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梅曉敏
1954年,浙江省委確定了實施新安江一流發展的規劃。 1956年,新安江水電站正式列入第乙個五年計畫,兩個月後,建德銅關新安江電站的籌建工作正式開始。
在浙江省第二屆新安江水庫移民安置工作會議上,省委領導決定以建德、金華、嘉興為移民試點,而嘉興縣將以嘉興市以南7公里、水陸交通暢通的王店鄉為移民試點。
1957年,省委決定,將淳安縣茶原、紫峰、伏溪三個鄉,位於新安江電站40公尺高程水位以內的13個村,6000餘人為第一批搬遷物件,其中查原二村確定搬遷至王店鄉, 嘉興縣。
1957年4月,茶原二村小學會選出9名代表到嘉興市王店鄉參觀建農老年社團。 在為期兩天的視察中,代表們總結了“兩好三壞”。
“兩好”是指土地好,產量高; 更多的副業,更多的收入。
一是距離淳安500裡,親戚離散,家具難帶; 二是嘉興平原一望無際,風雨大作,道路狹小難行,柴火貴,吃水差; 第三,衛生條件差,患者多。
特別是建農13、14兩個生產隊來訪時,代表們看到10多個冬瓜腿患有血吸蟲病,兩個大肚子患有血吸蟲病。 後來,我從嘉興移民委員會那裡聽說,這裡大約80%的人都患有血吸蟲病。 當時,九位代表還不知道血絲蟲病和血吸蟲病是怎麼回事,但看到黃皮黃瘦的冬瓜腿大肚腩,都愣住了:嘉興無論如何都走不了。
在隨後召開的茶原二村移民動員大會上,一陣陣陣聲音響起。 社會初級幹部周淑淮說:“移民是好事,大家都願意去,但我們不在乎自己的健康,我們不願意去。 在他的慫恿下,大多數人群要求改變移民地點,這使得會議不愉快地解散了。
4月28日晚,少年社幹部胡月忠秘密開會,參加會議的人暗中說:“我們寧願死在淳安,也不願去大肚子的嘉興! ”
4月29日,茶原二村初級社會幹部選出5名代表,前往淳安縣港區裡尚鄉和建德楊村橋鄉,探討集體聯親親友的方案。 同時,他寫信給縣委、地委、省委,要求改變安置地點。 此舉,一時間茶原二村群眾思想十分混亂,春安縣幹部群眾和農民工幹部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對抗。
5月13日,淳安縣接到浙江省民政廳通知:“茶原二村集體搬遷至嘉興王店鄉的計畫不能改變,工作一定要做好,按計畫進行。 當天下午,嘉興專社兩名幹部在察原二村縣移民局工作組組長林杰的陪同下來到茶原二村。
看到嘉興的兩位幹部後,整個村子的空氣都變得緊張起來,人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有人推測:“*已經確認,我們已經搬到了嘉興。 有些人乾脆煽動說:“如果你叫我們送我們去死,我們堅決不這樣做。 晚上七點,林杰通知幹部們開會,茶原二村近500人湧向大街小巷,將林傑團團圍住,一開始只有幾個人,但很快就增加到了幾十人,最後有一百多人, 迫使林杰改變搬遷地點。
林杰反覆向大家解釋。 但已經失去理智的茶原二村的人們,尤其是抱著孩子的婦女,卻一再喊著:“我們不能讓兒子死。 林杰被迫退到乙個農戶的大廳裡,也不知道是誰吹滅了農戶的煤油燈。 那天沒有月亮,屋子裡一片漆黑,不知道是哪個年輕人喊道:“他叫我們去死,我們今天就把他打死。 林杰被打回天井,從後門跑了出去。
絡繹不絕的人群見林傑已經逃跑,一路追著他來到了茶園工委會。 當時,區委的幹部都到村里幹活了,樓下空無一人。 慌亂中,林杰闖進樓上的一間辦公室,看到縣公安局的四名公安人員正在開會。 眼看林杰臉色蒼白,連話都說不出話來,當縣公安局工作組的王英詩連連問“怎麼回事”的時候,幾百名即將搬遷的茶原二村人也衝了上來,圍住了攔住他們的王英詩。 駐紮在茶原區委修建新安江鐵路的鐵路總隊武警連,正好在區機關裡,在他們的勸阻下,王英詩才得以逃脫。 只是在混亂中,武警部隊的士兵和其他公安人員一起被毆打。
此次集體抗議事件發生後,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及時作出答覆,同意了建德地委印發的《關於安置新安江水庫安置安置意見的報告》。 浙江省民政廳決定取消嘉興特別辦公室安置新安江移民的任務,嘉興縣移民局也被撤銷。 茶原二村搬遷點由嘉興縣相對富裕的王店鄉調整為富陽縣相對貧困的金橋鄉。
其實,與淳安相比,嘉興縣王店鄉確實是一片寶地,讓新安河水庫的移民能夠在這裡茁壯成長,這是省委的正確決定,但不知真相、目光短淺的淳安移民,卻沒有得到這份“愛”,反而失去了這個大好機會。 好在歷史已經過去了,茶園二村的移民們已經開始了新的生活。
1959年9月,新安河水庫開始蓄水。
1960年4月,第1頁。
1 號和 2 號機組提前 20 個月發電。 同年9月,新安江、杭州、上海220kV高壓輸電線路架設,華東電網初具規模。 從主工程正式開工到第一台機組發電,只用了三年時間。 這一非凡的速度,為上海、杭州、南京、皖南等地的產業起步增添了巨大動力,極大地推動了華東地區工業的快速起步和騰飛。
注:本文節選自佟嬋夫的紀錄片《國家專項作戰:新安江大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