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 歐陽銀坤
文字:陳章泉。
乙個畫家迎接新年的方式可能有很多種,但要精心挑選自己巧妙的國畫素描,列印成精美的檯曆,作為禮物送給朋友。 12幅畫,水果,蔬菜,昆蟲,竹子和石頭。 彷彿一捏,蔬菜和水果的汁液就會流出來,只要你一抬手,昆蟲就會扇動它的小翅膀,從紙上飛出來。 畫家歐陽銀坤紮實的畫技可見一斑。
銀坤姓歐陽,這種姓氏在我的朋友圈裡並不常見,所以很容易記住。 當然,心中有這個人是眾多原因之一。 平心而論,在我們劃定的這個小小的文學圈裡,恐怕不會有太多的反對意見來定義他“富”字。 別人的技能和能力都有,一目了然,不承認就不承認。凡事都怕比較,放出來發光,質感精緻,敢於比較比較的人,往往不平凡。
歐陽銀坤堪稱青年才俊,胸前燦爛,見世間,尤其是那帥氣清爽優雅的外表,光是一眼就能讓人發自內心的喜悅,而且為人謙虛,乙個自由自在、隨和與世人抗爭的人,不禁讓人佩服,年紀輕輕就能活得如此透明, 真的很討人喜歡。
第乙個聽到它的名字,不像是雷霆萬鈞,介紹它的人似乎也露出了不屑的神色,說到自己工作的公司,他越是不屑。 那時候也沒想,乙個間接認識的新朋友,對方的資訊還真跟我沒什麼關係,所以也沒必要去深思歐陽銀坤和他的事。
有一天,我從《遵義**》中讀到他的畫作,從此,我就特別注意畫是一幅又一幅的,如果收藏在乙個地方,那就是畫廊,在《婁山觀》增刊中大量優美的文字中間,顯得格外醒目。 這幅畫是一幅中國畫,質量不低,一大塊墨水,有些淺色,色調合適,風格典雅,題材鮮明,品味獨特,似乎在不斷強化我心目中歐陽銀坤作為畫家的印象。 偶爾也有書法,字氣濃郁古香,不幾句話就能破。
歐陽銀坤正在畫畫。
時不時地,有些人似乎不經意間在耳邊提到“歐陽銀坤”這幾個字,時間長了,這個詞就像一顆種子撒進了心裡,總會在風雨的照耀下破土而出。 當時我正在編輯《半州日報》,模仿各大報刊雜誌,我們還設立了月刊副刊。 雖然還是以新聞為主,但乙份報紙不能沒有文化的含金量,這是我們當時的共識。 於是我四處索要稿件,歐陽銀坤自然是我們的作家群體,他的畫自然也在我們的手稿之列。
起初,站內有編輯擔心尹坤先生不會讓步,畢竟《半州日報》只是乙個區縣級**,而當時歐陽寅坤已經名氣大噪,他的代表作也不擔心被發表。 然而,現實情況是,我被他積極的態度和對他優秀畫作的真誠感謝所感動,每當他被邀請時,他經常回應每乙個要求,除了那些他認為他無法接受的請求。 於是,在那段時間裡,我們從當地一家印數不超過1000份、很少有人關心的小報上讀到歐陽銀坤的《紅尊義》、《月亮是故鄉明》、《上帝保佑中國》等書畫作品。 我想,這樣的作者是難得的,一定是最好健康發展的堅如磐石的基礎,所謂聰明的女人沒有公尺飯就很難煮,報刊、廣播電視也是如此,要想跑出特別的品味,這樣的作者是少不了的。
有一天閒著沒事的時候,我萌生了乙個想法,要給尹坤先生做乙個文化專欄。 當時我們臺的觀眾席上是《博雅圖書館》,收視率比較高。 我打定主意,於是就去找主持人的攝像和視訊編輯商量,大家聚在一起,一拍即合,我負責策劃,負責文字,負責與宣傳物件的聯絡。 **去吧,歐陽銀坤沒有拒絕,一句感謝之後,他由衷地擔心,怕自己不夠合格,表現不佳,影響欄目的正常收視率。 我沒有完全否定他的考慮,而是多鼓勵他,直言不諱地說,人不穩是正常的,你只需要做你平時做的事情。
打消了顧慮,我劃定了幾個時間節點,讓歐陽銀坤完成準備工作。 資料很快就到了我手裡,這速度告訴我,歐陽銀坤不是乙個喜歡拖延的人。 在閱讀資料的同時,我開始編寫專欄程式的指令碼。
