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宗衡倫市。
長期以來,很多人只認為資源枯竭的城市和非工業城市的房價跌幅更大,比如鶴崗、汝山,那裡隨便就能買到幾萬套房子,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買房壓力。
還有環京、環寧等一類大都市,都是由於樓市火熱期過度投機,退潮後,山頂只剩下大量投機租戶,比如新京報在2024年春節期間調研的環京樓市, 2018年,一位名叫康麗的業主在燕郊買了一套4萬平方公尺的**房,現在掛了1棟5萬平公尺,可悲的是半年沒人看房子。 事實上,北京周邊的其他幾個縣市也有類似的情況,大部分降幅都在6%-7%左右。
南京都市圈也處於類似情況,比如裕廊某公園的開盤價在巔峰14w平方公尺,現掛牌價5400平公尺,滁州夏河一中房成交價12w平方公尺,現在掛牌價格只有7200平方公尺,2021年馬鞍山縣一銀的開盤價為7000平方公尺,目前掛牌價為3500平方公尺,寶華2019年成交價為16w平方公尺,現在掛牌5200平方公尺。
要知道,這還是掛牌價,說白了,掛得這麼低,就說明沒人關注,沒人看房子,如果真的想做交易,勢必會低很多。
如果說上述地方樓市調整大多是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和樓市不匹配,那麼,在以下2023年房價最快的10個城市名單中,有很多經濟發達的城市,比如溫州、深圳等城市,都在榜單上。
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溫州,那裡的平均價格從3的峰值上漲3萬平方公尺一路調整,不到兩年就降到了2個10000平公尺,跌幅36%,當然,這是平均價格,其實有些樓盤的跌幅肯定超過這個區間。
眾所周知,溫州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東部地區,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之一,是長三角中心地區的城市,2023年GDP達8730億元,同比增長69%,經濟增長率居全國前列。
即便是近五年來,溫州在經濟上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民營經濟增加值等20多項指標領先於浙江,優於全國。 據統計,傳統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總值超過萬億元,全市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8家,即使不考慮房地產,溫州每470人中就有一位千萬富翁,是名副其實的經濟發達城市。
但還是經不起樓市低迷的衝擊,這是由於樓市的大環境,以及溫州樓市本身的因素。 一方面,畢竟是地級市,平均價格在2-3萬元,就算產業好,年輕人買房也非常困難。
反觀乙個城市,好好想想,為了獲得城市建設資金,溫州土地**一直保持高位,但市場需求呢? 由於溫州房價居高不下,移民人數正在減少,當地的人才正在被附近的杭州和上海所吸引。 所以買新房的人很少,如果二手房主要變現,只能繼續減價**,而購房者看到房價沒有停止下跌的跡象,就乾脆觀望。
從這裡我們看到乙個現象,即使溫州房價已經下跌了近4%,但看房子的人卻很少,用當地房地產經紀人的話說,有的房子已經掛了半年多,一年多了,沒人問,更別說看房子的價格了。 究其原因,根本就是因為富人不缺房,他們還是覺得房價高,買不起,即使有些人有錢有需求,但房價依舊沒有止跌不停的跡象,但他們不敢出手,也不著急。
事實上,不僅僅是排名機構列出的城市房價出現了更大的調整。 正如一些網友留言的那樣,他們所在城市的跌幅不亞於此,比如武漢、鄭州等城市,一些新區和郊區甚至下降了5%以上,一些核心區也下降了2-3%。
歸根結底,本輪樓市調整與我們大環境有關。 全國二手房均價已連續21個月下跌,連大城市也未能倖免,根據統計部門去年底公布的資料,對70個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二手房**無城**的監測,這是多年未見的。
這是什麼意思? 樓市走勢並未逆轉,短期內房價沒有止跌的跡象。 對於這種情況的出現,筆者贊同一位知名業內人士的觀點:
國家全力支援房地產專案融資,確保樓房交付,也是對的。 因為這符合合同精神,所以如果購買商品,無論漲跌,都要按照合同提供相應的房屋,這體現了合同的精神,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但是,如果市場想要調整,就應該讓它徹底調整,否則,需求方總會認為這是人為干預來控制跌幅,即使現在放緩,但買家還是會擔心未來的調整,畢竟最終**是市場說了算, 市值千億,不是幾個政策,幾個基金就能支撐的。當市場到位時,符合我們的經濟和收入,自然會穩定下來,購房者的信心就會恢復。
好在國家在樓市調控政策上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權,不再有表面上限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