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解放後,蘇羽擔任攻台委員會主任,負責戰前進攻台台的準備工作。 此時的蔣介石還沒有認清形勢,也沒有從大陸的慘敗中清醒過來,而是將最後的三十萬大軍駐紮在海南島、台灣島、舟山群島等沿海島嶼,想利用這些島嶼牽制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東南沿海省份, 並在找到合適的時間後做好準備。
蘇羽身為臺攻委主任,對蔣介石的安排非常滿意,蔣介石越是分兵守陣地,就越有利於我軍互相制敗。 上海剛解放時,台灣的軍事實力不是很強,七軍只有十四萬兵力,而且大部分都是殘軍,結構混亂,防禦薄弱,所以蘇羽最初決定從八軍調二十萬兵力,準備渡江登陸解放台灣的行動。 三爺九兵團等部隊開始在膠東沿海、長江口、天目山等地進行模擬跨海登陸和台灣山區作戰訓練。
蔣介石也察覺到台灣防務部署的薄弱,慌亂中,花大價錢從日本招募了2萬名日軍。 日軍的戰鬥力比第一灣強得多,為了保護第一灣,蘇羽在評估日軍戰鬥力的時候,乙個日軍的戰鬥力就是三個國民黨士兵的戰鬥力,再加上蔣介石開始從東南沿海抓壯漢,派他們去台灣, 台灣島上的守軍已超過20萬人。
1950年後,海南島解放,人民解放軍殲滅敵軍3萬餘人,但薛岳保留了國民黨海空軍在海南的主力,將7萬多名國民黨軍隊撤回台灣。 舟山群島之戰期間,國民黨軍隊因海南島失守,將島上的12萬大軍全部撤出,集中力量守護台灣,使島上的國民黨軍隊達到40萬。
1949年夏天,蔣介石召見中國駐日本使團武官處處長曹世成,說:“我們打亂建國,為國家富強而努力,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和訓練三軍,提高指揮員的素質。他還指示曹世成與前日軍將領秘密談判,到台灣協助國民黨軍隊的整編和改造。當時負責訓練士兵的孫立人情緒上無法接受,不同意,於是讓孫立仁和美國軍事教官訓練一批部隊,讓日本教官訓練一批部隊,然後兩隊進行了實戰演習, 最終以日軍訓練的部隊的勝利告終。
此後,蔣介石不僅招募了日本士兵,還招募了一批日本教官,在台北大直營成立了“元山軍官訓練團”,由蔣介石擔任團長,孫立人擔任副團長。 蔣介石逃到台灣後,清洗了國民黨軍隊中的主要派系,並讓長子蔣經國在台灣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使國民黨內部大陸不再有派系紛爭,社會底層民眾之間的矛盾也沒有那麼嚴重。 蔣介石的行動大大提高了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
在這種情況下,蘇羽不得不增加兵力解放台灣,他命令第三野戰軍參戰,12個主力軍共50萬兵力全部集結在東南沿海地區,從其他野戰軍調來4個軍作為預備隊, 使總兵力達到65人。
為了配合蘇羽解放台灣,解放軍海空部隊迅速成立,劉亞樓任空軍司令員,肖金光任海軍司令員。 到1950年6月,空軍有兩個戰鬥機團,乙個攻擊團和乙個轟炸機團,每個團有三個旅,兩個戰鬥機團,各配備30架MiG-15和La-11戰鬥機,攻擊團有30架Il-10戰鬥機,轟炸機團有20架Tu-2轟炸機。
海軍擁有92艘各型艦艇和309門艦炮,共計3門50,000人。 華東軍區還組建了第一批空降兵,共兵力5000餘人,包括狙擊兵、坦克、迫擊炮、高炮7個營,高射機槍、工兵、運輸、通訊、偵察、警衛、汽車7個連,以及乙個教學單位。
此外,當時國家還拿出60億斤糧食作為軍糧,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親自訪問蘇聯,獲得貸款3億美元,其中1億美元全部用於購買海船和戰鬥機。 到1950年4月,解放軍還沒有足夠的艦艇渡海登陸,當時收集的艦艇數量已經達到1192艘,此時的需求量已經增加到2282艘,根本不夠50萬大軍擁有這麼多裝備登陸該島。
1950年6月,蘇羽提出了東西兩攻,海空兩攻的方法,從台灣西海岸和東海岸同時登陸,同時讓傘兵跳傘進入敵人後方,突襲敵人總部。 然而,6月25日,韓戰爆發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駐紮在台灣高雄和基隆港,在台灣海峽巡航,因此解放台灣的戰役不得不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