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組織(IMO)最近上調了2024年的全球增長預測。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韌性增長,部分原因是全球通脹下降速度快於預期。 展望未來,世界經濟似乎正在走向“軟著陸”,但復甦仍緩慢且不均衡。
當地時間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更新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31%、0.高於2023年10月的**值2個百分點。
在地緣政治衝突、持續高通脹和高利率影響的背景下,為什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次更樂觀?
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韌性。
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高於預期的全球增速3%左右,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首。 中國經濟呈現積極態勢,主要預期目標順利實現,對拉動全球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為46%,0.高於2023年10月的**值4個百分點。 此外,歐元區能源**衝擊的影響減弱,以及通脹快於預期和家庭消費走強,也推動了經濟復甦。 世界主要經濟體表現出的“韌性”,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高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主要動力。
全球通脹下降速度快於預期也是原因之一。
目前,全球通脹率呈持續放緩趨勢,預計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整體通脹率(經季節性調整的環比值)將比2023年10月的**值低約0.0%3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在供給側問題緩和、貨幣政策收緊的影響下,大部分地區通脹降幅快於預期,對就業和經濟活動的不利影響小於預期,全球整體通脹率有望降至58% 和 44%。
儘管出現了一些積極訊號,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在警告全球經濟面臨潛在風險。 世界經濟似乎正在走向“軟著陸”,但復甦仍然緩慢且不均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31%,但仍低於 38%的歷史年均增長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將從 16%小幅下降至1.2024年5%。其中,美國由於消費支出放緩、勞動力市場缺乏、政策不確定性等因素將導致其經濟增長放緩,從25% 至 2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預計將穩步增長,但存在地區差異,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將從2023年的5.5%增長今年下降4%至52%,而新興市場和歐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預計將從2023年的2.2%增長7%上公升到2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爾·古蘭查(Pierre-Olivier Gurancha)警告稱,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和紅海局勢持續緊張可能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飆公升和供應鏈中斷,對全球通脹構成風險。 此外,如果勞動力市場和**鏈再次收緊,主要經濟體的核心通脹率將以低於預期的速度下降,這可能會引發更高的利率預期,從而加劇金融穩定風險。
為此,政策制定者應有效管理通脹,使其最終降至目標水平,並根據潛在的通脹形勢調整貨幣政策。 與此同時,隨著通脹下降,許多國家將需要重新關注財政整頓,以重建預算能力以應對未來的衝擊,增加新支出重點的收入,並遏制公共債務的上公升。 最重要的是,各國需要加強各領域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