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印度對中國展開了多項反傾銷調查,涉及化工產品、鋼鐵等多個行業。 印度出口的鄰氯對硝基苯胺,成為中國企業長期影響的產品之一。 印度的鄰氯對硝基苯胺產能過剩,其一半以上的銷售額出口到海外。 中國是此類產品的唯一進口國,這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不穩定。
與中國對印度的調查相比,印度頻繁啟動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似乎非常隨意和不成比例。 去年下半年,印度對中國一些出口商品發起了十幾起反傾銷調查,並在達沃斯論壇上發表講話時表示願意放鬆對中國投資的嚴格審查。 這種行為遭到了中國***的駁斥,指出其背後有政治考慮。 然而,印度發起的反傾銷浪潮往往以低關稅或零關稅告終。 這充分證明,印度在經貿問題上的炒作往往受到實際利益和國內產業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的制約,因此不得不選擇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做法。
莫迪一直在大肆宣傳印度的製造業,承諾將印度製造業佔GDP的比重提高到25%。 然而,資料顯示,印度的製造業不僅未能增長,而且呈下降趨勢。 2023年,印度製造業將佔GDP的17%7%,低於 187% 和 18. 在2020年3%。可以看出,《印度製造2》0“已經成為莫迪**的”大餅“,對外吹噓的效果遠大於實際執行水平。
同時,中國和印度的規模不斷擴大,到2023年達到1362家18億美元。 印度仍然依賴中國進口商品,遠遠超過印度對中國的出口。 這充分說明,無論印度如何標榜自己,印度的製造業都遠遠落後於中國,對中國的依賴遠遠大於中國對印度的依賴。
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工業品類,但仍有一些產品不能自主生產,如鄰氯對硝基苯胺。 這類產品在**鏈中的作用不被重視,但對相關產業的生產經營影響巨大,中國完全依賴進口。
面對西方對中國的戰略包圍,中國必須盡快消除不穩定因素,以反傾銷稅為“屏障”,試圖填補本土化漏洞。 只有這樣,中國才能擺脫在中小專案方面受制於人的局面。
中印爭端背後的真正原因是印度的製造業問題。 儘管莫迪大肆宣傳“印度製造2”。0“,但現實情況是,印度的製造業正在下滑,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 印度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往往以稅收收入低甚至沒有稅收為依據,這充分表明印度在經貿問題上的投機受到國內產業對中國製造業依賴的制約。
我國要加快補足國產化漏洞,減少對進口產品的依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 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在國際舞台上更加獨立、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