也捨不得結婚。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缺錢”。 如今,婚禮和彩禮的費用至少在50-60萬元,購買城市商品房至少需要150萬元。 而撫養乙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進入職場,至少需要幾十萬元。 如此沉重的經濟壓力,導致不少年輕人為了減輕經濟負擔和生活壓力,選擇不結婚生子。
以上就是2024年社會上會出現的“5種怪現象”。 這些現象的出現,是當前經濟環境和社會變遷的結果,反映了人們對經濟不確定性和未來困難的擔憂。 未來,我們需要關注這些現象的演變,並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以實現經濟穩定和社會健康發展。
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定期分享理財建議,和你聊聊理財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