這些資訊是我深入了解歐陽銀坤的入口,我篩選出這些句子:“文藝夢是我一生中最美妙、最美妙的夢,它承載著我所有的理想和希望,我將用我的一生把它做好,完成它,並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它。 我想這足以說明尹坤先生對自己的文學夢想有著微妙的結。
《論中國畫》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我還不知道,也不知道歐陽銀坤的父親為什麼要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他,送給他的童年,送給他的興趣,送給他的夢想,但是我很羨慕,多麼有遠見的父親,彷彿是受了上帝的指示,不好吃也不好玩, 這是一本關於繪畫的書,幼兒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彷彿被上帝啟蒙了一樣,歐陽銀坤不僅愛上了《論中國畫》,也因為這本書的引導,他踏入了中國畫中充滿紫紅蝴蝶和舞動蜜蜂的叢林。 從《論中國畫》到《芥菜園畫》,俞歐陽妍坤,兩本書進入人生的時間跨度遠不止十幾年。 十幾年來,歐陽銀坤經歷了從初識國畫到中國畫意識,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管理,從寫作的膽怯到沉穩......移動畫筆十年,不長也不短。 乙個人的一生中,有好的十年,這是極其重要的。
但要有所收穫和成就,十年是遠遠不夠的,比如畫竹子,歐陽銀坤一直把它作為主要方向之一。 縱觀中國畫史,竹畫深受歷代畫家的喜愛。 到了五代,竹畫就被確立為乙個獨立的題材,從此,竹畫就雜草叢生,層出不窮,竹畫經常被鑑賞界用作花鳥畫家技藝的證明之一。 所謂“一輩子蘭花,半枝之子”,能夠真正把握蘭竹的精神內涵,絕不是一日之功。 記得在節目正式開拍的那天,歐陽銀坤帶我們去了遵義植物園,他經常去那裡寫生。 望著遠處的山巒和近山,風和卷,浸泡在金色的陽光下如水一樣,千里萬畝的青竹,歐陽銀坤心中一喜,手裡拿著速寫本,走近枝葉,專心致志地在一旁,若是無人。 那一刻,我正在近距離閱讀歐陽彤坤,他正在心無旁騖地閱讀他的山川草木,揣摩他的立體畫。 停筆間隙,歐陽銀坤坦言:竹子在他裡面,他也是老師,也是朋友。 我記得小時候,他家周圍有竹林。 一有空閒時間,我就會約好朋友到竹林裡玩,這樣對竹子的風、日、雨、露、雪等場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接觸到了中國畫,看到了溫童、蘇東坡、吳鎮、夏昌、鄭板橋、吳昌碩等大師的竹畫,逐漸愛上了竹畫。
據專家介紹,歐陽銀坤的竹畫注重虛實筆法的變化,強調畫面的質感和對比度,體積舒適,意象獨特。 他畫中的竹石,甚至包括輔助物件,都是用筆寫的,他的畫簡潔笨拙,乾淨規範,勾勒出不失穩健,樸素純粹。 歐陽銀坤在光芒四射的竹畫中體現了自己的精神、氣質和才華,並鍥而不捨地傾注了大量精力,甚至用《竹咪》唱了竹歌:“哦! 我的心像竹子,我的心像止水,我是修身的; 我愛竹子,愛竹子的優雅,愛竹子的性格。 竹子,君也; 竹子,老師; 竹子,仁慈; 竹子,義;竹子,道也; 竹子,禪也......竹子可以包羅萬物,覆蓋萬物。 它可以點燃普通人,它的美德可以淨化一切眾生。 造福過去和現在的竹子,將影響現在。 經過多年的沉澱,他將竹子的品質概括為“君、師、仁、義、道、禪”等,揭示了對人生經驗和藝術大道的總結和理解。 從遠處和近處看歐陽銀坤的竹畫,都是竹子,但不是竹子,不是竹子,畢竟是竹子。 墨在心上,姿態飛揚,竹子,結實悠閒,自由優雅,寓意著畫家的靈魂和思想。
