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空軍積極探索短距起降(STOL)戰術軍用運輸機,計畫研製新型運輸機,以取代50年代開始服役的洛克希德C-130,經過初步篩選,有兩家飛機公司,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和波音, 其中波音公司開發了YC-14。
美國空軍在1972年提出了設計標準,要求運輸機在2000英呎(610公尺)的高度起飛和執行,並在沒有空中加油的情況下運輸27000磅(約12250公斤)的有效載荷至少1000英里(約1610公里),這在當時是乙個苛刻的標準,但YC-14仍然滿足了效能。
YC-14是一種戰術運輸機,空重約53,4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約113,000公斤,長度為4014公尺,翼展3932公尺,高度14在74公尺處,該飛機採用超臨界高單翼飛機和大尺寸T形垂直尾翼設計。 為了滿足軍方的要求,它使用了康達效應,研發工作得到了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部分協助,與麥克唐納·道格拉斯的四引擎吹氣襟翼設計不同,YC-14只安裝了兩台渦扇發動機,發動機艙安裝在機翼前緣的較高位置, 進氣道的直徑更長更大,以確保有足夠的氣流流向機翼的上表面。
順便說一句,YC-14 的設計目的是在發動機開啟地面上的反推力器時產生奇特的“龍捲風”,但別擔心,飛行員說他們從未吸入任何固體,例如石頭並造成發動機損壞。
YC-14裝有兩台通用CF6-50D渦扇發動機,單次推力為230kN,發動機產生的氣流全部通過機翼上表面,配合專門設計的大角度偏轉後緣襟翼,一部分氣流沿機翼表面向下偏轉產生強大的推力,大大縮短了飛機的起飛和執行距離。
不過,發揮康達效應並不容易,波音在測試中發現,YC-14在低空低速飛行時,機翼附近的氣流存在問題,嚴重影響了機翼表面發動機噴嘴的氣流,降低了機翼的公升力。 最初,飛機的水平尾翼安裝在飛機的後部,但後來改為T型尾翼,因為它會干擾氣流。
YC-14 的獨特設計使其效能非常好,改進的原型機不僅可以滿足 2,000 英呎的起飛執行,還可以以 99 英里/小時(159 公里/小時)的低速著陸,最大飛行速度為 811 公里/小時,巡航速度約為 760 公里/小時,最大航程約為 5,000 公里。 YC-14在運輸能力方面優於麥克唐納道格拉斯的競爭對手,可以直接運輸單個M60坦克。
2月**動態激勵計畫 僅從整個專案來看,波音公司就製造了2架C-14原型機,測試表明它已經達到並部分超過了空軍的要求,在運輸能力方面超過了競爭對手,並有可能贏得比賽,但是,空軍在1976年發生了變化,他們重新討論了運輸機和戰略戰術空運的想法, 最終導致整個專案在1979結束時終止,而最初計畫更換的洛克希德C-130不僅沒有退役,而是繼續以公升級版本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