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錦江電子官網。
科創板IPO已排隊近7個月,四川錦江電子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江電子”)於1月9日披露了新一輪詢盤回覆,並更新了財務資訊等資訊,其中融資金額較原計畫的26個有所增加91億元下調至195億元,減幅約741億元,其發起人代表也已更換......
更換發起人,募集資金減少7億元
四川晉江電子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江電子”)是一家正在向科創板衝刺的醫療器械公司,主要從事心臟電生理診斷裝置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中信**為保薦方。
資料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
2023年6月12日,錦江電子IPO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 然而,半年多過去了,其審查仍處於停滯狀態。 在其最新提交的相關財務資訊中,原計畫籌集資金從2691億元下調至195億元,減免金額約741億元。
此外,錦江電子的保薦人代表也發生了變化。 此前,該公司的保薦人代表是中信**的鬍超峰和趙東天,本次更新後,保薦人代表是趙東天和邵才傑。
據了解,在上市申報之初,錦江電子選擇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無需盈利即可上市。 錦江電子財務資料顯示,公司業績近三年來遭遇兩次虧損,營業收入規模僅為6000萬元左右。
財務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錦江電子營業收入為4133390,000元,606159萬元,591590,000元; 淨利潤為2472520,000元,-165897萬元,-10424萬元;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88140,000元,-2946520,000元,-750258萬元,現金流出規模逐年擴大。 可以看出,該公司的淨利潤已經虧損了兩次。 此外,其招股書還表示,該公司無法保證短期內盈利。
有業內人士認為,過去申請IPO的公司募集資金金額的減少是基於監管機構的詢問。 目前,錦江電子尚未完成首輪詢價,已主動減少募集資金金額,可能與公司業績虧損有關。
五兄弟齊心協力,四人有軍事經驗
截至報告期末,錦江電子的控股股東及共同實際控制人為李初文、李楚亞,實際控制人與李楚瑜、李楚森、李楚武一致行動,五人為兄弟。
李初文和李初雅直接持有共35個0859%的股份,李楚宇、李楚森、李楚武直接控股公司。 1141% 和 41719%的股份。 李楚文和李楚雅一共控制了52個擁有9503%投票權,李初文為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初亞為董事、副總經理。
事實上,李楚森、李楚武、李楚宇在公司生產經營、公司治理等重大決策事項的決策和執行上,與李楚雅、李楚文是一致的。
李楚文、李楚雅、李楚瑜、李楚森、李初武分別出生於1967年、1958年、1957年、1965年和1970年。 李楚文是五兄弟中學歷最高的乙個,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獲碩士學位。
除了李楚文之外,其餘李氏兄弟都有乙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曾在軍隊服役過。 換了工作後,兄弟倆都去大學鍍金了。 其中,李楚亞和李楚瑜均畢業於四川廣播電視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大專,李初武畢業於成都大學會計專業大專; 參軍後,李楚森考入軍校,獲得雷達專業中學學歷。
招股書顯示,李楚雅早年在總參謀部某研究所工作,擔任助理、工程師,深度參與軍事通訊裝備的研發,1997年參與研發中國第一台全數字多通道生理記錄儀。
當時,他剛從部隊回來,就和父兄創辦了成都晉江區通用電子儀器廠。
2002年1月18日,李楚雅、李楚森、李楚文、陳友輝、洪光共同簽署公司章程,同意投資設立錦江電子有限公司。 當時,錦江電子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為50000萬元,其中李楚森出資157元現金和實物50萬元,李楚亞捐出實物15750萬元,李楚文捐出140元現金和實物00萬元,洪光出資40現金00000000元,陳友輝貢獻5000,000元。 註冊資本由股東在驗資時一次性支付。
2020年至2022年,在申請上市的前兩年,錦江電子共實施了5次股權轉讓和3次增資,通過一系列股權轉讓,機構股東入市提高公司估值,李氏家族在上市前已套現部分股權, 金額超過2億元。
具體而言,李楚森分別於2020年1月、2021年12月、2022年2月三次股權轉讓套現900萬元、5000萬元、1.302億元,共計1892億元; 2022年1月,李楚亞、李楚武、李楚瑜等人分別在交易中套現700萬元至2300萬元; 在2022年4月的第五次股權轉讓中,李楚宇套現了2000萬元。 截至目前,李家已套現269億元。
產品技術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雖然錦江電子存在淨利潤虧損的問題,但其在心臟電生理領域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不容小覷。 2023年12月27日,晉江電子LEAD-PFA心臟脈衝電場消融儀和脈衝FA一次性心臟脈衝電場消融導管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
PFA技術是心臟電生理領域的革命性技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可靠的療效和更短的學習曲線。 錦江電子在PFA心臟電生理技術領域的突破,標誌著我國心臟電生理領域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公升。
錦江電子作為國內心臟電生理領域的龍頭企業,其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值得肯定。 那麼,未來有沒有可能突破困難,順利上市呢?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