不僅畫竹子。 站在箱子邊上,看著從歐陽銀坤筆下跑出來的蟲子,個個一絲不苟,栩栩如生,意味盎然。
歐陽銀坤從不把自己鎖在門裡,不做傻事,他曾經乙個人去京城,在紫苑拜張立臣先生。
歐陽銀坤信守諾言,堅持自己的人生原則,從不讓知人失望。 我曾經有意無意地向他要墨寶,但我知道他要的是公尺高粱,也沒太放在心上,但過了一會兒,突然**來了,說答應的美蘭竹菊已經畫好了,要不要送過去。 停止談話後,我呆呆的,像是被什麼東西捏住了一樣,真的顫抖了一會兒,然後我在小區附近親自收到了他送來的一捲書畫。 現在,畫作已經裝裱停了,一幅一幅掛在我的新家裡,一看,原本沉悶的牆面頓時活了過來,中廳付了錢,客廳亮了。 樸實樸素的梅蘭竹菊花,三老梅暗香稀疏的影影,一簇簇淡雅的蘭花,四極青竹清澈結實,七朵晚菊冷傲傲,歐陽銀坤有心,一枝一葉總牽著心。
說到歐陽銀坤,所謂的“深思”,還真是獨創。 聽他講,有幾幅大畫是他永遠不會忘記的。 2021年建黨百年前夕,他夜不能寐,一直打算為建黨一百周年獻上乙份賀禮。 作為畫家,獻畫自然是首選,作為地道的遵義人,紅色的選材,遵義就是乙個寶庫。 於是,在家人的陪伴下,他多次前往婁山關,在險路上攀登陡峭的懸崖,登上高峰,讓自己的身心沉浸在戰鬥的艱辛和婁山的威嚴之中。 上天報勤,等他後來回到畫櫃前,只打了個點子,讓六尺公尺紙桶的中間面對著前面任意揮動,一幅“蒼山如海”的婁山雄偉圖畫就滴了出來。 相反,名樓出人意料地隱藏在黔北的特色山村中,成為突兀的遠景,而畫的前景是一棵堅壯挺拔的古松,所以看似是一幅普通的紅畫,卻又不拘一格,呈現出耐人尋味的象徵意義。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了藝術評論家於詩先生對歐陽銀坤的一句評論:歐陽寅坤不僅愛書畫,還愛文學,他的詩歌和修辭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文學作品多次獲得**文藝獎,部分作品被編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彙編,獲得第二屆雨華讀書獎,入圍全國浩然文學獎。 作為書畫學者,其書法作品曾在“中國書法協會新聞宣傳工作網研討會”教學成果展、中國書法協會西部書業新秀書法作品展展出,書法文章被收錄於“書法學科建設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合集、中國書法協會西部書業新秀集錦等,美學文章榮獲馮子愷審美教育思想與新時代審美教育(美育)優秀獎。也正因為如此,歐陽銀坤的畫作才具有中國傳統文人畫的道德傾向和深刻內涵。
在書畫方面,我是乙個門外漢,很多時候,只是旁觀者都很熱鬧,但我覺得,在遵義的書畫家群體中,如此多方面的攻擊,而且不乏成績,是少有的,而且是貴州書法家協會第七屆書法評審與文化傳播委員會委員、遵義畫院特聘畫家, 中國詩社會員、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家協會會員,這一系列的頭銜,如果不是假名,那麼至少在我心裡,應該對他多一些敬意。
大部分圈內人都認為銀坤先生優雅清純,有著古樸的作風,所以是歐陽銀坤“號”的**,這當然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知古風,別簽梅花書樓主翟、珠山樓,這些都是蘊含著中國古典文化韻味的匠心,讓我對看似靜謐的歐陽銀坤多加了不少推論。
歐陽銀坤變得越來越超凡脫俗。
* 遵義市文藝界聯合會。
謝國歡編輯。
二審劉振良.
三審:唐正平。